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语文寒假作业(五)(内容:九年级上册)(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拼音写汉字。
(4分)湿地内的“水上森林”是渌洋湖别样的风情。
株株池杉zhù()立,绿叶bì()天,疏瘦有韵;树下,碧水盈盈,挺拔的树干在水中留下美丽的倒影。
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间鸟翔,水下鱼游。
葱郁的杉林,wǎn()如一幅绿色的油画铺展。
想那吴王夫差御舟逐波,千船随扈,穿越这一片水域时,也不曾料想到,cāng()海桑田,当年的烟波浩渺会变成眼前蔚为大观的如阴树林。
2、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悄然/悄悄纤维/纤细坚贞不渝/不可逾越B、精粹/猝死模样/模拟目不暇接/白玉微瑕C、殷切/殷红卷宗/证券相形见绌/笨拙不堪D、阴晦/教诲馈赠/憎恨噤若寒蝉/忍俊不禁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3分)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天空晴朗无云。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B、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C、社会主义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逐步生活需要。
D、诸子百家对后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中尤以儒、道两系影响最为深远。
5、古诗文默写。
(每句1分,共5分)①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④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的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名著及其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聊借画图怡倦眼,只研朱墨作春山”。
这幅对联的内容关涉鲁迅《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
B、《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弃职逃亡,上梁山泊为僧,法号鲁智深。
C、冰心受泰戈尔影响,创作的自由体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后收录在《繁星》《春水》之中,其诗被人称为“春水体”。
D、鲁滨逊在一群野人手中救了一个俘虏,为他取名“星期五”。
这个故事出自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7、综合实践(4分)(一)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幅挽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别人看后提出:“这上联的‘袁世凯’是三个字,怎么能和‘中国人民’四个字相对呢?”写挽联的人笑了一下说……根据这副对联,请猜出写挽联的人说了些什么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年级的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桨》。
他们对作文进行分类、编辑,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近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
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13分)有书赶紧读(黄以华)1.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
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
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
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2.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
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
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论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4.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
在现在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
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
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
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5.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里博弈的味道了。
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
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6.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
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
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7.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8.(4分)阿根廷出版社与河南固始县为了让读者赶紧读书,采用了什么不同方式?9.(3分)作者认为“不能等”文集出版具有哪些现实意义?10.(3分)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道理?11.(3分)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字数不超过100字)『链接材料』(1)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有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不读书的最主要原因。
2013年,有37.1%的人不读书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
(2)德国人读书非常“随意”。
在地铁列车里,在公园草坪上,甚至在医院的候诊室内,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都很常见。
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
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书已经融入到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德国老百姓而言,读书简直就像喝啤酒一样平常。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母亲的眼睛①有孩子的女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母亲。
真正的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洞察儿女的一切,仿佛X光,会透过种种表象,透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儿女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
②我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我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
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之后回到家,她见到我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既然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诧异地问。
④“没有母亲不知道的,”她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⑤我放学回到家,她用手朝卫生间一指。
我顿时瞪大眼睛,问:“你是怎么知道我急着要方便的?”⑥她耸了耸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⑦我二十岁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
那时我已经搬出家一个人住了。
我的母亲看电视新闻时,看到一个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
那个画面上是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的人身上盖着布,只露出了两只脚。
但是,母亲立即把父亲从床上拉起来。
“快穿衣服,”她说,“去医院,女儿出事了!”⑧岁月没有减弱母亲的直觉能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直觉能力越来越出神入化了。
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
一次,我去乡下办事,遭遇了几个流氓的骚扰。
我摆脱这些家伙刚回到我住的地方,母亲就打来了电话。
“女儿,”她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⑨五年前,母亲因病住院,那时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工作,我天天给母亲打电话,但都没有回去。
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必须见母亲。
第二天,我乘飞机来到母亲身边,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哦,女儿,”母亲说,“你怎么知道的?”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我流着眼泪说。
“你远在加利福尼亚也能看见?”母亲问。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尽管所有的女人都有母亲,但是只有少数幸运的女人才能做真正的女儿。
我再次拥抱母亲,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12.选文中的母亲的眼睛有着怎样的特殊功能?请用原文作答。
(4分)1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我顿时瞪大..了双眼。
(2)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14.文章反复提到母亲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15.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分)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6)结合全诗,赏析“直”、“圆”二字的妙处,然后再用自已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3分)(17)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请你作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