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1)【课题编号】1-01-01【课题名称】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分析】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学情分析】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路的基本结构(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学生活动: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学生活动: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一)电流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和参考方向,总结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二)电压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流,分组讨论、总结电压定义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三)电动势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源的作用本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学生活动: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四)电位教师活动: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讲解;学生活动: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和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五)电功率和电能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分析;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总结电功率、电能的的定义和单位。

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棵的知识,弓I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四、课堂练习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取用的电流。

若平均每天使用5h (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3题;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1 2、3。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2)【课题编号】2-01-02【课题名称】电阻元件【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了解电阻的外形、标识和计算方法;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3•会应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教学重点】重点:掌握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难点分析】难点:理解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会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电阻元件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容易。

加之电阻元件的实物直观性强,所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选用直观的实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能变枯燥讲解为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资源】直流电源、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电压这两个与本节课关系教密切的物理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负载有哪一些,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各种不同的负载的画面,学生讨论那些负载实际是一种类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 :电阻(一)电阻的定义和阻值的计算教师活动:实物演示各种不同的电阻(多多益善)对照实物讲解电阻的定义分类、阻值大小的计算;学生活动:观察各种不同电阻的外观,掌握的电阻的分类,总结电阻的阻值不同的原因。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色环电阻阻值的标法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色环电阻,借助多媒体投影色环电阻和色环的读法;学生活动:观察色环电阻的外观,掌握的色环电阻的读法,会读不同色环电阻的阻值。

教学环节2: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的知识和两个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

为便于学生记忆, 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电阻阻值的计算R = ■-丄A2、色环电阻阻值的读法:色环电阻很漂亮,环环颜色不一样。

四环两环表数字,第三环是零个数。

最后一环表误差,要知阻值三者加。

3、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一段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其公式为U = RI 或I =— R(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一个由电源和负载组成的闭合电路,叫做全电路,如图1-6所示。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这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

公式为四、课堂练习【例题1-2】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E =24V,负载两端电压U i =14V,电源内阻r =1」,求电流I,负载电阻R及电源内电压U2。

五、课后作业1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2、4、8题;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9小题。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3)【课题编号】3-01-03【课题名称】电阻的连接【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 •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2•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混联电路。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难点分析】难点: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简单混联电路。

【学情分析】电阻串并联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已有所了解,,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自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借助与多媒体的演示形象讲解串并联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阻的混联电路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步步深入地演示等效电路,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法、实验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阻的串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禾U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阻的串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串联的实际应用;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实验结论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2:电阻的并联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教学环节3:电阻的混联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学生活动:跟随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画等效电路图,理解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应用和电阻混联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类比记忆,并把重点内容用多媒体投影。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外加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在上述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阻值成正比。

两个电阻串联时分压公式为R i R25 - U U2- UR i +R2R| +R22、各并联电阻承受同一电压;各电阻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为R2 R iI1- I I2- IR i R2R I R2四、课堂练习一个110V/8W的指示灯,欲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

为使该灯泡安全工作,应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该电阻的功率应为多大?五、课后作业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5、9题;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7小题、第六题第2小题。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4)【课题编号】4-01-04【课题名称】基尔霍夫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应用。

2•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基尔霍夫定律【难点分析】难点:支路电流法的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和前几节接触的都是简单直流电路的知识,相对而言难度较小,从本节开始就深入到复杂直流电路,除了知识难度的增大外,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也需要完成的质的飞跃,这对学生提出较大的挑战。

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投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弓I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具资源】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设计几个小问题(例如求某电阻中的电流)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当学生分析时遇到难题时,自然由简单直流电路过渡到复杂直流电路,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复杂直流电路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