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尽快发展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例1:识记数字时,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 “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5” 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8”像 葫芦;9”像烟斗等。 例2: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 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 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
3、儿童的记忆策略 • • • • • 1、视觉复述策略 2、特征定位策略 3、复述策略 4、组织性策略 5、提取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幼儿在记忆过程中使用的 一个最为简单的策略,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有选择 地集中在所要记住的事物上。(可以让多种感官参与 记忆过程。例如:认识纸) 2、特征定位策略——在识记的过程中,给目标 刺激贴上特殊的标签以便于回忆。 3、组织性策略——是指主体在识记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意义,将记忆材料组成各种类别,编入 各种主题或改组成其他形式,以便于记忆的方法。 一般认为,儿童的组织性策略是在9-10岁以后 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9-10岁儿童在使用组织性策略的频率和质量方 面都明显高于5-6岁的儿童。
根据是否理解内容可以分为: 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没有 理解的情况下,根据 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 重复所进行的识记。 如三岁小孩背诵唐 诗;jeopwu720580这 一串字符的识记等。
意义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理解 的基础上,根据事物 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 识记。 如区别品德和道德 两个概念,再去识记
意义识记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建立条件反射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 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 条件反射。
比如,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 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 (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 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 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 吸吮动作。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 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2、逻辑记忆
用词的形式,以概念、判断、推理、规律为内容 的记忆。
3、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 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儿童最早 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 属于这种记忆。
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 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都是情绪记忆 的表现。儿童的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例如: 难忘初恋:不能释怀的情绪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注 意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复 述
刺 激
长时记忆
遗忘
消退
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 约有0.25~2秒;容量很大;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 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消失;如果受 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约为5秒-1分钟;短时记忆 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时间为1分种以上乃至终生; 长时记忆的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
记忆的品质
(一)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 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二)持久性: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 短。 (三)准确性: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 (四)准备性: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 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一、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研究一:胎儿6个月时录下母亲心跳的声 音放给他出生后听,哭闹的婴儿会停止 哭泣。 研究二:对7、8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 结论: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出现。
幼儿无意识记的影响因素: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 的事物。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活动动机。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 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 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 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 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年龄 3- 4 4- 5 5- 6 6- 7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 9 4﹒ 4 5﹒ 1 5﹒ 6 1﹒ 8 3﹒ 6 4﹒ 6 4﹒ 8 0 0﹒ 3 0﹒ 4 1﹒ 2
四、记忆不精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 材料大量被遗漏。
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 幼儿有时是因为记忆不正确,用主观想象来 补充记忆残缺部分,导致表面上是在说谎。
幼儿记忆的特点归纳
• • • • • 1、容易记容易忘 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3、以形象记忆为主 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5、记忆不精确
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意识性开始 逐渐萌芽、发展。有意记忆的出现意味着 记忆意识性的萌芽,而元记忆的发展则意 味着记忆意识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回忆或再认 回忆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 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 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 把它识别出来。
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 有的人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有的人记得 多,但用时想不起来。这种“快”和“多” 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的记忆就不能算好 的。还有的人,虽然记得慢,但却记得牢; 也有的人虽说记得少,但能灵活运用。这 样的记忆就比较好,完全用不着因为记得 慢一点,少一点而沮丧。这些记忆问题的 出现往往涉及到人类的记忆品质。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 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①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 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 ②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 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 ③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 记忆水平。
2.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 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4、复述策略
复述是指主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 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复述的效果:①复述确实可以提高年龄段个体的记 忆成绩。②即使使用非常简单的复述策略,也比不 使用该策略要好。③复述策略的培训能提高不会使 用复述策略的儿童的回忆成绩。④对那些只会使用 简单策略的被试进行复述策略的培训,其回忆成绩 也会提高。⑤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复述策略对 其回忆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实验:客体永久性
2、婴儿早期记忆的保持能力

6个月婴儿可记住
踢腿动作达2月。

1岁婴儿可记住启动电动 火车按钮动作达8周。
三、幼儿的记忆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 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 优于有意识记。 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 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 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二)保持 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讨论:储存起来的材料是否一成不变吗? 储存起来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后 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某些 变化。
质的方面的变化有: 简略、概括; 完整、合理; 详细、具体; 夸张、突出。 量的方面的变化有: 主要是指保持的内容呈减少的趋势,也 就是遗忘。
二、婴儿的记忆
1、婴儿期的记忆仍主要是再认形式。 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这时,儿童开始“认 生”,即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 近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 依靠的是表象。 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 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 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 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 搜索。 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5、提取策略 提取策略是指个体在回忆过程中将存储于长期记忆 中的特定信息回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 再认和回忆都需要运用提取策略。 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 如:星期三??上午??心理课??第二节??是9点钟左右 发生的事。
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 (二)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有意识记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 的质变,识记的目的性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所 以除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识记外,还要注意培 养幼儿有意的、有目的的识记。幼儿教师在各种 活动中要经常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提 出识记的要求。
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用来调查新生儿的记忆能 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 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 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 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 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 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 失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
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 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著 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定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推断出 哪些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 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 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 后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