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一、单项选择题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E. 以上都不是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 DNA酶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A. 解链酶B. DNA聚合酶C. DNA连接酶D. 内切酶E. 拓扑酶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D. 是环状DNA分子E. 有筛选标志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A. 卡那霉素抗性B. 青霉素抗性C. 自我复制能力D. 自我表达能力E. 自我转录能力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A. 质粒B. 噬菌体C. 哺乳动物的病毒D. 逆转录病毒DNAE. 大肠杆菌基因组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A. RNA聚合酶B. DNA聚合酶C. Klenow片段D. 逆转录酶E. DNA酶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A. RNA聚合酶B. DNA聚合酶C. Taq DNA聚合酶D. 逆转录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 是一种酶促反应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C. 扩增产物量大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B. PCR扩增鉴定C. 显微注射D. 蓝白筛选E.抗药筛选二、多项选择题1. 在分子克隆中,目的DNA可来自A.原核细胞染色体DNAB.真核细胞染色体DNAC.人工合成的DNAD.聚合酶链反应E.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2. 重组DNA技术基本过程包括A.目的基因的获取B.克隆载体的构建C.目的DNA与载体的连接D.将重组体导入受体菌E.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菌的筛选3. 分子克隆又称A.基因克隆B.DNA克隆C.单克隆抗体制备D.构建基因组DNA文库E. 基因重组4. 参与聚合酶链反应体系的组分有A. DNA引物B. 目的DNAC. 三磷酸脱氧核苷D. Taq DNA聚合酶E. RNA聚合酶5.从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基因的过程就是A.基因克隆B.分子克隆C.DNA克隆D.构建基因组DNA文库E.重组DNA技术6. 可用作克隆基因载体的DNA有A.细菌质粒DNAB.真核细胞基因组DNAC.病毒DNAD.酵母人工染色体E.噬菌体DNA7.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菌的方法有A.接合B.转座C.感染D.转染E.转化8.转染真核细胞的方法有A. 磷酸钙共沉淀法B. 电穿孔C. DEAE葡聚糖法D. 脂质体载体法E. 显微注射法9.下述操作可能用于基因工程过程的是A.DNA的制备和酶解B.不同来源DNA的拼接C.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D.细菌的生长和繁殖E.核酸分子杂交10.关于质粒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基因组DNA的组成部分B.具有独立复制功能C.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D.含有感兴趣的目的DNAE.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三、填空题1、DNA重组技术主要涉及两大核心技术:和。
2、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应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 _________ 的选择与改造,_________ 的连接,重组 DNA 分子受体细胞,出含感兴趣基因的重组 DNA 转化细胞。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________产生的一类识别 _____ ,并在识别位点切割键的核酸内切酶。
4、科学家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又称 _____ ,其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途径。
5、常用的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采用的克隆载体性质不同,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细菌的方法有___ 、 ___等。
7、基因组文库含有组织或细胞的____信息,cDNA文库含有组织或细胞的____信息。
8、载体的本质是,它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和。
四、名词解释1. 基因工程2. DNA重组3. 克隆4. DNA克隆5. 目的基因6. 基因载体7. 质粒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9. 基因文库10. cDNA文库11. 转化12. 转导13. 转染五、问答题1. 载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 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其主要用途是什么?3. 重组DNA技术常包括哪些基本步骤:4. 常用的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哪些?5. 常用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方法有哪些?5. 何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写出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DNA 序列的结构特点。
6. 解释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作为基因载体。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C5.D6.C7.B8.E9.C 10.D11.C12.E13.B14.E 15.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E4.A、B、C、D5.A、B、C6.A、C、D、E7.C、D、E8.A、B、C、D、E9.A、B、C、D、E10.B、C三、填空题1.DNA重组、克隆2.载体、目的基因与载体、导入、筛选3.细菌、双链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磷酸二酯4.目的基因、制备基因组文库、构建cDNA文库、PCR扩增、人工合成DNA技术5.黏性末端连接、平头末端连接、人工接头法、同源多聚尾连接法6.转化、转导7.DNA、mRNA。
8.DNA、具有独立复制能力、具有多克隆位点、具有筛选标志、具有足够的容量、能导入受体细胞四、名词解释1、是指在体外将DNA分子“剪切”并重新“拼接”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然后将它导入细菌或动物细胞内使之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或改造新的生物品种。
2、是指用酶学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切割、连接,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克隆(clone)原指一个亲本细胞经无性繁殖产生无数个相同细胞的子代群体的过程。
4、是指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使其扩增和繁殖,以获得大量的相同的DNA分子,又称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5、要分离和克隆的相应基因常称为目的基因。
因目的基因片段需插入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所以对宿主细胞DNA而言,又称它为外源性基因或外源性DNA。
6、能够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的DNA分子,被称为基因载体。
7、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8、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类能特异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并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9、将所有的重组DNA分子都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称为基因文库。
10、从组织细胞中分离得到纯化的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其互补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内,扩增,构建cDNA 文库。
11、是指以质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12、以噬菌体或细胞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导(transduction)。
13、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称为转染。
五、问答题1、①具有独立复制能力;②具备多个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多克隆位点);③具有遗传表型或筛选标志;④有足够的容量以容纳外源DNA片段;⑤可导入受体细胞。
经过人工构建的载体,不但能与外源基因相连接,导入受体细胞,还能利用本身的调控系统,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表达。
2、(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并特异切割DNA碱基序列;(2)DNA polⅠ:催化缺口平移,制备高比度DNA探针;(3)Klenow片段:合成cDNA第二条链,补齐或标记双链DNA3′端;(4)TaqDNA聚合酶:DNA体外扩增(PCR);(5)逆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6) T4DNA聚合酶:聚合补平或标记DNA平末端或3′凹端等;(7)DNA连接酶:催化2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8)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应用于黏端DNA或切口间连接;(9)T4DNA连接酶:应用于黏性或平末端DNA的连接;(1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的同聚尾、加标记物;(11)碱性磷酸酶:防止载体自身连接、32P标记5′端;(12)T4多核苷酸激酶:5′端磷酸化、5′端标记放射性核素。
3、(1)分离制备目的基因——“分”;(2)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切”;(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4)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转”;(5)筛选并鉴定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筛”;(6)克隆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表”。
4、(1)制备基因组文库;(2)构建cDNA文库;(3)PCR扩增目的基因;(4)人工合成DNA技术。
5、⑴黏性末端连接:将靶基因片段和载体DNA经相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使它们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然后经黏性末端碱基配对,再经DNA连接酶作用,共价连接成新的重组DNA分子;⑵平头末端连接:将平末端的DNA分子在T4DNA连接酶催化下,使DNA 分子的3′OH和5′P进行共价结合;⑶人工接头法:是指利用人工接头加在平端DNA 片段的两端,然后用相应限制酶切割人工接头以产生黏性末端,再与带相同黏性末端的载体相连;⑷同源多聚尾连接法: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在线型载体分子的两端加上单一核苷酸如dG组成的多聚尾;而在目的DNA分子的两端加上dC尾,两者混合退火,然后经DNA聚合酶Ⅰ或Klenow填补裂口处缺失的核苷酸,再通过DNA连接酶修复成环状的双链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