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洛哥介绍【北非花园】

摩洛哥介绍【北非花园】

摩洛哥——北非花园
摩洛哥全称摩洛哥王国(T h e K i n g d o m o f M o r o c c o,L e R o y a u m e d u M a r o c)。

国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

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

最高峰图卜加勒山脉海拔4165米,乌姆赖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长556公里。

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

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人口3220万(2004年)。

其中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

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摩洛哥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首都拉巴特景色迷人,乌达亚城堡、哈桑清真寺遗址以及拉巴特王官等著名景点都位于这里。

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都,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此外,北非古城马拉喀什、“白色城堡”卡萨布兰卡、美丽的海滨城市阿加迪尔和北部港口丹吉尔等都是令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有1100多年历史的卡鲁因清真寺也位于非斯城内。

与众不同的是,这座宏伟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卡鲁因大学。

这所伊斯兰高等学府,其历史比英国牛津大学还要早几百年,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那里藏有非洲珍贵的古籍——珍本、善本和手抄本的经典。

【宗教】
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

【衣食住行】
[衣] 传统的摩洛哥民族服装是一领齐脚连帽的白长袍,一顶上缀黑流苏的四寸高的硬壳红绒帽,一双生羊皮落底尖头拖鞋。

摩洛哥的金银首饰异常考究,尤其是婚礼时新娘佩戴的金银腰带和花冠更是华贵。

此外,柏柏尔族妇女还喜欢戴头饰。

妇女们在赴宴时通常还会佩戴大粒仿琥珀珠和银饰串成的项链,用墨画眼线,搽用番红花粉做的胭脂。

同时,还要在鼻子上点上几个点,在下巴上画几条线,以此来装饰面部。

摩洛哥的妇女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妇女一
样,有戴面纱的习惯。

[食] 摩洛哥人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肴的丰盛。

他们的口味一般比较清淡,爱微辣味道。

对烤、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莱肴偏爱。

以面食为主,喜食摩洛哥式面包。

副食有牛肉、羊肉、鱼、虾等,蔬菜喜欢吃黄瓜、西红柿、洋葱、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等。

他们喜欢吃用小麦粉加上清水、橄榄油、肉汤、牛羊肉、蔬菜等做成的家乡风味“古斯古斯”和鲜美郁香的烤全羊、烤鱼、烤虾等,这些也都是他们接待客人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盐腌渍橄榄果,认为腌渍出来的橄榄果别有风味。

摩洛哥人除在公共场合有时使用刀叉作为餐具外,一般都习惯于用手抓饭吃。

摩洛哥人酷爱饮茶,他们一般都喜欢在绿茶中加些白糖和新鲜的薄荷叶,每天要饮4至5次,每次的饮量还都很大。

他们把茶视为迎宾待客的佳品,若给你敬上一杯薄荷茶,那是表示对你的尊敬。

摩洛哥人款待贵宾的最高礼遇有两样东西,一是堆起冒尖的一大盆椰枣,一是盛一小碗鲜牛奶放在托盘里。

当外国元首来访,检阅完仪仗队后,他们就要捧出这两样东西。

宾客要吃两颗椰枣,呷两口牛奶或一饮而尽。

饭后的甜点多半含有干果类等成分,吃起来像是花生糖,不过摩洛哥甜食真是非常非常甜。

[住] 传统的摩洛哥房屋与中国四合院极为相似。

不同的是,摩洛哥房屋的墙壁更高一些,临街的墙上没有窗户,为的是不让外面的行人看见屋里的情形,更不让女眷看见街外的天地。

摩洛哥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

一般屋门都是用优质木料雕花油漆而成的,地板用陶瓷或大理石碎块拼成各种图案,四面墙围也是用陶瓷片镶嵌的五彩图案,天花板用成千上万块雕花细木组合的图案或石膏粘砌而成,看上去极其讲究、精致。

[行] 摩洛哥受西方社会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欧洲风格与阿拉伯情调的交织。

摩洛哥人与客人约会总乐于迟到,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社交风度。

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一般都惯施拥抱礼,握为普及。

与客人握手后不能搓手或洗手,这些行为都是极不礼貌的,握手后,要抽回手来摸一下胸部或额头,以示尊敬。

握手是习惯,不过朋友之间通常以亲吻相迎。

摩洛哥女人与宾客见面时往往施屈膝礼。

婚恋习俗
摩洛哥人的婚礼费用是巨大的。

一般普通的婚礼平均支出约20万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 1.9元人民币)。

男方送给新娘的订婚礼物也很贵重,有一种叫“马德赫”的饰
物,是一条价格昂贵、做工精细的系在传统服装或结婚礼服上的金质腰带。

新娘的结婚礼服也极为华丽,通常是一种色彩艳丽、用金银练绣成的长袖长袍。

一件柔软光洁的真丝罩衫、再配上高贵的腰带和漂亮的头巾,外加一双也是用金银练绣成的闪闪发光的鞋。

但新婚夫妇的会客厅,却要由新娘负责布置。

这样一间为摩洛哥人喜爱的“安达鲁西亚式”客厅的布置费用,往往要超过新郎给新娘的彩礼。

在摩洛哥,新娘拥有专门的形象设计师是婚礼的一大特色。

设计师负责为新娘至少租赁4套服装,并负责相应的服饰及化妆。

当地人认为,没有形象设计师的婚礼是不能接受的。

摩洛哥人的新婚喜庆,最讲究的是吃喝。

双方家长为儿女完婚,都要大摆富有特色的宴席,广邀亲朋好友,同来欢庆。

在喜宴上,有乐队演奏着摩洛哥的民间乐曲,唱着优美动听的民歌。

一张张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品。

美食吃完后,客人们还围坐在圆桌边,一面欣赏音乐,一面吃着糖果。

待到大家吃喝结束,妇女们喊起了“呼噜噜”的愉快呼声时,双方的亲戚好友就簇拥着新郎新娘穿过大街小巷,送入洞房。

摩洛哥人的结婚礼庆要持续好几天,宴席也要举行多次。

【传统节日】
[献羊节] 在摩洛哥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每年1月22日的献羊节是历史最长、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节日最隆重的活动是献羊典礼。

典礼开始先举行祈祷,接着由一名经过比赛挑选出来的壮汉,当场用一把尖刀插入羊颈,然后背起流血的羊飞快地奔向清真寺,一大批身强力壮的壮士,手舞棍棒,前呼后拥地呐喊着追赶那位壮汉。

因为清真寺不远,刺伤的羊被送到寺里时还在拼命挣扎。

这时,壮士们即向静待在广场上的人们鸣炮报喜:丰收的喜讯即将来到了『随即人们就相互庆贺,家家大摆羊宴。

设羊宴是他们的传统习惯。

在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已张罗买羊,城镇乡村到处设有临时的羊市。

节日的羊宴热闹非常。

好客的摩洛哥人竞相邀请亲友邻里来家赴宴,…即使对素昧平生的人也热情款待。

有趣的是,这个节日还是摩洛哥传统的和平节。

节日期间,不仅家庭邻里不许发生口角和纠纷,即使平素敌对的部族村落,也不得相互格斗和冲突。

因此,献羊节又叫“和平节”。

[新娘节] 也叫“穆塞姆节”,是摩洛哥艾特哈迪柏相尔部族具有特色的节日.这个节日在每年9月份举行,持续3天。

节日期间,待嫁少女身着白衣,外披绣有部族标志的花格羊毛披衣,在亲人的陪伴下,一排排地坐在集市的祠堂前面,等待意中人的到来。

求婚的小伙子们则头缠整
洁的白毛巾,在朋友的陪同下,穿梭于待嫁姑娘群中。

当找到了意中人时,小伙子便伸出右手求爱。

姑娘如果拒不握手,即表示拒绝:如果同意,则说“你掳走了我的肝”柏柏尔人认为健康的肝脏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和美满),然后即商定婚期。

年复一年,这个新娘节成全了许许多多的美满姻缘。

【民间习俗】
[偷偷吃鸡蛋] 在摩洛哥,有一种奇怪风俗,妇女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否则就会遭到丈夫的谴责。

因此,妇女吃鸡蛋只能躲起来偷偷吃。

[戴圆顶斗篷求婚] 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区阿伊哈迪杜少女的打扮别有风味,她们爱戴着圆顶斗篷去参加适婚男子的求偶欢宴。

戴圆顶斗篷示意求婚者,她现在可以和求婚者订婚。

[ “向”祷告] 摩洛哥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吃的所有的羊肉、鸡肉等都是经过“向”(穆斯林的向祷告仪式)之后宰杀的。

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动物尊敬,吃起来才能心安理得。

禁忌提醒
【交往禁忌】
去摩洛哥朋友家做客,未经邀请和允许是不得进门的。

斋月期间,非穆斯林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吃东西,也不得进入清真寺。

摩洛哥人一般都不饮洒,也很少有人吸烟。

摩洛哥人宴请宾客前后要三次上茶,以示礼貌。

客人到这里则应入乡随
俗,否则,便会被认为不礼貌。

去摩洛哥的阿拉伯人家做客,如果客人见到主人的妻子,可以表示问候,但不可过分亲热,更不要主动去握手。

在体态语言中,如果伸出中指再弯回来,表示有暖昧关系,是轻浮的表现。

在行路、坐车、购物、参观过程中,最好不要与陌生的女子搭话。

不要对主人的某件所有物大加赞美,按摩洛哥的社交惯例,他会不得不把它奉赠给你。

【其他禁忌】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红色和黑色,忌白色。

他们喜爱绿色,视绿色为春天和美好的象征。

在摩洛哥“13”是消极的数字,而“3”、“5”、“7”和“40”却带有积极的含义。

摩洛哥人喜爱鸽子、骆驼、孔雀图案,而禁忌六角星、猫头鹰图案。

他们一般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特别链接】
东摩洛哥,撑在地上的纸片不能践踏因为那上面可能印有《古兰经》上的词句,践踏就是对真主的亵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