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培训课件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培训课件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2
(二)相关概念 1.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 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 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 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
要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 安全、有效、简便、 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 评价指标。为此特提出“五个正确”来指导医生合 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 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 疗终点。“五个正确”中以正确地选择抗生素为首 要,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
(7)其他类(见表6)。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3
2.临床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机制 临床上预防或经验 性治疗感染时,常常需要针对一种或少数几种最可 能的致病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或经验 性治疗。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本地区的常见 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现将临床常见病原菌及其耐 药机制列表如下(表7):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 教
一、抗生素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
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 质。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阿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则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 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后所获得的一类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那些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对细菌或 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严格的说只能称 为抗菌药或抗真菌药,而不能称为抗生素。如: 喹诺酮类抗菌药。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以及各种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本类抗生素在骨组织中的浓
度很高;不良反应主要有伪膜性肠炎和心脏毒性(心电图 变化、血压下降、心跳和呼吸停止)。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1
(5)四环素类 本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与细 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细菌蛋白 质的合成,因此属快效抑菌剂。品种包括四环素、土
效。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3
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
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充分了 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为针对 性地选用药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 还要充分了解各种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机制, 特别是本地区、本单位的细菌耐药状况, 为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合理的依 据。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4
1.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 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
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
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下面详细介绍抗细菌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
(1)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依据化学结构的特点 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 以及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通过与细 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 胞壁粘肽的合成与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破裂而迅速死亡。
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米诺环素。抗菌谱广,但
近年来一些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很高,限制了本类药 物的应用。 (6)氯霉素类 本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 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属快效抑菌剂。品种有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抗菌谱广
但耐药性已很严重且毒副反应大(再障、灰婴综合征
等),临床仅用细菌性眼科感染和伤寒、副伤寒以及 其它沙门菌、脆弱拟杆菌的感染。
因此他对繁殖期的细菌有超强的杀灭作用,属繁殖期杀菌剂。
而且他还具有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详见表1、表2、表3。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5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6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7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8
(2)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主要 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细菌细胞膜的通透 性增加,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外漏,从而引起细 菌死亡。本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强, 为一静止期的快效杀菌剂。由于本类抗生素具有耳、 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等毒副作用,临床上一般不 作为预防性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的严重感染, 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各种常用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5
(二)抗生素的合理性预防应用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约占抗生素应用总量的30%~40%,有的地 区或医疗单位甚至达到50%~60%。合理的预防应用通常可以 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不合理预防应用,不仅不能达到预防目 的,反而极有可能招致耐药菌的感染。因此在预防性应用前, 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 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 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1.预防用药的原则 (1)预防用药指征 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是决定患者是否 采用预防用药的唯一指标。由此可以看出,预防用药仅适应 于未感染的患者,同时该患者如果不预防用药极有可能发生 感染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各 促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出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 性程度,为最终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提供依据。促感 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9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0
(3)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 亚基,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快效抑菌剂, 不宜与β—内酰胺类等繁殖期杀菌剂联用,以免发生拮抗 作用。
(4)林可霉素类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品种有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两药抗菌谱相同,细菌对二者间有 完全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可用于金葡菌(包括产酶株)、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宣教
16
①患者因素,如年龄、免疫状况、伴随疾病等;
②病原体因素,如创伤污染程度和病原体的毒力等;
③环境因素,如手术室、复苏室、重症监护室和病房
的卫生防疫状况等;
④其他因素,如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
量等。
(2)针对性预防用药 导致某一部位感染的往往是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