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七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三七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三七药材名称:三七拼音名称:SANQI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漆、田三七、田七、滇三七、盘龙七。

科属: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江西亦产。

销全国并大量出口性味:[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中成药:共有576种中成药使用三七: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盐酸贝那替秦片吲哚美辛三七冰片栓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田参氨基酸胶囊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息伤乐酊云南白药胶囊神农镇痛膏等。

应用:1、出血证。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

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

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

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

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

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近年来以其化瘀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用于血瘀型慢性肝炎。

又有以本品注射液肌注,并制成栓剂阴道用药来治疗子宫脱垂者。

配伍效用:1、三七配伍白芨:三七止血活血、散淤止痛;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二者合用,有收敛、散淤、止血之功效,且止血而不留淤。

用于治疗肺胃之咯血、吐血以及外伤出血等症。

2、三七配伍大黄、血竭:三七活血止血定痛;大黄活血祛淤;血竭活血消肿。

三药伍用,有活血祛淤、止血定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肿痛。

3、三七配伍地榆炭、槐花炭:三七化淤止血;地榆炭、槐花炭凉血止血。

三者伍用,有化淤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便血。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1.5G,亦可入煎剂,3~10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采收加工:种后第3~4年夏末、秋初及冬季采挖。

秋季开花前采挖的称“春七”,根饱满,质较好;冬季结果后采挖的称“冬七”,质较差。

采挖后,除去地上茎,剪下芦头、侧根和须根,分别晒干。

主根(三七头子)曝晒至半干,用手搓揉,再曝晒,如是反复3~5次,晒干后称“毛货”。

将毛货置麻袋内加蜡往返冲撞,使表面光滑,即为成品,按个头大小分档。

剪下的芦头称“剪口”,较粗支根称“筋条”,细小支根及须根称“绒根”。

炮制工艺:1、净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研细粉。

3、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去油,放凉,研细粉。

或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贮藏储存:置阴凉干燥处或贮于密闭容器内,防蛀。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

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2、药理作用: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高脂血症:生三七粉,每次0.6G,每日3次,饭前服,连服1~2个月。

治疗10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的患者,发现三七对总脂及胆固醇均有降低作用。

〔《新医药学杂志》1973;(10):13〕2、治疗高血压病:田七花冲剂,每日冲服1包(相当于生药3G),28天为1疗程。

治疗70例,降压显著者5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

〔《广西中医药》1979;(1):28〕3、治疗冠心病:A.生三七片,每次1G,日服3次,4周为1疗程。

治疗42例,总有效率为97%,显效率为42.5%;心电图有效率为54.1%,对心律紊乱也有一定作用。

〔《云南医药》1974;(1):60〕B.参三七粉,2~3G/日2~3次口服,并停用其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例,用药5天后,显效7例,有效3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6;21(3):106〕4、治疗咯血:三七粉,每次6~9G,日服2~3次,治疗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脓肿合并咯血患者10例,服药5天止血。

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

〔《中医杂志》1965;(11):29〕5、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田七粉,每次1.5G,每日3次口服,每天做大便隐血检查。

治疗60例,完全止血者58例,无效2例。

〔《云南中医杂志》1985;6(1):28〕6、治疗尿血:每4~8小时口服三七粉0.9~1.5G,治疗39例,多数病例在用药3天左右基本停止尿血。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74;7(2):51〕7、治疗重症肝炎:参三七注射液,每支2ML,含参三七生药1G,常用剂量为4~10ML,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个月左右为1疗程。

治疗17例,显效11例,好转1例,无效5例。

其中12例有明显退黄作用,认为可能与肝微循环改善,肝细胞炎症消退,从而阻断肝细胞进一步坏死有关。

〔《中成药研究》1984;(10):1〕8、治疗慢性肝炎:生三七粉,每次1G,每日3次,空腹服,1个月为1疗程。

治疗45例不明原因的及肝胆疾病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病人,显效3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

其中1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浆蛋白亦得到改善。

〔《中医杂志》1980;(5):25〕9、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开水送服。

治疗8例,治愈7例。

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

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哈尔滨中医》1964;7(4):21〕10、治疗颅脑外伤:田七粉3G,开水冲服(昏迷者鼻饲),每日2~3次。

治疗40例,全部有效,尤其对症状改善和意识恢复有较好效果。

服药3日以上,最长21日。

重者配合脱水、利尿剂或加用抗生素、镇静剂等。

〔《新医学》1979;(7):330〕11、褥疮酒:三七30G,红花30G,樟脑LOOG。

取三七粉碎成粗粉,与红花、樟脑置密闭容器中,加入50%乙醇,随时振摇,浸渍72小时以上,滤过至澄明,添加乙醇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有樟脑的特臭。

本品加水即产生大量白色的沉淀,其沉淀加乙醇溶后加镁粉、盐酸,加热2~3分钟即显橙红色;本品蒸干,残渣的水溶液分别加氢氧化钠试液和5%盐酸,振摇,两者均有持久性泡沫。

功能活血散瘀,用于治疗褥疮早期未破皮者。

外用,搽患处,每日2~3次。

(重庆市卫生局《实用医院制剂》1982年)12、三七散:三七1.5G,白芥子1.5G,桃仁1.5G。

以上三味,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即得。

功能活血行气,消肿定痛,化瘀止血。

用于胸胁迸伤。

口服,每次4.5G,每日2次。

〔《中成药研究》1983,(1):47〕13、三七活血丸:三七170G,骨碎补(炒)127.5G,红花170G,五灵脂85G,续断127.5G,大黄(制)85G,苏木85G,木香85G,蒲黄85G,没药(制)85G,赤芍85G,地龙85G,当归85G。

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LOO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

本品棕色,味甘,微苦。

显微特征:花粉粒黄棕色,呈类圆形,外壁具细点状。

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外壁具短刺和点状雕纹,有3个萌发孔。

功能通络散瘀。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初期肿胀严重者。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孕妇忌服。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1991年〕14、复方三七胶囊:三七粉78G,元胡1300G,香附780G,丹参提取物11.7G,丹皮酚26G。

先将元胡研成细粉,加90%乙醇回流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成厚浸膏。

另取香附研成粗粉,与元胡同法操作制成厚浸膏,加香附浸膏量80%的氢氧化铝细粉,拌匀,干燥,研粉,过筛;与元胡浸膏、三七粉拌匀,干燥,研成细粉,过筛;再加入丹参提取物、丹皮酚细粉,拌匀,装入胶囊,每粒0.34G。

本品内容物为深棕色粉末,味苦。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于急性扭伤,挫伤等。

口服,每次3~4粒,每日3次。

(《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茶疗食谱:1、三七茶[材料]三七5G、花茶3G。

[做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途]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2、三七丹茶[材料]三七5G、丹参3G、花茶3G。

[做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胁肋刺痛;肝肿大。

[来源]传统药茶方。

3、三七鸡金茶[材料]三七5G、鸡内金3G、花茶3G。

[做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化瘀消积,开胃气。

[用途]慢性肝炎;肝硬化;提高血浆白蛋白;腹部气血瘀滞之肿块。

[来源]传统药茶方。

4、三七藕蛋羹[材料]鲜藕汁400克,三七粉5克,生鸡蛋1个,油盐适量。

[做法]将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与生鸡蛋调匀入沸汤中,加少量油盐即成。

[养生提示]止血活血,凉血化瘀。

5、山药桂圆三七粥[材料]生山药100克,桂圆肉20克,炮姜炭6克,三七粉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桂圆、炮姜先煮30分钟,去姜渣,入山药粉、三七粉,慢火共煮成粥,酌加红糖。

[养生提示]适宜于脾胃虚寒型便血患者食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