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ITA·囵融弱◆●黄晓斌,余双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广东广州510275)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摘要:网络用语是互联网上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语言。

本文从信息交流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新特点,介绍了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提出了提高信息传播交流效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用语;信息交流;信息传播Abstract:NetworklanguageisthelanguageusedforinformationdisseminationandcommunicationontheIn-ternet.Fromtheangleof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hisarticleanalyzesthenewcharacteristicsofnetworklan-guageininformationcommunication,describesitsnmjorroles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ofinformationdisseminationandcommunication.Keywords:networklanguage;informationcommunication;informationdissemination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

它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流工具。

网络全新的交流环境与独特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传播的一套信息符号。

广义的网络用语包括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病毒;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闪客。

狭义的网络用语主要指网民用于网络聊天或发表个人观点的用语…。

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近年来迅速壮大和发展,据西华大学武小军教授在2005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6.87%的人在接收Emall时使用过或较多使用过网络用语,23.45%的人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并在影响其他人群∞J。

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目前已十分普遍。

网络用语的存在和发展对信息交流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1网络用语的主要类型网络用语的分类标准有很多,从词汇的结构组成与用语含义内在联系这个角度出发,网络用语可分为如下主要类型。

1)符号图形类。

主要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含义。

其最大的特点是用于表达人类各种表情。

例如由冒号和右括号组成的“:)”,好比一个人的笑脸,。

:一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而由字母T和下划线“一”组配的一一T”就好像泪水从脸颊流下来的样子。

这种网络用语比起传统的文字能更加生动活泼地表达人们各种情感,在信息交流效果上容易产生共·情报理论与实践·鸣。

2)谐音类。

这类网络用语主要使用发音相近的字词甚至是数字来表达一些传统用语中的书面字词。

如大侠被写成了。

大虾”,版面的主人被写成了“斑竹”或“班主”,哭泣如“呜呜呜”的声音被写成一串“555”。

这类网络用语存在的争议性最大,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导致错别字的泛滥。

3)缩略词类。

这类网络用语通过组合原来要表达字词的拼音或者单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含义。

如妹妹哥哥被表达成“MMGG(拼音meimei和gege的首字母缩写),甚至是一些短句如英语常用的Bytheway也被缩略为“BTW”。

4)旧词新义类。

这类网络用语赋予一些传统语词新的含义,常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者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

如“潜水”是指长时间泡在论坛或者网络聊天情景中却一言不发,而“马甲”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隐匿真实姓名的用户名。

5)引申类。

这类网络用语依然沿用了传统语词的含义,但在网络环境下,引申出了与网络行为相关的特定含义。

它们往往精简短小,常用的如:“顶”是指在论坛BBS中把帖子通过回复把帖子顶上显眼位置,后来引申为支持;。

汗”引申为敬畏或无奈,源自漫画家经常采取漫画人物流一两滴汗来反映人物的敬畏或者无奈的心情。

6)新词类。

这类用语是在互联网信息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诞生的,主要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

如在网民中较为流行的“灌水”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经常发表没有实质意义言论的行为;“小白”是指在网络论坛BBS中,经常浏览他人言论却极少做出一23—ITA回应的人;“牛人”是指拥有某方面出色能力的人;“楼上楼下”是指上面或下面相连的文章等。

7)数字代码类。

数字再普通不过的是阿拉伯数字,用到网上则有不寻常的意义。

如“886”是“Bye—bye”;“7456”是“气死我了”;“8147”是“不要生气”;“4242”是“是哦是哦”,等等。

这些数字不但输入简便,而且谐音易记,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2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特点1)简洁性。

网络信息交流的即时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讲求效率是网络用语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故网络用语具有大量缩略形式存在。

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英语方便快捷,相比之下,一些数字符号字母的录入更加方便。

网络用语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并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缩短信息交流的宝贵时间。

为了提高交流速度,网民很少运用复杂句子,省略现象极其普遍,这反映了网络用语经济性的特点。

可见,网络用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简洁性,几个字母和符号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复杂的想法,这适应了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交流,实现多人的交互性信息交流,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2)区域性。

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类似,网络用语也有其区域性。

但是这种区域性更多的是以虚拟社区交流主体为界限的。

因此,网络用语的研究离不开虚拟社区。

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或BBS更为兴盛,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也更快。

我们所看到的流行的网络用语一般都是综合性词汇。

然而在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中,也会流行不同的网络用语。

一些网络用语甚至在某一类型的虚拟社区非常流行,而在另外一种类型的虚拟社区中却无人知晓。

例如在学生求职类型为主的虚拟社区流行着“面霸”(指投递简历命中面试机会高的人),“霸王面”(没有接到公司邀请,仍然前去毛遂自荐,期望获得额外面试机会的行为)。

在一些针对性更强的社区,网络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显深奥,例如以动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中,“LOLI”(动画漫画中可爱的小女生形象)是一个常见用语,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常困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Web2.0的出现,网络社区的互动性、群体性进一步加强。

用户通过如头像图片、签名档等方式加强自身在虚拟社区中的标识。

网络用语的区域性表明了当今的虚拟社区受众的归属依赖感加强。

3)生动性。

在人际信息交流体系中,语言充当着信息载体的角色。

传统上,人们把语言划分为口头用语和书...—.24...—.面用语。

口头语最大的特点是包含很多语气词和助词,形式比较随意,通过互动对话往往能迅速清楚地表达复杂的信息。

其中,信息发送者的语气、表情、音调、姿势等等都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好地认识信息发送者的态度,加深对接收信息内容的理解。

书面语讲究逻辑规范,重视修辞手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规范,然而进入某种规范就意味受规范的约束”J。

由于这种规范尚且不能直接捕捉信息发送者提供的额外信息,信息接收者未必能像两者对话那样迅速理解接收的内容。

网络用语虽然以书面形式表达,内容上却更接近口头用语,随意活泼,生动形象,尽可能即时传递出表情、语气、姿势等等的感情因素。

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抽象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形象化,更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这种特性反映了网络受众要求被认同以及渴望交流的心理,希望通过网络用语能使交流双方变得更加亲近,更好地把自己的信息与情感传递给他人。

4)动态性。

网络用语属于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

网络用语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其频繁的更新换代。

因此,网上的流行语可能随着新一代网民的成长和加入而不再流行,有的会被慢慢淘汰,如过眼云烟。

任何富有个性和联想能力的网民都可能提出受欢迎的网络用语,大大加快了网络用语产生的速度。

另一方面,网络用语主要流行于年轻一代,他们喜欢追求新异,因而进一步加快网络用语更新的频率。

据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调查,网络用语几年前大量出现,近年增长速度趋缓,一些曾经被各种媒体反复使用的代表经典网络用语词汇,如“大虾(大侠)、菜鸟(新手)、酱紫(这样子)”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0.2%L4J,而“沙发”等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以前说美眉,现在就说MM了。

相比起传统的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网络用语的发展变化相当迅速。

5)非规范性。

网络语言使用形式纷繁多样,不拘一格,求新求异,表达另类。

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各有不同,作为思想载体的网络用语当然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粗俗、错别字层出不穷,例如“米国”,并不是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

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这种现象日益成为一种网络文化,会给民族语言带来冲击,也给信息交流带来一定障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主要影响1)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种类,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思想得以交流。

网络用语虽然是一种书写语言,却有·第31卷2008年第l期·ITA·四澍弱◆着自身鲜明特色,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书面用语或者口头用语,它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

这种信息载体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清新独特的表达风格,它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形象表达人类说话的动作、语气、音调、姿势等等,即时传递情感,也经常以一种诙谐的比喻形容某种网络行为,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愉悦了信息交流的双方,营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

2)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过程,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

网络用语是一种被高度缩约化了的语言,由于交流双方不是面对面交谈的,而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息,这个特点决定了交际双方要尽快地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

网络用语往往精小简短,在2006年网络用语排行榜前20名中,最长的网络用语cling(“顶”的拼音的形式)也只有4个字符。

缩写类的网络用语占的比例最大,覆盖率为40%【4J。

许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简短表达,因而使得信息长度变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