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诊断
发表时间:2011-11-02T11:41:42.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宋成刚[导读] 通常发作时意识清醒,但自己无法控制,可扩展为全身性发作。
宋成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128-03
【关键词】部分性癫痫发作诊断
部分性癫痫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发作,是以大脑局部功能紊乱所致的症状为临床特征,因发作常局限于躯体的某一部分,故又称为局限性发作。
通常发作时意识清醒,但自己无法控制,可扩展为全身性发作。
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开始于局部的大脑皮层或与其关联的皮层下核,多由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发作两类。
一单纯部分性发作
特点为发作时程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不伴有意识障碍,发作时或发作间脑电图异常放电在症状对侧皮层的相应位置。
1.运动性发作
(1)局限性运动性发作:这种发作常起源于运动皮层或前运动皮层,发作时表现为癫痫病灶的对侧肢体或面部抽搐,常发生于手指、足趾或口唇部。
大多表现为一侧眼睑、手指和足趾的重复抽搐动作,可涉及整个一侧面部或肢体,在一些严重病例,发作部位可出现短暂的肌无力(几分钟或几小时),即Todd瘫痪。
这种发作大多数短暂,不伴有意识障碍,偶有持续数小时或数日,称为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身体的局部区域发生自发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肌肉颤搐,并可发生继发性广泛的扩散。
对侧运动皮层常有局灶性的脑损害,并经常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局限性发作开始的部位代表发作阈值最低的部位,具有病变定位的性质。
(2)杰克逊发作(Jackson seizures):表现为发作一开始抽搐就沿着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的支配顺序扩散开来,其扩散常持续1~2分钟,范围逐渐扩大,并可从一侧大脑半球越过中线传至另一侧半球,抽搐也泛化为全身发作,此时意识丧失,脑电图发作期可见棘波、棘慢波,病灶位于中央区,也可见于颞叶或其他部位。
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正常,偶见棘波、尖波。
(3)旋转性发作:表现为双眼眼球向一侧的强直性同向偏斜,同时躯干和头部转向另一侧,偶尔可造成全身转圈。
旋转方向一般指向病灶的对侧。
(4)姿势性发作(postural seizures):表现为一侧上肢外展,肘部半屈,伴有向该侧手部注目动作。
病灶多在额叶内侧上部辅助运动区。
(5)语言性发作:患者发出单调的语言或重复发作前所说的语句,后者称为癫痫性重复语言,有的出现类似笑声的发作,被称为笑声癫痫。
病灶在辅助运动区或额叶中部。
(6)失语发作:表现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失语,病灶在左侧半球额下回或颞顶部,是一种少见的局限性癫痫发作。
(7)语言抑制性发作:由于语言肌肉的痉挛致语言中断,病灶在中央前回下部或辅助运动区。
(8)运动抑制性发作:指病灶对侧出现发作性暂时肢体瘫痪。
2.感觉性发作
(1)体觉性发作(somatosensory seizures):多为针刺感、麻木感、肢体动作感等,多发生在口角、舌部、手指和足趾,病灶在对侧中央后回。
癫痫性活动也可扩散如杰克逊发作。
(2)视觉性发作:表现为从闪光到结构性视幻觉现象,包括人格、景色等。
病变在对侧枕叶或邻近皮层。
(3)听觉性发作:表现为单调的音响,或短暂的听力丧失,可发生在颞上回病变的对侧耳或双耳。
(4)嗅觉性发作:可闻到特殊气味,为恶臭味或不易描述的不愉快气味,病变在钩回前部,也称为钩回发作。
(5)味觉性发作:表现为味幻觉发作,可为苦、臭等简单味觉或复杂的味觉,病变在岛叶或其邻近区域。
(6)眩晕性发作:临床表现为眩晕短暂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症状常突然出现,多为自身旋转感或身体移动感。
3.自主神经性发作也称间脑性发作、运动性发作,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下丘脑发作性功能紊乱,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多见于学龄前及学年期儿童,女性多见。
发作表现以自主神经为主如全身皮肤发红、苍白、出汗、心慌、流泪、呕吐、腹痛等。
有的表现为内分泌障碍,如发作性血糖增高、月经紊乱等,症状为发作性,突然开始、终止迅速,发作形态比较一致,有的伴有其他的癫痫发作。
其中以腹型和头痛型发作较为常见。
(1)腹型癫痫:以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儿童。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为绞痛或刀割样,一般持续数分钟,也可达数小时。
发作时可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无完全的意识丧失,多伴有其他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发作间期可有其他的发作性症状,如阵发性头痛、应激性增高及各种行为障碍,有的伴有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
发作时颞叶可有癫痫波,间歇期正常。
(2)头痛性癫痫: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无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头痛,有的伴有先兆症状。
头痛部位以额部多见,其次为颞、顶区及眼眶部。
多为搏动性跳痛,性质剧烈,发作时间、频率不一,可合并其他类型的发作,止痛药无效,抗癫痫药有明显效果。
二复杂部分性发作
这类发作病灶常起源于颞叶(常称为颞叶癫痫)及其邻近结构(如额叶),旧称为精神运动性癫痫。
临床表现实属局限性发作而具有复杂症状,发作时伴有精神、意识、运动、感觉或自主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发生多种症状,但少数个体通常可有固定模式症状。
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但有时较长,使患者处于一种精神错乱的遗忘状态,属于非惊厥状态癫痫的形式之一,为常见癫痫发作形式。
本型属于继发性癫痫,常见病因为产伤,其次为脑炎、肿瘤、脑外伤、梗死等,多次发作后影响智力和性格。
1.仅有意识障碍多见于儿童,又称颞叶性失神或假性小发作,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双眼凝视,与失神小发作不同之处在于意识丧失持续1分钟以上,脑电图无典型的棘慢波。
有时出现意识障碍状态,阵发性躁动、外出乱跑、自伤伤人等,症状持续数天,甚至可长达3周。
2.精神症状
(1)特殊感觉性发作:表现多样复杂,包括各种幻觉和错觉,视觉、味觉、嗅觉、前庭觉等。
(2)内脏感觉发作:常见为腹气及胸气上升感,也可有心悸、腹痛、肠鸣、里急后重等症状。
(3)精神感觉性发作:常见为似曾相识感,亦有似不相识感、环境失真感,有的出现视、听幻觉,表现为对音调高低、距离和性质感应的错误。
(4)思维障碍发作:多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双重思维,或思维中断,强制性回忆。
(5)情感障碍发作:产生发作性情感异常,表现恐慌感或欣快感,也可表现忧伤、焦虑、愤怒、大祸临头等。
(6)自动症:在意识模糊状态的自主动作,即精神运动症状,自动症形式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种:
①饮食性自动症:最为常见,常为口部重复动作,如咀嚼、舔食、伸舌、清喉等,如同进食,常伴有唾液分泌增加。
②习惯性自动症:无意识地重复某种简单的动作,如搓手、解扣、脱衣、摸袋等。
③姿态性自动症:无意识地重复某种简单性的姿态。
④神游症:为激动性自动症,此时患者对周围环境有部分感知,并能做出相应反应,一般持续数分钟或数日,甚至长达数周。
患者的外表似正常,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发作后多数不能回忆。
⑤梦游症:指自动症在夜间发作。
患者从睡眠中突然起来,不能正确感知周围环境,不能辨别周围人物,多以自动卧床睡眠而告终,醒后完全不能回忆。
⑥朦胧状态: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发作性精神障碍,常为突然发病、意识不清,对周围环境定向力不好,对事物感知不清晰,可有生动的视幻觉、片断的妄想。
多有情感障碍,有时出现行凶的残暴行为。
发作时患者瞳孔可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流涎、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数小时或数日,患者可突然清醒,不能回忆。
癫痫性朦胧状态还可表现为癫痫性谵妄状态、癫痫性木僵状态。
⑦言语性自动症:多为简单言语的重复或叫喊。
参考文献
[1]汪昕,范薇,管莉华,朱文炳;复杂部分性癫痫的SPECT、EEG和MRI的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
[2]唐敏峰;丁炯;张璐;李雷;韩群颖;迷走神经刺激激活丘脑和下丘脑室旁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3]施荣虎,覃伟武,马加强;癫痫病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与EEG、CT、MRI检查的比较研究[J];医学文选;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