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试题】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及答案

【高考试题】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及答案

【高考试题】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一)选择题图1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

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

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A.形状规整B.地形差异小C.分散细碎D.距离村庄近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农用地面积减少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D.农产品质量下降【答案】1.B 2.C 3.A本题组以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为情境,结合示意图像,了解农业劳动力与当地农产品种类的变化,推测近年来该村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展示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第1问,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2问,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3问,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A选项为符合题意选项。

图2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4~6题。

4.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5.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6.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答案】4.B 5.C 6.A本题组有3问,通过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旨在考查主干知识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如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结合图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对比分析即可。

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

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

据此完成7~9题。

7.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A.基础设施好B.人工成本低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8.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9.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答案】7.B 8.C 9.A本题组3问。

以我国企业非洲投资为情境,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素养立意,如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对比分析,第7题对比我国与卢旺达,两国影响服装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服装厂为劳力指向型产业),第8题对比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大中型企业。

第9题体现了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发展状况,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自主品牌(结合关键信息“80%出口欧美国家”,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

据此完成10~11题。

10.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11.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

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为A.11月10日4时B.11月11日3时C.11月11日5时D.11月12日1时【答案】10.D 11.C本题组2问。

通过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创设情境,第10题,考查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巴西曾经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第11题考查内容为区时的推算,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1月11日15时,求巴西利亚(西三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等于区时差为11小时,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西侧,依据东加西减的运算规则,巴西利亚(西三区)的区时为11月11日4时,因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

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

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答案】12.C 13.B本题组2问。

通过“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传统民居石砌建筑群为情境推测自然灾害,试题蕴含了顺应自然,人地协调的环境观,体现了人地协调,也以传统民居为素材凸显了文化自信,涵养了考生的文化精神。

第13题,通过房屋的位置(沿海、山坳),房屋的用材(石块),建筑群的形态(“屋咬山,山抱屋”),可推测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12题结合关键信息多台风、“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大陆新千年为1月1日,第一缕曙光的观赏与当地的纬度,经度关系密切,浙江省纬度约30度,沿海经度约东经120度,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经度位置相对靠东),可知C选项为正确选项。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15.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14.A 15.D本题组2问。

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为情境,考查地球内部分层,岩石的分类等相关知识,与油气生产为情境,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14题,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本题结合关键信息“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壳较厚,“钻井深8 588米”,因此该钻井未穿透地壳,故选项A正确。

第15题,依据关键信息“顺北油气田”,可知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故选项D正确。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答案】16.D 17.D 18.B本题组3问。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锡林河为命题材料,设置冲突式的情境,有春汛但无夏汛,激发考生探究兴趣,进行区域认知,展开综合思维,体会人地关系。

本题属于地理题中典型的“串题”,笔者建议打破做题顺序,先从第18题入手进行区域定位,该河主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湿地资源不典型),并且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可发育森林,小于200毫米植被景观为荒漠),可推测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故选项B正确。

第16题,依据锡林河的位置(内蒙古东部)、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特征,结合关键信息“春汛”,可推知冰雪融水是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第17题,依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与“春汛”,可知锡林河有春夏两个汛期,结合6~8月降水量,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特点(有部分种植业,需引水灌溉),推知夏季生产用水量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活用水量不大),故选项D正确。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图4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19~20题。

1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2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答案】19.C 20.D本题组2问。

以某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为情境,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建立联系,引发探究,体现核心素养(科学调查视角下的地理实践力)。

第19题,祁连气象站经度位置约东经90度,图中所示时间当地时间约为晚上11点至上午11点(地方时、区时的推算),此时风向以山风为主,风向为偏南风,谷风发生在白天与山风风向相反,因此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20题,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山风与谷风还可细分为上坡风与下坡风,由偏南风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成作用风速较大,故选项D为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Ⅰ)必考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答案】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