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配置流程管理办法文件编号:SM-02007[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本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本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1.分发控制2.文件版本信息3.文件版本信息说明文件版本信息记录本文件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版本控制信息,当前版本文件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

文件版本小于1.0 时,表示该版本文件为草案,仅可作为参照资料之目的。

目录1.概述 (1)1.1.目标 (1)1.2.范围 (1)1.2.1.流程适用范围 (1)1.2.2.流程管理范围 (1)2.角色和职责 (1)2.1.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 (1)2.2.配置经理 (2)2.3.配置管理员 (2)3.输入 (3)4.输出 (3)5.配置流程管理相关要求 (3)5.1.配置管理策略 (3)5.2.配置项管理 (4)5.2.1.配置项的识别和定义 (4)5.2.2.配置项的控制和维护 (4)5.2.3.配置状态验证和审计 (4)6.配置管理流程描述 (4)7.表单和模板 (5)8.关键绩效指标(KPI) (6)9.流程质量控制 (6)10.与其它流程的接口 (7)11.术语定义 (8)12.附则 (9)1.概述1.1.目标配置管理流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公司内部有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的流程,通过建立、监控和维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以统一的、一致的手段来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中的各个组件,为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各流程提供有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的和最新的信息,并实现:1)所有配置项被正确识别,配置项当前和历史状态得到记录,配置项完整性得到维护和确认;2)为其它流程提供基础配置信息;3)提供更有效的用户支持;4)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减少有意或无意的变更操作错误。

1.2.范围1.2.1.流程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技术部。

1.2.2.流程管理范围配置管理流程涵盖桌面硬件、计算机辅助设备、基础网络、各类业务应用系统(OA、现场管理系统)IT研发环境下所包含的配置项(CI),包括研发环境的硬件、软件(包括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文档、环境以及开发、测试环境中和备用的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具体内容包括识别、控制、汇报和审核等行为。

配置管理流程不包括:处于开发或测试环境中的系统和应用。

2.角色和职责配置管理流程中定义的角色: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配置经理、配置管理员。

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和配置经理可以由同一人担任。

2.1.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从宏观上对流程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配置管理流程在各部门间被正确的执行。

当流程不能够适应公司实际情况时,流程负责人必须启动分析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并进行改进,实现流程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提高。

具体职责包括:1)确定配置管理流程的衡量指标;2)确保配置管理流程能够取得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3)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符合公司实际状况和公司 IT发展战略;4)总体上管理和监控流程,建立配置管理流程实施、评估和持续优化机制;5)确保配置管理流程有效、正确地执行,当流程不能够适应公司的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找出缺陷、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可持续提高;6)保持与其他流程负责人的定期沟通。

2.2.配置经理配置经理是配置管理具体活动执行的负责人,包括带领执行配置项的鉴别、监控、控制、维护、审计等工作。

配置经理将从整个IT维护部门的层面管理配置管理流程和配置管理数据库。

具体职责包括:1)确定配置管理工具的技术需求;2)规划和制定配置管理的范围;3)审批配置管理数据库结构的变更;4)建立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手段,确保惟有授权的配置项才被使用;5)确定配置项命名和编号的规范,并确保所有配置项具有单一名字;6)确定配置项的分类、配置项属性、配置项的关系类型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7)制定配置项(CI)的收集和CMDB建设的步骤;8)确定配置管理报表的格式和内容;9)定期组织会议,对配置管理数据的内容进行审计和验证;10)定期主持配置管理流程回顾会议。

11)负责流程运行质量的监控管理。

2.3.配置管理员配置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配置管理系统和配置管理数据库系统。

可以根据工作性质不同,任命多名配置管理员。

具体职责包括:1)记录和维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所有配置项;2)确保相关配置项都被正确登记;3)确保配置项的状态是正确的;4)通过手工或自动化操作增加及更改配置项;5)根据配置经理的要求生成报表和数据分析;3.输入4.输出5.配置流程管理相关要求5.1.配置管理策略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每年组织制订或更新配置管理策略,并经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其中应明确:1)配置管理的策略、范围、目标。

2)实施配置管理的角色、责任和接口。

3)配置管理数据库、最终软件库及最终硬件库的定义、位置4)分布及安全级别。

5)配置项定义、分类、编码的方法和要求。

6)对配置项的访问、保护、版本、开发、发布控制的定义。

7)配置记录、报告的形式、周期、发放、存档及可追溯性要求。

8)各部门之间识别、记录、管理配置项及信息的接口和要求。

9)规划和建立相应的资源,如人员培训、财务分析。

10)配置管理活动涉及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估。

11)所涉及到的对供应商的接口、变更、发布等的管理及要求。

5.2.配置项管理5.2.1.配置项的识别和定义配置流程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配置项的范围,制订配置项的命名和管理规范,确定用于构建、发布、验证、安装、分发、维护、恢复、移除配置项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文档。

5.2.2.配置项的控制和维护配置经理在配置管理过程中负责监控配置项的整个生命周期,确保只有被授权且可识别的配置项才被接受。

有关配置项的详细管理要求见《配置流程配置项管理规定》5.2.3.配置状态验证和审计配置经理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实施配置项的检查审计活动。

检查审计活动也可由以下事件触发:1)重大变更前后;2)灾难恢复后;3)发现未授权的配置项后;4)其它需要进行检查审计的场景;对于检查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或不符合项应记录在配置检查审计报告中,并落实改进计划。

6.配置管理流程描述7.表单和模板8.关键绩效指标(KPI)配置管理的可选指标包括:9.流程质量控制10.与其它流程的接口➢财务管理配置管理流程与公司财务会计过程的接口参见《IT服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办法》及相关部门的相关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是紧密结合的,变更管理流程引发和控制对配置项的修改,此外配置管理为变更管理提供信息帮助变更的评估分析。

➢发布管理发布管理可以提供配置项的版本和状态等发布计划方面的信息;同时发布管理可以提供与已实施变更有关的信息。

在发布之前,需要了解有关配置项的信息,如状态、位置和最终软件库(DSL)中与其相关的源代码。

配置基线(Baseline)是一组配置项在某个特定时刻所处状态的快照,在发布到实际环境之前,应建立配置项的基线。

➢事件管理事件记录与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相关联,此外配置管理流程为事件管理提供配置项的具体信息。

➢问题管理问题记录与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相关联,配置管理同时为问题管理的根本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信息。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服务级别管理需要有关服务、服务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及支持这些服务的基础设施类配置项方面的信息。

服务级别管理数据也可以存储在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并与相应的配置项进行关联。

➢可用性和IT服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可用性管理使用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来识别配置项,从而可以改进服务和便于进行组件故障影响度分析(CFIA)。

它还拟定变更计划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存在于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

由基础设施组件有序组合成的一项服务的可用性最多不会超过该组合中可用性最低的组件的可用性,配置管理可以提供有关这个组合的构成以及这个组合的每个元素的信息。

IT服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利用来自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配置基线中的标准配置来确定灾难恢复需求和检查这些配置在灾难恢复现场是否可以获得。

➢容量管理流程容量管理流程根据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的有关数据制定IT基础设施优化机会、分配负荷和制定容量计划。

11.术语定义12.附则1. 本管理办法由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解释和修改,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2. 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3. 相关文件:《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手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策略》《服务报告流程管理办法》《记录控制管理规定》4. 相关时间要求: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每月”为每月10号前;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每季度”为每季度第每月10号前;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每半年”为每半年度第一个月15号前;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每年”为每自然年度第一个月20号前;如遇节假日可顺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