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常性支出 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陈共第九版

经常性支出 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陈共第九版

中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 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费的规模。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图4-2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案例二:国防支出的确定
15.3
7.7
1.38
12.5
7.3
1.36
-
5.9
1.3
10.7
5.3
1.3
表4-4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三)国防支出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
✓ (1)人员生活费 ✓ (2)训练维持费 ✓ (3)装备费
近年来我国国防费增长主要用于:
✓ (1)改善不对保障条件 ✓ (2)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 (3)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5—10倍
公车每万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至10倍。
1/3
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公款吃喝
✓ 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涨到 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
行政管理费 财政支出
增速
增速
13.3
33.0
16.7
-4.1
4.3
17.8
15.8
9.2
19.6
17.8
17.2
22.5
22.9
19.0
35.6
15.7
15.7
11.8
18.1
15.6
19.1
19.1


行政管理费占 财政支出比重
4.4 5.4 6.5 9.8 12.8 11.3 6.4 13.5 13.9 14.3 14.3 15.7
三、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二)新时期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
✓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27%
“八五”期间,全国公车年均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 速度。
400万辆 2000亿元
截至21世纪初的数字,我国约有40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2000亿元 人民币。
90%
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公用经费的90%左右,占到全部国家行政支出的 38%。
表3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国别
行政管理支 出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重
(%)
印度 韩国 泰国 荷兰 美国 7.2 4.63 10.63 10.25 9.2
英国
澳大 利亚
7.10 9.04
中国 12.8
表4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7410
比上年增长 国防支出占财
国防支出占
(%) 政支出的比重(% ) GDP的比重(% )
12.6
15.0
4.60
-12.9 6.0
15.8 9.6
4.26 2.12
15.4
9.4
1.56
15.6
9.3
1.04
12.2
7.6
1.22
19.4
7.6
1.32
18.4
7.7
1.42
11.7
7.7
1.40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亿元)
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1997 1392.4
703.7 52.9 433.4 32.6 120.9
9.1
35.9
2.7
35.5
2.7
2000 2025.7
965.5 47.7 760.5 37.5 202.2 10.0 51.6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0 2013
国防支出 (亿元) 167.84 193.84 191.53 290.31 636.72 1207.54 1442.04 1707.78 1907.87 2200.01 2474.96 5333.4
专栏:机 构改革与 我国的行 政支出改 革
官民比例
汉朝 唐朝 明朝
清朝
建国初期
1:7934 1:3927 1:2299 1:911
1:294
1978年
1:50
1997年
1:30
二、行政管理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2.“计划一方案一预算”
这种军需品与民需品生产之间的选择、权衡分析,有利于政府决策时对两者进行兼顾。但是,通过这种 分析仍然没有回答国防支出本身的合理限度问题。为了探求这种合理限度,“国防经济学”对此问题作 了一定的研究,并指出: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不受侵犯。侵犯之敌或可能的侵犯之敌位于何方,可能 动员的侵犯力量有多大,有效地遏止这些侵犯所需的军事力量要有多大,都是可以接近准确地估计出来, 而且是可以量化为若干指标的。这就为确定国防费奠定了基础。一国可以首先确定所需的军事打击力量 规模,然后为此制定军事措施计划,再为执行各个计划项目拟定各种可以替代的实施方案,对各种方案 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比较,选定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方案,最后根据被选定的方案所需资金,编制国 防支出的预算。这种制度,一般被称为计划一方案一预算”。 简要分析:国防支出的确定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国家的安全作为基本依据的,但在实践中,也有必要考虑 实用性与有效性,考虑军需品与民需品供给的关系,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上述制度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军 费预算上。 (1)可用于重大军事行动的资源配置,例如,面对核战争或常规战争,面对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如何安 排支出最有效率。 (2)在战役安排上,可用于进行军事配置,如选择作战武器、军事基地、作战人员、供应通道、通讯联 络系统等。 (3)用于安排各种武器和军事设施的研究与发展。比较这二种用途,前两种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而只能预算出大约数,后一种则可较精确地实行。尽管这一制度尚有缺陷,但它毕竟为制定国防预算 提供了若于可以遵循的规则。
(一) 国防支出确定的几个相关问题
1.处理好国防支出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政府为国防建设购买新式装备并不是支出的目的,而是加强军备、应付战争需要的一种手段。国防经济学 表明,国防开支中购买导弹、飞机的费用并不是越便宜越好,而达到最终目标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假 设潜艇上装备的北极星导弹比陆基导弹贵两倍,但在遭受第一次打击后,75%的陆基导弹会被摧毁,而潜 艇上装备的北极星导弹却安然无恙。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极星导弹的实际成本要低于陆基导弹,因为与陆 基导弹相比较,北极星导弹更有助于达到最终目标。 2.注意“全面”费用分析 在考虑安排国防支出时,既要注意军事设施或武器装备系统本身的费用,也必须重视与这种设施或武器装 备系统有关的人员经费和设施装备维持费用的增加。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费用分析,就难以做出正确而有 效的选择,从而导致出现重视设施装备费用而忽视设施装备的维持费用及人员经费的问题。因此,全面进 行国防支出的各项费用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3.装备的更新与实用性 尽快部署新式武器和装备,与国防支出的目标是—致的。新式武器和装备利用了先进技术,它的部署有利 于增强防卫和打击能力。但可能使原有的武器和装备因此而受到冷落。从经济学角度看,应该把武器装备 的实用性同由此而产生的费用联系起来(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才只考虑实用性)。只有当真正把武器装备的实用 性和相关的费用分析结合起来时,才能谈到军费开支的有效性。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 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新旧机构叠加导致政府机构和人员过分膨胀,财政供养 人口增答;
✓ 公用经费界定不明确,预算约束软弱,三公消费增幅过快,假公济私、铺张浪 费和贪污腐败滋生;
✓ 人口众多,行政事务繁杂,政府包揽过多;
缩减行政管理非支出的举措:
✓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倡廉”等
(二)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
1.军需与民需品之间的权衡选择
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主要是指国防支出究竟多少才合适的问题。如果单纯从国防角度看问题,可能就 会得出军费开支越多越好的结论。因为充足的军费开支有助于提高威慑和防御能力。但是,在政府财力 一定的条件下,国防开支数额应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也应考虑军需与民需之间的此消彼长的 相互制约关系。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包括三类:一是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大、政协、党团、政府部门; 二是公共安全,包括武警、公安、检察、司法等; 三是外交,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流
按照费用要素: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年份
合计
行政管理费
公检法经费
武警部队经费
外交支出
对外援助
数额
数额(亿 比重 数额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都是非生产性劳动虚耗社会财富,理应越少越好; ✓ 二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两者保护了人民安全,维持了社会持续,并非虚耗社会财富; ✓ 三从社会经济的循环来看,两者是社会消费的组成部分,消费会拉动生产的发展。
多少人养一个官员?
思考题:怎样理解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属性 二、教育支出 三、科学技术支出 四、医疗卫生支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