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购买性支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购买性支出概述⏹第二节社会消费性支出⏹第三节财政投资性支出学习目标⏹1.掌握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认识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的必要性。
⏹3.理解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4.了解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概述⏹本节主要内容:⏹一、购买性支出的特点⏹二、购买性支出的经济效应⏹三、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一、购买性支出的特点•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物品或劳务所形成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直接配置和消耗的份额。
购买性支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有偿性。
⏹(二)等价性。
⏹(三)资产性。
⏹(四)消耗性。
二、购买性支出的经济效应♦(一)直接介入资源配置,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二)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规模。
♦(三)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三、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一) 购买性支出的规模•1.绝对数指标•购买性支出总额•2.相对数指标•⑴购买性支出/GDP(或GNP)×100%•⑵购买性支出/财政支出总量×100%•(二) 购买性支出的结构•1. 社会消费性支出•2. 政府投资性支出。
第二节社会消费性支出本节主要内容一、行政管理支出二、国防支出三、教育支出四、科技支出五、公共卫生保健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在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以外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A.按照支出主体分为:•1.国家权力机关经费支出。
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经费支出;•2.国家行政机关经费支出。
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3.国家各级审判、检察机关的经费支出。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机关和各级地方委员会机关的经费支出。
•5.党派经费支出。
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6.团体经费支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
B.按照支出用途分为:☐1.人员经费支出。
主要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补贴和向职工提供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费用。
☐2.公用性经费支出。
主要包括办公用品、出差、开会、水电、邮电等支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购置,机动车、船的燃料和修理,房屋维修,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经费等。
(三) 行政管理支出效率1.行政管理支出增加与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加密切相关,而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加未必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公务员的态度和技能。
3.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存在挤出效应。
(四) 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分析•1.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
•2. 直接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
•3. 因而控制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以及加强管理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二、国防支出•(一)国防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二)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三)我国国防支出现状分析(一)国防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有:•1.国家的地域范围。
•2.国际政治形势。
•3.国防政策。
•4.军事现代化的要求。
•5.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 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1. 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来看,国防支出为人们提供了和平、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因而是必不可少的;且充足的经费支出,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威慑力和防御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国防支出是越多越好。
•2. 从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国防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国防支出是纯粹的社会财富的耗费,支出应越少越好。
•3. 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是产品价值的实现,国防支出的增加能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
•4. 从国防支出本身来看,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国防支出需要合理安排,三种分析方法:•1. 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
•2. 计划——方案——预算制度。
•3. 博弈论分析。
(三)我国国防支出现状分析•我国的国防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御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我国国防支出总量是逐年增加,但增长趋势是缓慢的。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国防支出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是偏低的。
三、教育支出•本节主要内容:•(一) 教育的性质及类型•(二) 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三) 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及其效益(一)教育的性质及类型•教育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根据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内涵和特征,教育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
如义务教育、工读教育、残疾人教育、公共教育、国家公务员教育等。
•2.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
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
•3.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
个人偏好教育❈关于教育属性的思考•1.教育是什么性质的产品?•⑴一般教科书认为教育应该属于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比如,刘玲玲编著的《公共财政学》(2003年)、朱柏铭编著的《公共经济学》(2002年)、蒋洪主编的《财政学》(2000年)等。
•⑵陈共编著的《财政学》(2004年)认为,“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程度,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的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所应当由政府提供和保证,而政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的经费,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按照公共物品理论,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属于混合物品。
¡±(P111-112)•2.公共产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性的产品。
•3.如果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那么义务教育这一产品在消费上也应该同时具备这两个性质。
•4.就世界范围来看,义务教育的范围与层次不尽相同。
不论各国义务教育的范围与层次有何不同,但以下两种情况一般是存在的:一是义务教育都存在公办与私办的情况;二是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在义务教育年龄而失学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在目前的中国看的最为明显。
•5.私办的义务教育是要收费的,即具有排斥性;而失学情况的存在也是这种产品存在排斥性的结果。
•6.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要求,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个人从该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高产品中受益,也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然而,就义务教育而言,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不存在非竞争性特征的。
中国目前失学情况普遍、小学中学存在好差之分、以及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等情况的存在就是例证。
•7.综合以上分析,本人以为,义务教育不能够同时具备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所以它不应该属于是纯公共产品,而应该属于混合产品的范围。
(二) 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政府介入教育的原因)•1.教育支出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2.教育支出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4.教育资本市场不尽完善。
(三)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及其效益•我国教育支出逐年增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有所提高,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有所下降。
•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明显偏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水平。
•在重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忽视初等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
•1.教育支出来源结构分析•(1)政府投入(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校办企业减免税等)•(2)社会团体与公民个人办学•(3)社会捐资与集资办学•(4)收取的学费、杂费•(5)其他经费❈中国教育开支的主要资金来源的65%以上是政府投资•2.教育支出的规模分析•3.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五、科技支出•(一) 科技支出的特征•1.科技产品的公共性与外部性。
•2.科技投入的高风险性及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 我国科学研究支出状况分析•我国在科技设施、设备等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投入水平严重落后于先进国家,科技人员流失严重,创新教育不足。
•增加科技投入并加大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财政政策的力度。
六、公共卫生保健支出•(一) 政府提供公共卫生保健支出的理论依据•1.公共卫生保健的外部性。
•2.卫生保健信息的不对称。
•3.卫生保健需求的不确定性。
•4.公平分配的需要。
•(二) 我国卫生保健支出状况分析•1.国家财政卫生保健支出不足。
•2.资金使用不合理。
第三节财政投资性支出⏹本节主要内容:⏹一、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意义⏹二、基础产业投资支出⏹三、农业投资⏹四、高风险、高技术产业投资⏹五、财政投融资与政策性银行一、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意义二、基础产业投资支出三、农业投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不是其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国策;•(3) 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活动•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四、高风险、高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围绕高新技术而生成的新兴的企业群体,是技术含量高的现代高新技术制造业。
•高新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始终处于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的产业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其发展的基础是强大的技术储备,发展的核心是高技术人才的进入。
•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信用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给予支持。
•航空、航天、遗传工程、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等某些特殊的尖端科技产业,必须由政府组织自主研究开发并实现其产业化。
五、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 在大力发展商业性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 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的限制•(3) 财政投融资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依据,对市场的资金配置起补充和调节作用,投融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4) 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既可通过财政预算取得资本金,也可以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既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部分资金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获得。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1) 以国家信用为背景、政策性银行具有主权或准主权级信用等级,而享有国家信用的实质是¡°政府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