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原理试卷B
考试科目: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B卷) 2001/12/14
一.是非题正确()错误()
1.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计算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取其设计强度。
()3.混凝土弯曲抗压的极限压应变是0.0033 ( )
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置普通箍筋的作用是防止纵向钢筋被压屈。
()
5.钢筋混凝土构件满足了安全性的要求也就满足了结构可靠性的要求。
()6.钢筋混凝土梁的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其受力过程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开裂,带缝工作和破坏阶段。
()7.冷拔及能够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也能够提高其抗压强度。
()8.在偏压构件的计算中,短柱可不考虑挠度对偏心距的影响。
()9.受弯构件的裂缝验算中,混凝土的保护层c只对平均裂缝间距有影响,对裂缝宽度无影响。
()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比普通混凝土高。
()二。
选择题
1.钢筋的“条件屈服强度”是指()A.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
B.残余应力为0.2%时的应力。
C.弹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
2.对薄腹梁,截面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发生()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3.验算裂缝宽度不满足时且最好的措施是()A.减小钢筋直径。
B.提高钢筋的强度等级。
C.适当增大截面宽度。
D.提高混凝土强度。
()4.混凝土的徐变是()A.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是体积变化的现象。
B.混凝土随荷载的增大而产生的变形。
C.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5.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能力,应该配()A.周边均匀分布的纵筋。
B. 箍筋。
C. 纵筋和箍筋。
D. 弯起筋
6.受弯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是以那个阶段作为计算依据的()A.第一阶段末。
B.第二阶段。
C.第二阶段末。
D.第三阶段末。
7.所谓“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轴拉构件及受弯构件,在短期荷载作用下
()A.允许出现拉应力。
B.不允许存在拉应力。
C.拉应力为零。
8.受扭构件最有效的配筋()A.垂直于主拉应力方向的螺旋筋。
B.箍筋。
C.平行于主拉应力方向的螺旋筋。
D.箍筋和纵筋。
9.条件相同的先张法、后张法轴心受拉构件,当бcon和бl相同时,有效预压应力бpcⅡ()
A. 两者相同。
B.后张法大于先张法。
C.后张法小于先张法。
10.无腹筋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这三
种破坏性质是()
A. 都属于脆性破坏。
B.都属于延性破坏。
C.斜压和斜拉属于脆性破坏,剪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填空题
1.受弯构件不允许出现破坏和破坏。
2.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3.极限状态分为,。
4.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时使用的条件是,。
5.冷拉钢筋能提高钢材的强度。
四.名词解释及简答
1.简述钢筋混凝土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有几种破坏形态。
3.如何确定斜截面计算的控制截面。
4.工程上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性能有那些基本要求。
五.计算题
1.已知一肋形楼盖的次梁,截面尺寸b=200mm ,h=600mm,b f,=2000mm,h f,=90mm ,由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170KN-m. 砼强度等级C20,钢筋采用Ⅰ级钢筋。
(f y=210N/mm2,fmc=11N/mm2 ).a,=60mm 。
求: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2.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b╳h=250mm ╳600mm,截面上产生的最大剪力设计值180.0KN, 砼强度等级C20(f c=10N/mm2),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y=310N/mm2),箍筋采用Ⅰ级钢筋(fy=210N/mm2). 求:箍筋用量Asv1/s,不考虑弯起筋.
3.矩形截面柱, 尺寸b╳h=300mm ╳400mm, 砼强度等级C20(f mc=11N/mm2),纵筋采用Ⅱ
级钢筋(fy=310N/mm2),a=a’=35mm, 承受设计轴力N=280KN, 设计弯矩M=160KN-m.
求: 所需钢筋的面积As和As’。
4.有一预应力轴拉构件, 先张法施工,截面尺寸b╳h=160mm ╳200mm,бcon=250N/mm2, бl=70N/mm2,f pyk=500N/mm2,αE=5.0,f tk=2.45N/mm2。
问构件加多少拉力才会开裂,
此时砼和钢筋的应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