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姜夔咏物词

姜夔咏物词


咏物词,顾名思义,即以物为表现对象的词作,在咏物
词 中 ,物 是 表 现 主 体 ,即 物 应 当 具 有 一 定 的 “主 体 性 ”, 长 期
以来“物”也一直在咏物词中独占一席,这种特征在宋前期
词中比较明显。 然而,姜白石咏物词中“物”并非唯一主体,
尚有“人”(“我”),表现对象“物”与抒情主体“我”相生相融,
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此词应范成大之请而作,作后颇受喜爱。 作为一首咏梅
词,那么,梅花理当是所咏对象,细读之后我们便发现不然。
前三句写月色笼罩之下,“我”立在梅边吹笛,此有两个主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梅”与“我”。 后面写笛声引起了玉人对梅花的兴趣,不管
“清寒”去攀摘,“人”与“梅”相映成趣。 “何逊”句言词人年事
一、“花”样繁多,以梅为主 笔者据夏承焘先生所编《白石诗词集》统计,姜夔存词 84 首 ,其 中 咏 物 词 30 首 。 数 量 虽 不 是 太 多 ,却 是 “花 ”样 繁 多。 除《齐天乐》咏蟋蟀外,其余所咏皆为花卉。 咏梅者,以 《暗香》、《疏影》最具盛名;咏荷者,以《念奴娇》、《惜红衣》等 为代表;咏柳者,则有《淡黄柳》、《长亭怨慢》等;《虞美人》两 首吟咏牡丹;还有咏芍药与咏茉莉各一首。 众花之中,姜夔 又独爱梅花。 30 首咏物词中咏梅者共有 18 首,且所咏之梅 又 是 品 种 繁 多 ,譬 如 《小 山 重 令·赋 潭 州 红 梅 》咏 潭 州 红 梅 , 《玉梅令》赋玉梅,《暗香》则咏红萼梅,《卜算子》八首却写横 枝、绿萼。 不仅如此,姜夔所咏之梅还风神各异,如“苔枝缀 玉”写梅姿,“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写梅韵,“高花未吐, 暗香已远”写梅香,“美人呵蕊缀枝横”写美人手中之梅,“落 蕊半粘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写美人头上之梅,等等。 但咏梅词至南宋中后期已出现“俗滥”现象,创作情况 极其复杂,咏者不计其数。 正如清人谢章铤所言:“此如咏梅 花者,累代不能得数语。 而逐臭之夫,或百咏,或五十咏,是 徒使开府汗颜,逋仙齿冷矣。 ”①那么,于词坛颇 有 盛 名 的 姜 夔为何还要如此热衷于创作咏梅词呢? 笔者分析,原因大致 有四: 其一,人梅合一。 白石一生未尝仕宦,性情孤高,襟怀冲 淡;梅花历来为人赋予“清贞”等文化内涵,此后,它越来越 超越芳菲姿容的形象属性,成为崇高人格的典型象征。 姜夔 与梅花在气质内涵上是相通的, 所以他偏爱用梅花来吐露 心声,正如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 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 其二,寄“情”于梅。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白石游历合肥 十年间,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恋情,且与情人两次分别皆在梅 花绚烂时节,“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 关”。 ②《小山重令·赋潭州红梅》、《鬲溪梅令》诸阕便是例证。 这段情事让词人怀念终身,见梅思人,情不自禁,不断借咏
即言白石咏物词“物我交融”,咏物与抒情并进。 就是说姜词
既咏物, 又将情感投射到吟咏对象中, 达到咏物与抒情兼
容。 如《暗香》一词:
(序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
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
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
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 Jan. 2012
论姜夔咏物词
谷文干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杨州 225000)
摘 要:姜夔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其咏物词创作自成一家,主要表现为:“花”样繁多,以梅为主;物我相融,意趣横生;风格 独特,令人称道。 诸种因素相互结合,使得姜白石能与辛稼轩两分南宋词坛,足见其对后世词坛之影响。
约占了他全部词作的一半, 咏梅词亦不例外。 《清波引》序
言 :“胜 友 二 三 ,极 意 吟 赏 …… 摛 笔 以 赋 ”, 交 代 了 此 作 是 与
朋友相游而作;《暗香》、《疏影》 阕, 是应范成大邀请而作,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
……”,此中意图,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姜夔这种与他者的
关键词:姜夔;咏物词;梅花;意趣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168-02
咏物词作为两宋最盛行的词体样式之一, 至南宋中后 期达到极盛,杰出代表首推姜夔。 其咏物词题材多样,手法 翻新,广为时人称颂,乃至影响到了清词中兴局面的产生。 那么,姜夔咏物词究竟咏了哪些物? 又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手 法?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 168 -
梅以怀人。
其三,外部刺激。 两宋之际,词社风行大江南北,文人墨
客结社相交,借词互相唱和品评,《乐府补题》便是周密、王
沂孙等人的咏物词集。 姜夔虽没有正式参加某个词社,但朋
友之间往来密切,部分词创作也打上了应社唱和的烙印。 笔
者对其词前小序作了一个统计发现,姜氏八十余首词作中,
仅仅在词序中涉及应社、应歌之作的,就已多达四十多首,
交往、唱和推动了他的咏梅词创作。
其四,自身追求。 姜夔作为当时的文苑名士、人所共知
的词家,他有自己对词创作的不懈追求与独特的审美理想。
他亦会学习古人同题而作、 摹写古题, 以示自身才气及追
求。
二、物我交融,讲究意趣
姜夔的咏物词既继承了传统的咏物技法,又翻陈出新,
致力于表现手法的开拓,使咏物词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
对。 下面两句回忆当年与伊人在西湖边牵手赏梅,湖边梅花
已高,文才减退,爱梅却无法用笔来抒发爱梅之心,依旧写
“人”与“梅”。 后三句笔锋一转,写梅花的幽香飘进瑶席,爱
梅之心骤然升起,由“人”及“梅”。 下阕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乡
国,月夜寂静,词人欲效仿陆凯折梅寄思,无奈大雪纷飞,路
途遥远,唯有把酒浇愁,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翠尊易泣”紧
承上句,端起酒杯面对开得正艳的梅花更添愁思,人与梅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