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策略

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策略

生(大声说):会
师:张老师还真有点不太相信,说实话啊,现在的孩子还真不怎么会
玩。你们真会玩?
生:会。
师:口说无凭,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出示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
你会怎么玩?
生1:我会折飞机
师:第一次听说女孩也会折飞机,挺好!
生2:我会折青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
师:你真是调皮、可爱。
生3:我会把它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折出星星,然后许个愿望!
师:形状?
生:也不一样。
师: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
生1: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
师:有点感觉了吧,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挺好,请坐!谁还想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2:我是从书上看到过。
师:好样的!我先把你写的词先写上去,好吗?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
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
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
不穷,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
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
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下是《轴对称图形》的课堂实录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兴趣出发:
谈话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非常高兴,和咱们碧波小学的六(1)班的同学在
接近吃午饭的时候,上这堂课。张老师觉得高兴,同学们,你们觉得
高兴吗?(高兴)声音给了张老师不少的信心。说实话,张老师一开
始也是满怀着期待和高兴的心情,来准备上这堂课的。可是,一走进
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
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
“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
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
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
说:“我想知道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学生
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想了解的渴
望。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你们有信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能不
能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你想怎么去解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知
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以此来增强
你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6个面。书本封面呢?你感觉
到它们有大小吗?请你摸一摸课桌上物体的表面,(四人小组准备橘
子,树叶,文具盒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
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学生汇报)
同样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
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
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
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
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在教师教学手段采用上也要关注生活化。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起
始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教师举起粉笔盒)它的表面在哪里?
这会场,张老师可有点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张老师心里
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可能担心什么?
生1:你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生2:担心上课时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会因为我们有点紧张。
师:张老师就直说了吧。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字。
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会不会"玩"
师:撕完了吗?真别说,咱们苏州的小男孩,小女孩还真细致,撕的
一个比一个认真,而且一个比一个小巧。怎么小桥流水嘛。行,怎么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展示一下?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三个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仔细瞧了,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
一看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一样还是不一样?
生:不一样
根据“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这一特征,要注
意设计尽可能多的获得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要提高认知能力,必
须加强对学生认知心理体验,特别是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会使学生
心情愉快,形成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反之,学习失败,学生容易产
生悲观、焦急的情绪。不管对那一类学生,都着眼于调动他们情绪,
师:呀,很有诗意!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看来咱们这一班同学还真会玩。想知道张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
(想)那可就要认真瞧了。
师: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撕下一块。虽然任
意,但是撕的很认真的。想玩吗》(想)谁都有机会。
师: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开始!
学生撕纸(师:撕的时候可要认真了。)
学生的自我意识,初步培养其认知能力。
2、命题背景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儿童的数学认知的起点
是他们的生活常识,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认
知能力时要注意教学命题背景的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
握知识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
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
分层自学,分以下三个问题进行:(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七分之四的分子将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父母应加上
几?(3)如果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变化或分子不变,分母变化
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策略
1、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弄清要学什
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复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然
后引入课题。接着,教师提问:“这节课中,你想学什么?”让学生
说一说。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三角形面积是怎么计算的?”有学生
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
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
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
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
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着眼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