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健康评估教学课件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心电向量环
将每一瞬间的心电向量按照 其原有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平行移 动,使其尾部在同一个点上,按时 间顺序将所有瞬间综合向量箭头顶 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空间心电向 量环。
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
横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1)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2)方向:一般情况其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Ⅰ、 Ⅱ、V3 ~ V6导联直立,aVR倒置。
(3)电压:R波为主的导联,T波电压不应该低于同导联R波的 1/10,但有时也可达1.2~1.5mV。
Q-T间期
其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 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 Q-T间期延长。心率在60~100次∕分 时,Q-T间期的范围在0.32~0.44s。 为了避免受心率影响,常用校正的 Q-T间期,即Q-Tc=Q-T/√R-R。QTc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 时的Q-T间期,正常Q-Tc不超过 0.44s,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 略长。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 胸导联:
胸导联正电极的位置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A.标准导联的导联 轴B.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C.肢体
导联额面六轴系统)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心电图记录纸 横向代表时间,每小格等于0.04s; 纵向代表电压(振幅),每小格相当于 0.1mV。
U波
正常人可以没有U波。它在T波 之后0.02s~0.04s出现,方向多 与T波一致。U波增高可见于低血 钾过低。
心电轴
心电轴是心电向量的电轴,是指心 室除极过程中的全部瞬间心电向量的综 合。心房、心室的除极与心室的复极都 产生各自的心电轴。
正常心电轴:﹣30°~﹢90° 心电轴右偏:﹢90°~﹢180° 心电轴左偏: ﹣30°~﹣90° 心电轴显著右偏:﹣90°~﹣180°
《健康评估》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 2、心肌细胞的除极 3、心肌细胞的复极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所描记的心电图包括: 四个波 :P波、QRS综合波、T波、U波; 两个间期 :PR间期、QT间期; 一个段:ST段。
(2)时间:时间<0.12s。
(3)电压: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R间期
P-R间期是代表房室传导的时间。 正常为0.12~0.20s。
QRS波群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小于0.12s,多数为0.06~0.10s。 胸导联:一般规律是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V1、V2导
心电轴正常范围及偏移
心电轴目测法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一、房室肥大 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三、心肌梗死 四、 心律失常
一、房室肥大: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高尖,又称为“肺 型P波,肢体导联P波电压≥0.25mV,Ⅱ、 Ⅲ、aVF导联表现最明显。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 瓣型P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 间≥0.12s,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联多呈rS形,R/S<1,RV1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 以呈qR、qRs、Rs或R形,R/S>1,RV5不超过2.5mV。V3或V4导 联多呈RS形,R/S大致等于1。 肢体导联:标准导联一般主波向上,Ⅰ导联的R波不超过1.5mV。aVR导 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形,aVR导联的R波一 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R形,也 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的R波不超过 2.0mV。 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一般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 的1/4。
时间。
常见QRS波群的形态及命名
心电向量
• 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 物理学中被称为向量。心肌细 胞在电激动的 过程中产生既 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流称为心 电向量。
法则: 1.同轴的方向相同的,其大小为长度相
加,方向不变为箭矢长度相减,方向即较大心电向 量的方向; 3.构成一定角度的,将二个向量构成平 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心率计算 心律规则时:心率=60/R-R(或P-P)
间期,如: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 60/0.8=75次/分。
心律不规则:则需测量同一导联5个以 上R-R(或P-P)间期,取其平均值,代 入上述公式,计算出心率。
P波
(1)形态:多为圆钝,可有轻度切迹。在Ⅰ、Ⅱ、V4~V6 导联直立,aVF导联绝大多数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其余导联则可呈双向、低平或倒置。
ST段
正常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有轻微的向上或向下移位。
S-T段下移: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应超过0.3mV,V3导联不应超 过0.5mV,V4~V6导联和肢体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T波
(1)形态:圆钝,波形不对称,上升支较平缓,下降支相对陡 峭。
左心室肥大
• QRS波群高电压 胸或导>3联.5:mRVV(5>女2.)5 m。V;RV5+SV1>4.0mV(男) 肢Ra体VF导>2联.0:mRVⅠ;>R1Ⅰ.5+mRVⅢ;>R2a.5VL>m1V.2。mV;
• 心电轴左偏。 • QRS波群时间延长:0.10~0.11s,一般仍
<0.12s。 • ST- 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可呈下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
P波:心房除极波,反映心房除极时的电位、 时间和方向的变化。
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 始的时间。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反映心室肌除极的 电位、时间和方向的变化。
ST段:反应心室除极刚刚结束后尚处在缓 慢复极的一段时间。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QT间期:反映心室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