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类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
命题猜想
1.因为议论事理的能力是高中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所以选择议论性的文言短文作为中考命题的材料已引起命题者足够的重视,这类题目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
2.文言文议论类阅读材料将仍然以初中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为主,可能作为单一材料选入试卷,也可能以课文内外结合的比较阅读形式出现。
3.对文言文材料的处理将仍然坚持“浅易”的原则,以有利于命题、易于考生阅读理解。
4.题型一般采用解释题、翻译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一般4小题,分值12~16分,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为辅。
课内语段精练
(一)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满坐寂然
(2)妇抚儿乳
(3)众妙毕备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文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
5.画线句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7.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二)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1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课外语段精练
(一)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
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14.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16.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17.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hé):关闭。
逡(qūn):从容,不慌不忙。
啻(chì):仅,止。
龁(hé):咬。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4)既而鼠跳掷渐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1.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