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刘禹锡
陋室铭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1、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一 朗读,享受其韵律美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陋室铭
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 1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 2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
笔?起何作用? • 3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
西蜀子云亭”呢? • 4 结尾应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四:赏读——读明情操
•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 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四:——背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
,水不在
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作业 仿练习写一篇《 铭》的 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 用现代文。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
法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
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从以上分析中来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 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陋室铭
人教版七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 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作者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 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 有雄辩的力量。(3)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 文主旨。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 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 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 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 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 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 什么含义?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 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
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①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②与前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③是全文的 点睛之笔。④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 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活活动动目标二::细读——翻译课文
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