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06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3、萌出、替换状况
替牙:乳牙早失,恒牙早萌、萌出顺序紊乱等。 恒牙:乳牙滞留、恒牙早失、7的建合情况。
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
一 、牙齿
4、重要错位
前牙:如个别牙的唇(颊)舌向错位、高低位、扭转、 拥挤、反合、开合、前突等。
牙齿的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 之差即为拥挤度。一般分为3度。
综合分析法
上颌基骨对颅骨
的关系:SNA角
下颌基骨对颅骨 的关系:
SNB角 面角 Y轴角
综合分析法
上下颌骨间的 关系:ANB角
综合分析法
下颌体陡度、下颌角大小: 下颌平面角
综合分析法
上中切牙倾斜度:
1-NA角、 1-NA距
1-SN角
综合分析法
下中切牙倾斜度: 1-NB角,1-NB距, FMIA,IMPA
六、全身情况检查
身高、体重:与身高及体重曲线对照, 测定其生长发育态势。
相关疾病: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 病,如鼻炎、扁桃体肥大等。
模型分析
牙颌模型能真实地记录牙齿、牙槽骨、腭 部的形态和位置。
模型类型:
记存模型:矫正前、矫正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正完 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
Ⅰ度:间隙差距为2-4mm. Ⅱ度:间隙差距为5-8mm. Ⅲ度:间隙差距为8mm以上
一、牙齿
4、重要错位
后牙:如拥挤、反合、锁合等。 正/反锁合:后牙颊舌向错位严重,咬合时无合面接触。 正锁合:上颌牙舌面与下颌牙颊面接触。 反锁合:上颌牙颊面与下颌牙舌面接触。
二 、牙弓
1、矢状向关系(近远中)
病史:
医学病史:与错位牙形成及发展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史。 牙科病史:替牙情况;口腔习惯;食物结构;矫正史。 错合家族史:了解可能存在的遗传因素。
心理及治疗动机分析:
患者对自身错合的心理反映。 患者对错合矫治的动机:内因及外因。 患者合作程度预测。
检查
牙、合、颌、面的检查。
牙齿
牙弓
三、口内其他软硬组织
牙周组织及口腔卫生状况 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 唇舌系带的附着和长短 舌体的大小,有无切迹 缺损,唇腭裂 功能,吞咽和发音
四、口外及面部形态
1、颌骨
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 下颌平面的陡度:下颌骨体下缘向下向前的方向,下
颌角的钝锐度。
四、口外及面部形态
2、面部
2、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
五、腭穹隆高度的测量
用特制的腭穹高度测量尺,将尺的水平部分置于上颌 第一磨牙合面,调整有刻度的垂直部分使之与腭穹顶 接触,测量高度。
或用米尺放置于第一磨牙合面,其边缘正对中央窝, 再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量腭穹顶至米尺缘之距离。
X线头影测量分析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
颏顶点
Pog
Gn Me
常用
常用标志点
Go 下颌角点
Go •
D Pog
Gn Me
常用标志点 Ar
关节点
• Ar
Go •
D Pog
Gn Me
Co • Ar
Go •
常用标志点 Co
髁顶点
D Pog
Gn Me
Co • Ar
Go •
常用标志点 Sn
鼻下点
• Sn
D Pog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
一般检查 模型分析 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一般检查
患者基本情况记录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身 地或生长地、职业(成人)。
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情况
主诉:
患者就诊的目的,最关注的问题,希望达到的效果。
基准平面
SN 前颅底平面
基准平面
FH 眼耳平面
基准平面
Bolton 平面
测量平面 腭平面
测量平面 全颅底平面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
测量平面 下颌支平面
测量平面 面平面
测量平面 Y轴
测量项目 SNA角
测量项目 SNB角
测量项目 ANB角
测量项目
面角 NP-FH
测量项目 Y轴角
测量项目
工作模型:矫正装置制作 及模型测量分析的载体。
模型测量
一、拥挤度分析
1牙弓应有长度(必需间隙):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 牙冠宽度: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量每个牙冠的最大径。
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的各牙牙冠宽度总和。
需作全牙弓分析时, 将牙弓分为前、中、后 三段。测量全部牙的牙 冠总和。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诊断
收集全部病史资料和检查所得,分析形 成牙颌畸形的因素和机制。
根据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结合畸形的因 素机制定出牙颌畸形的类型。
拟定出矫治设计和预后推测
错合畸形的治疗计划
不同时期矫治的适应证 生长发育评估 矫治方案、预后推断
不同时期矫治的适应证
乳牙期(3- 6岁):前牙反合,下颌前突 后牙反合 严重深覆合,远中合 不良习惯造成的开合及下颌前突
替牙期(7- 12岁):前牙反合 后牙锁合,反合 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不良习惯造成的各类错合 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
恒牙期(12- 18岁):各类错合畸形
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估计
确定治疗目标 矫治器的选择 治疗时期的选择:要充分利用生长发育
的最佳时期。 疗程估计和预后的推断
开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 隙。分为3度。 (I度:3mm以内;II度:3-5mm;III度:5mm以上)
反覆合: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前牙的垂直向关系-覆合关系(overbite)
正常覆合
开合
深覆合
反覆合
二、牙弓
3、垂直向关系
Spee曲线:从侧方观察,连接下颌牙齿的切端与颊 尖构成一条连续的凹向上的纵合曲线,称Spee曲线。 Spee曲线平坦或浅: Spee曲线曲度小于2mm。 Spee曲线深: Spee曲线曲度大于3mm。
三、牙弓形态测量分析
4、牙弓宽度的测量
a:前段 b:中段 c:后段
四、齿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1、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
牙槽弓的长度:用特制的游标卡尺测量 上中切牙唇侧牙槽弓最凸点至第一恒磨牙 远中接触点连线之垂直距离。 牙槽弓的宽度:左右侧第一前磨牙牙槽 骨最凸点间距离。
四、齿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常用标志点
Or 眶点
常用标志点
Ptm 翼上颌裂点
常用标志点
ANS 前鼻棘点
常用标志点
PNS 后鼻棘点
常用标志点
A 上齿槽座点
常用标志点
UI 上中切牙点
常用标志点
LI 下中切牙点
常用标志点
B 下齿槽座点
常用标志点 Pog
颏前点
Pog
常用标志点 Me
颏下点
Pog
Me
常用标志点 Gn
磨牙关系:中性、远中及近中合,即安氏I,II,III类。
尖牙关系:分为中性关系、近中关系和远中关系。 上颌尖牙咬在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颊尖之间为中性
关系,上颌尖牙咬在下颌尖牙颊面或其近中缘为远中关 系,上颌尖牙咬在下颌尖牙远中为近中关系。
前牙关系:表现为上下前牙的覆盖关系。
磨牙及尖牙的 矢状向关系
综合分析法
上下中切牙间的关系: 上下中切牙角
软组织分析
鼻唇角(NLA)
上唇突度(ULP) 下唇突度(LLP)
Sn Pos
软组织分析
H线:Pos-UL连线。
H线与软组织侧面的关系: 包括H线与鼻、鼻唇沟、 上唇、下唇、颏唇沟、
UL
颏部的关系。 Pos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牙片
牙片检查对于任何 正畸诊断都有价值。 可了解根尖的发育 情况及多生牙、缺 失牙、牙齿异常等 情况。
二、牙弓
3、垂直向关系
前牙关系:表现为上下前牙的覆合关系。 Spee曲线
前牙的垂直向关系-覆合关系(overbite)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覆合:不超过切1/3且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 舌面切1/3以内。
深覆合: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 切1/3以上。分为3度。 (I度:1/3-1/2;II度:1/2-2/3;III度:2/3以上)
前面观:水平向、垂直向、唇部。
四、口外及面部形态
2、面部
侧面观:面部形态、唇部形态、颏唇沟、
五、颞下颌关节
问诊:外伤史、疼痛史、弹响史、脱位史等。 触诊:外侧有无压痛及开闭口时有无弹响。 下颌运动检查
开口度:在张口过程中上下切牙切缘的最大距离。 正常大于4cm。
开口型:正常大张口时下颌平滑直线下降。
中性
远中
近中
前牙的矢状向关系-覆盖关系(overjet)
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水平距离,即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 唇面的水平距离。
正常覆盖:3mm内。
深覆盖:超过3mm,分为3度。 (I度:3-5mm;II度:5-8mm;III度:8mm以上)
反覆盖: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侧。
正常覆盖
深覆盖
反覆盖
前牙的矢状向关系
颌突角 NA-PA
测量项目
下颌平面角 MP-FH
测量项目 1-SN角
测量项目
1-MP角 (IMPA)
测量项目
1-NA角 1-NA距
测量项目
1-NB角 1-NB距
测量项目
上下中 切牙角
测量项目
1-FH角 (FMIA)
测量项目
Ricketts 审美平面
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