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
2、理性选择行动发生的条件
V= BP-P’C
V:预期行动的纯价值 B:预期效益 C:预期代价 P:行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P’:行动获得失败的可能性 v>0,行动发生;v<0,行动不发生
3/15/2015
3、社会优化
• 在理性选择理论中,如果双方自愿交换没有外在 影响的资源,双方均能获得较多的利益,没有一 方受伤害。如果这种交换发生在非竞争的结构中, 交换率将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在这种结构中,所 有使双方获利的交换完成后,便达到一种最佳状 态。这种状态就是社会优化(或称帕累托优化)。 • 当系统中的个人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时,社会 优化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 社会优化是行动的可能后果,而不是必然结果。
。
3/15/2015
三、 社会规范与社会资本
1、社会规范的产生及类型 科尔曼认为,社会规范是通过社会共识形成的、非正式的有 关行动权利的规定。如参加晚会要穿礼服等。规范不同于法 规,它不具有正式性和强制性,但有些规范通过立法可转变 为法规。各种规范都是针对某种行动制定的,这种行动称之 为焦点行动(如吸烟、穿着打扮)。 (1)共同性规范,即规范的受益者和目标行动者都能从规 范的实施中获益。 (2)分离性规范,是对目标行动者的限制,使他的利益受 损,但使有关他人获益。 (3)惯例性规范,是对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规定 。规范还可以分为指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15/2015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一、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在社会行动系统内,至少需要有两个行动 者,而且每人都拥有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 由于双方的利益均依赖于对方手中的资源, 所以他们必须与对方进行互动。科尔曼在此 指出,正是行动者为了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从而导致了双方的相互依赖。
3/15/2015
3/15/2015
质疑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 所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有限理性”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做不到成 本收益的计算,甚至不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忽略了 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 行动者所认可的“效益最大化”,并不一定为社会 所认可和激励。 • 现实中人们要对信息充分了解几乎不可能。 • “有限自利的概念”—— 个体的某些行为并不是 完全追求自我利益,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利益以外的 价值。
3/15/2015
• 社会均衡和社会优化的不同之处 在于集体行为和 个人行为的差异。
• 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社会均衡源于个人行动的相互 影响;而社会优化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以 没有 一人境况变坏,而且是一些人 境况变好为目标, 并在某人的指导下集体取得的。
3/15/2015
影响
1、提供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 行动理论; 2、借鉴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的成果,为建 立一种规范性的社会学理论打下基础; 3、开创法人行动研究的新方向。
3/15/2015
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1、 权威关系
2、 3、 信任关系 复杂关系:权威系统与信任系统
• 交换关系最能够说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因为 最简单的行动系统是两个人之间进行资源交换。在 资源交换过程中,出现行动者之间不同的关系。 • 一旦交换超出经济领域进入到非经济领域,那就意 味着“交换可能进入非自愿的、强迫行动领域,威 胁和允诺都被看作交换。”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第二,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 第三,行动者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 不同的结果。 第四,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 排序。
3/15/2015
从上述假设可知: 作为行动者具有下述能力:
• 具有理性人的特征,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
• 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工具理性——个体经过计算的,为了获得某 种目标 价值理性——取决于某种正义或宗教价值的 情感行动——感觉,激情,心理需求 传统行动——基于习惯
• 理性选择理论所说的“理性”就是解释个 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 间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李培林)
• 有充分计算的能力,即使存在不确定性,行 动者也可以通过概率判断各种可能行动方案 的预期效用,并比较它们的优劣。 • 具有完全意志能力,能够保证其效用函数具 有有序性和单调性。有序性就是保证不同行 动方案下得到的效用是可以比较的(有可比 性);单调性则是保证能够在不同效用之间 判断出偏好程度的差异。(对每个选择的结 果有清醒的认识)
3/15/2015
注意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 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行动结果 中所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追求的是价值或效益 的最大化。
行为是理性选择理论的重要概念,但理性选择 理论并不是一种解释行为的理论,而是一种解 释和说明社会与经济系统之功能发挥的理论。 行动者与系统是该理论结构的两个主要层面。
3/15/2015
分析框架
• 在科尔曼看来,任何行动系统都是社会交换系统,社会交 换系统和社会结构是通过人们的交往和交换行动形成的, 它反过来又对人们的行动有制约作用。因此,对人的行动 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两个: • 一是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偏好; • 二是结构制约。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市场结构、权威结 构和信任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对行动的制约机制是不 同的。经济机制在市场结构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权威 结构和信任结构中,权力或实力、社会规范和社会资本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种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反映 了行动者的资源和权利分布状态,行动者据此制定了交往 或交换的法规和制度;同时,行动者也可以改变资源和权 利的分布状态,并改变现有的法规和制度。 3/15/2015
科尔曼报告
• 1964年科尔曼教授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收集 了美国各地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 数据,进行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最大规 模的调研。然后他们对这些调研材料大量 地进行了分析,到了1966年,科尔曼 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 告,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史和教育史上著名 的《科尔曼报告》。 • 因此成为《纽约时报》1967年的封面人物 ,很少有社会科学家能享此殊荣。
3/15/2015
• 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 从个人角度了解社会是否充分? 整体的宏观 现象并不是个体行动集合的自然结果,忽视了社会 结构本身的影响,社会现象不能归结为个体行动的 结果。
3/15/2015
方法论的渊源——心理学
• 目的论——个人行为具有目的性。 • 社会学理论解释的重点是社会系统的行为, 解释时以系统为单位。社会系统小到二人组 合,或者大到整个社会,但是社会学中所有 相关机制都与人类有目的的行为相关,系统 行为间接地源于个人行动。因而理论的立足 点应该是个人层次。 • 要了解农民工群体就得从了解一个个农民工 开始
第五讲 理性选择理论
3/15/2015
课程内容
• • • • • • • 概述 科尔曼简介 理论渊源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方法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与质疑
3/15/2015
概述
•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 学理论学派,目前这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 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理 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 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J.科 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
3/15/2015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是以宏观社会系统为研 究目标,以微观的个体行为作为研究起点, 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为。 这意味着: a.要有社会系统行为层次和个体行动者行为 层次之间转换的理论,即要解决通常称为 微观与宏观的连接问题。 b.要有关于个体行动的动机的心理学理论或 模型。
3/15/2015
3/15/2015
纳什均衡
• 在一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都面临 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 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 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 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 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3/15/2015
囚徒困境
•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 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 定,每个人都坐牢半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 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 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 ,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 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 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 作也是困难的。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 选择。
科尔曼认为在行动者之间存在三种形式的相 互依赖: (1)结构性相互依赖。指每个人都认为其他 人的行动与自己无关,因此当行动者决定自 身行动时,把周围的形势理解为稳定不变。 (2)行为性相互依赖。指每个人都以其他人 已经采取的行动为条件。 (3)进化性相互依赖。指存在着相当长时期 的行为性相互依赖。
3/15/2015
• 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 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 理性选择的结果。
• 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又通过下列方 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 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 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 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群体规范)与义务的 分配与性质。
3/15/2015
• 在此之前,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而且相对于白人差距越来越大。科尔曼 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 学校的物质水平和条件造成的。 • 当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在统计上 被控制时,诸如设施、课程等学校因素对 学生的学业成就只显示很小的影响。
3/15/2015
• 而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和其他弱势少数民 族后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相对比白人 中产阶级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 自信。科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self e steem(自我评估)。 • 受种族肤色等因素造成社会地位的影响, 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自我评估比较低, 他们觉得环境过于强大,不可能通过教育 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 自我期望,觉得没有盼头,学习士气比较 低。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与白人相比差 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