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 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 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 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 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 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集院前 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治、重症监护病房 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 的急救网络。
急诊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 系统性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 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 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的统称。
标准:用最快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 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 事件发生是应急能力强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 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任务: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 的紧急救援 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普及急救知识三要素:通讯、运输、医疗运转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 依托型医院急诊科:是EMSS 中最重要的中间 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 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 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 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医院急诊科任务:急诊急救(急救是首要任务) 教学培训 科研 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 运转模式: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 转型 ICU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 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 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 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ICU 的任务: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高级监 测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 生命支持、预防并发症最早时间捕捉到有重要意义的短暂动态 变化并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和加快患者 的康复运转模式:专科ICU 、综合ICU 、部分 综合ICU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 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 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 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 救服务。
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循环 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严重脏 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批量患者:外伤、中毒 管理: 醒目标志, 合理配置, 正确分诊, 首诊负责, 分区救治, 定期评价, 规范运行,有效救治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基本原则: 简明扼要,明确具体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1. 4. 4.2.1. 3. 1.2. 4.1. 2. 3. 1. 2. 1.2. 抢救优先 规范培训 有效分流 无缝衔接 优化流程 持续改进5. 7.1.2.责任明确,分级负责 1.工作人员管理3.培训演练,快速反应 2.患者管理常见类型: 3.探视管理1.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4.医疗操作流程管理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物品管理3.灾难批量伤(病)员的应急预案 6.环境管理?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7.抗菌药物管理分级分区:“三区四级”8.废物及排泄物管理一级:濒危患者}红区:抢救监护区9.监测与监督二级:为重患者J 抢救第五章灾难护理三级:急症患者—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 灾难: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四级:非急症患者►绿区:四级患者诊疗区破坏,包括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具体目标及措施:损失的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能力。
2.提高分诊准确率? 伤病员的检伤分类: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原则: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员C 八斗讷一人/后、臣口白,甘助口一HE2.分类时不要冉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7. 规范护理文书过长8.保证护患沟通顺畅 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过多消第四章ICU设置与管理耗人力的急救处理? ICU :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 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要放弃治疗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 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医疗场所。
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收治对象:分类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的MODS 仅用于现场医疗救援资源不足2.心肺脑复苏术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分类方法:间支持者 1.初级分类: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1) START :最常用,红黄绿黑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急病症:中毒、溺2) Jump START: 1~8 岁水、触电、蛇咬伤3) Triage Sieve2.二级分类: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 SAVE Triage (一:死/二:活/三:治活)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2) Triage Sort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标志: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患 1.红:危重伤,第一优先,1h内者 2.黄:中重伤,第二优先,4~6h内8.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肾上腺 3.绿/蓝:轻伤,第三优先,不需立即和垂体等内分泌危象患者 4.黑:致命伤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 伤病员现场救治原则:竭等各脏器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对构成危及生命的伤情或病情,充分利用现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场条件,予以紧急救治,使伤情稳定或好转,ICU院内感染管理:为转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确保伤病员的护士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 1.1) 2) 2.生命安全。
转送指征:1. 现场救治措施已完成2. 伤病员不会因为搬动、转运而病情恶化暂缓转送指征:? 医疗救援队伍的建制:1. 2. 3. 病情不稳定,如出血未控制、休克未纠正、骨折未固定颅脑外伤疑有颅内高压、可能脑疝者 颈髓损伤有呼障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灾难后常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ASD):又名急性应激反应或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病理性重现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对于刺激相似或有关情境的回避第二单元急诊护理第六章急诊分诊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域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作用:安排就诊顺序患者登记治疗作用建立公共关系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I级-危殆: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1.2.3.4.5.1.到紧急救治,有生命危险。
红色,立即n级-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临界正常值,但能迅速发生变化。
橙色,15min 内川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需要给予及时诊治。
黄色,30min 内W级-次紧急:急性发病但病情、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可等待就诊,必要时给予诊治。
绿色,2h 内V级-非紧急:轻症,病情、生命体征稳定,预计病情不会加重,可安排患者在急诊区等候。
蓝色,4h 内分诊程序分诊问诊1)SAMPLE :询问病史S:症状与体征A :过敏史M :用药情况P:相关病史L :最后进食时间E:围绕患病前后情况2)OLDCART :评价各种不适症状0:发病时间L :部位D :持续时间C :不适特点A :加重因素R :缓解因素T :来诊前治疗3)P0RST:疼痛评估P:诱因0:性质(绞痛、钝痛、针刺)R :放射S:程度T:时间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S:为主观数据评估,应简单0:客观数据评估,为快速重点体检A :为数据分析,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分级9.10.11.第七章急诊护理评估? 初级评估目的:快速识别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内容: ABCDEA :气道及脊椎B :呼吸功能C :循环功能D :神志状况(AVPU 法:清声痛否)E:暴露患者/环境控制次级评估,目的:识别疾病与损伤的指征内容:问诊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p02)重点评估(精神;脑;眼、耳、鼻、喉;心脏;胸、肺;胃、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与肌肉)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搏骤停(SCA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四种常见原因:室颤(VF ):最常见,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小时,代之以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 次/分,多发生于急性心梗早期。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VT ):心电图特征是3 个或3 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波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为100~250 次/分,心律基本规则,动脉无搏动。
室颤猝死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
无脉性电活动(PEA):心脏持续的电活动,但失去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
心律为20~30 次/分,无心搏出量,死亡率极高。
停搏:是指心肌完全失去机械收缩功能。
2.3.4.5.1.2.3.4.5.6.7.8.P:护理计划L :实施分诊时所提供的护理E:评价与再评估3~5min1.2.3.1.2.ST-T频率但大3.4.心电图表现为一条直线,或偶有临床表现意识丧志,或全身短暂性抽搐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或固定诊断: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人:颈、股A ;儿童:肱A)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回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对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早加强脑保护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生存链:指对突然啊发生心搏骤停的成年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
5 个环节: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基础生命支持(BLS ):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CPR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在安全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判断病人反应:“轻拍重喊” ,10s 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EMSS )循环支持C 判断大动脉搏动胸外按压(成人:5cm;儿童:1/3~1/2, 至少100 次/分)开放气道A 仰头抬颏/颌法托颌法人工呼吸B (成人:10~12次/min ;儿童:12~20 次/min )1)2)经口咽通气管或面罩通气5.5个30:2CPR,肾上腺素,除颤1)2)2.3.4.1.1)2) 3)4)2.由医生下达?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在BLS 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的一系列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