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发展中国家为过高的人口增长率而忧心忡忡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却在为过低的人口增长率采取种种措施,可见,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和过低的人口增长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成为经济学家们长期讨论的话题。
本文以武汉市近几年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为例,试图探讨武汉市不同圈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变化关系,并挖掘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武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圈层、报酬递减
引言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他的著作《人口原理》中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生产只能以算数级数增长,由于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马尔萨斯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后果。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人口增长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没有达成统一论断。
本文认为人口增长以多种形式影响经济发展,并将以武汉市为例,以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为依据,探讨武汉市及其不同圈层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相关理论
1.1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意见
对人口增长持有消极态度的经济学家认为,较快的人口增长会使居民家庭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从而降低储蓄率和投资率。
此外,人口增长还会造成社会的非生产性投资(如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投入的增加,从而导致生产性投资的减少。
最后,新增劳动力还会“稀释”人均投资额,因为对于给定的投资额来说,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将意味着每个劳动力所得到的资本追加量的减少,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减慢。
而库兹涅茨和西蒙对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必然会导致家庭储蓄下降的假设
提出质疑。
他们指出,家长可能用减少消费或闲暇、而不是减少储蓄的办法来补偿用于子女的开支。
而且年轻型人口可能有利于储蓄,因为在这种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人口远超过退休人口,从而劳动人口为退休准备的储蓄额将超过退休人口在这类储蓄中的提取额。
库兹涅茨和西蒙认为资源短缺将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导致较快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这些进展将促使食物的迅速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1]。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人口增长通过作用于不同的要素及不同要素的不同方面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二者之间没有简单的相关关系。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武汉市圈层的划分
武汉市在地域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三个部分:中心城区,包括江岸、汉江、硚口和武昌四区,是武汉市1969年以前的老城区;近郊区,包括汉阳、青山和洪山等三区,它们是老城区扩展的新城区;远郊区,包括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和新洲等六区,是武汉市后来发展的延伸区域[2]。
三、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3.1数据的选取
1.数据的属性
本文选取了武汉市人口数据及GDP数据分别代表武汉市人口增长情况与经济发
展情况。
2. 数据的时间范围
本文原打算以武汉市近十年的数据为撰写本文的基础,但因2000年武汉市分区统计项目的变化及2010年武汉市统计数据尚未出台,所以选择了武汉市2001年-2009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数据的空间范围
本文选取了整个武汉市的人口总量数据、GDP数据及武汉市各分区数据,按照上述划分的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三个地域圈层对武汉市各分区数据进行了分别统计。
3.2数据的处理
1.不同圈层基础数据获得:
运用Excel算得三个地域圈层分别的GDP、人口、人均GDP
2.标准化
对三组数据进行标准化以便于统一不同变量之间的单位进行图表分析。
标准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最近一年的人口总量或GDP数值一般是最大的,所以以最近一年即2009年的数据为分母,用其他年份数据为分子,得到每年的各项数据与2009年该项数据的比例关系。
3.生成图表
将不同圈层的人口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及GDP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制成图表,使其可视性更强,凸显其变化及相互关系。
四、数据的分析
4.1武汉市市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影响总体分析
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30%
20%
10%
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图1 武汉市2001-2009年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图虽然人均GDP增长率数值较大而人口增长率的数值较小,但从图中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为负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武汉市人口增长越快,人均GDP增长越慢。
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方面来说,过快的人口增长往往是以低技能低素质低文化水平的人口增长为主要动力,因为高素质文化人口具有较低的生育意愿,且培养的时间周期较长,而大量低素质文化类人群对经济的进步推动力不足;从武汉市自身的特点来说,武汉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本身生活水平比较低,几乎不能直接创造GDP,过多的大学生会降低武汉市人均GDP。
4.2武汉市不同圈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图2 2001-2009年武汉市中心城区人口及GDP变化图
图3 2001-2009年武汉市近郊区人口及GDP变化图
图4 2001-2009年武汉市远郊区人口及GDP变化图
1.总体上来看,从图2、3、4中,我们可以比较出,在2001-2009年间近郊区的人口增长是最快的,而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远郊区,与中心城区几乎保持一致甚至略超过中心城区。
这说明近郊区的人口快速增长为其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
近郊区不同于中心城区,其固定要素的潜在效益远没有被充分发挥,而其邻近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基础设施为其增加人口迅速转化为经济发展效益提供了有效条件,近郊区处于边际效益较高的阶段。
中心城区也还保持着集聚经济的优势,人口增长较快,仍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益,所以经济发展较快。
而远郊区,因其距中心城区较远、基础设施较差,缺乏吸引力,人口增长较慢,边际效益小,因此经济增长较慢。
2.分时间段来看,从2005年开始,中心城区与近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呈不断放缓趋势,但GDP增长速度却都呈现加速趋势。
可见,2005年以后,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负担。
但不同的是,2005-2010年间,远郊区人口增长已经达到了25.8万人,占了全市增长人口的大部分,可见,
在这段时间内,武汉市人口出现郊区化现象。
从2004年开始,远郊区的经济发展进入加速阶段,随着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发展和影响,远郊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也得到改善,人口的增长发挥了固定要素的效益潜力,每一单位的人口增长都为其带来了更高的边际效益,远郊区处于边际效益递增阶段。
五、总结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人口发展阶段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
要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关注该地区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促使二者之间保持良好比例。
据以上分析,武汉市及其不同圈层人口从人口素质、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基础设施、郊区化等方面对武汉市经济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左学金.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J].2010(6):127-149;
[2]刘耀彬,张云.武汉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变动.现代城市研究[J].2004(2)69-72;
[3]赖德健,熊婷燕.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回归分析.统计观察[J].2006(12);
[4]李鑫.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时代[J].2009(7)11-12;
[5]周官送,伍健明.论深圳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区经济[J].1992(8)36-37;
[6]彭代彦.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J].1992(1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