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福建省泉州五中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学期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配套学案)

2020年福建省泉州五中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学期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配套学案)

初二年地理初二年______班_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堂笔记【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简要评价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景观照片等,认识塬(yuán)、梁、峁(mǎo)、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5.通过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重难点】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习流程】一、文明的摇篮(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1、位置、范围:(1)位置、范围(P24图6.25):东起_________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_________高原(大致以_________为界)、南抵_________(山脉)。

(2)主要包含省级行政区划:山西省、_________省、____________自治区、甘肃省。

2、河流——母亲河(图6.25):(1)黄土高原上奔流着的母亲河——_________。

(2)主要支流:洮河、______河、泾河、______河;(3)主要水库:万家寨水库、三门峡水库、___________水库;3、黄土文明(1)_________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____________,便于_________。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_________平原(陕西)、_________谷地(山西)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供奉“____________”,______土位居中央;黄帝陵,位于_________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4、黄土风情:(读P25活动,图6.28)黄土风情(民风民俗)的形成与黄土高原独特的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1)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_________:黄土具有_________性,不易_________,而且又比较_________,容易开挖。

这与黄土的特性以及当地的____________(自然要素)密切相关。

(2)陕北民歌——____________,歌腔_________而悠长。

这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1、黄土高原海拔在_______-_______米,地表覆盖着深厚的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因此而得名。

2、黄土地貌黄土土质_________,极易受_________的侵蚀,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塬(yuán)——残留的____________,顶部_________开阔,呈_________状;梁——塬面受流水侵蚀,_________发育,分割成_________状的山梁;峁(mǎo)——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_________状的山丘;川——流水带来泥沙在沟谷沉积形成小片_________,农业较_________,人口_________。

3、黄土的成因:(P27活动题,结合P26阅读材料)(1)黄土的来源有多种假说,如:风成说、水成说、自身风化残积说等,目前获得广泛支持的是“____________说”。

(2)风成说的证据: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说明黄土是像下雪一样从_________来的,高处和低处堆积的厚度_________,如果是流水带来的,应该是低的地方黄土层比较_________(厚/薄),高的地方黄土比较_________;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风向是自_________向_________,即______(夏/冬)季风,较粗的颗粒较重,先沉积,较细的颗粒较轻,后沉积,最后遇到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山脉)的阻挡,堆积成黄土高原。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说明黄土________(是/不是)本地产生的,而是来自成分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和我国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通常的高原景象是一望无际、____________,而黄土高原的地表是____________、支离破碎,_______________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6.32)(1)自然原因:①气候: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气温),降水较______,集中在______季,且多以_________的形式出现;②土质:黄土的土质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_(难/易)溶于水;③植被:植被_________(稀疏/稠密),地表_________;④地形:地面坡度较______,地表水流速度______,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______。

……(2)人为原因①人______地______、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_______________恶化;②_________及_________等活动破坏地表;……3、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P29活动1、2)(1)读图6.34“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左图植被覆盖率最______,流入烧杯中的水、土数量最______;右图植被覆盖率最______,流入烧杯中的水、土数量最______;这说明植被覆盖率越低,_______________越严重。

②图中黑色箭头代表水分向下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

左图中向下的箭头数量最______,右图数量最______,这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_______(强/弱),当地可用的_________资源越______(多/少)。

③植被的作用:植被的_________可以固定土壤,减少_________的流失。

植被能阻挡暴雨和水流,_________流速,减小暴雨和流水对土壤的_________作用。

水流的速度越慢,下渗的数量就越______,流走的水就越______。

因此植被可以起到保持_________的作用。

(2)活动2:沙质土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_________(严重/较轻);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________(严重/较轻);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________(严重/较轻)4、水土流失的危害(P29活动题3,结合P28图6.33)(1)“土流失”带来的危害:①带走地表_________的土壤,造成土地_________下降(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_________吨化肥),不利于______业的发展;②形成的沟壑,破坏_________和_________,加剧_________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__;③被冲走的泥沙进入河道,导致____________(水文特征)剧增,淤塞下游_____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黄河下游形成“____________”景观);(2)“水流失”带来的危害:①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入河,导致河流_________(水文特征)猛涨,容易发生______灾;②留在当地的雨水数量减少,导致当地可用的_________资源不足,又容易发生______灾;因此,_________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水土保持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1)治理水土流失①生物措施:_______________等;②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合理安排_________活动。

2、活动: P30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图6.37“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____________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_________。

(2)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缓坡地应修建_________耕作。

②退耕结合_______________,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_________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