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事业单位考试(教师)全真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A.劝其退学B.取消学籍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B)A.司机负责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6。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般责任D.行政责任9.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B)。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0.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B)。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A.教育能力B.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D.控制能力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C)。
A.《春秋》B.《论语》C.《师说》D.《学记》13. -组学习材料中,中间的项目往往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理论?( B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15.“我敢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就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B)。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16.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的( C)。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8.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C)。
A.确立课程目标B。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控制评价过程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2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A.躯体健康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2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23. -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2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5.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是指( B)。
A.认知策略B.元认知C.元认知策略D.元认知计划26.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
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应性迁移D.-般迁移27.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C)。
A.老子B.孔子C.孟子D.苟子2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29.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B)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B.泛智C.泛美D.泛德3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必然的联系”属于( 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二、多项选择题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BCE)。
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BDE)A.警告B.记过C.送劳动教养D.开除学籍E.留校察看3.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 ABCDE)。
A.教育的责任B.培养的责任C.发现的责任D.激活的责任E.夯实的责任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E.伙食费5.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其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BCD)。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E.选举权6.认知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BCDE)。
A.鼓励原则B.动机原则C.结构原则D.程序原则E.强化原则7.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ABCE )。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D.人类的学习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E.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8.克服遗忘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ABCDE)。
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进行组块化编码D.适当过度学习E.合理进行复习9.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E)。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B.主要对象是学生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10.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ABD) A.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普通教育D.社会教育E.职业教育1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BC)。
A。
自上而下的迁移B.自下而上的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E.水平迁移12.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BCDE)。
A.参观军事博物馆B.学习模范事迹C.教学活动D.共青团工作E.进行公益劳动13.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BDE)的需要。
A.社会舆论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C.个人意志D.社会政治经济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14.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BDE)。
A.知识获得B.知识概括C.知识巩固D.知识保持E.知识提取15.新课程带来的转变有( ABCE)。
A.教学观念的转变C.教学评价的转变E.学生评价的转变B.学习方式的转变D.教师评价的转变16.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BCDE)。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E.法制教育17.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E)。
A.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B.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C.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D.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E.提供角色学习的条件,培养社会角色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撤销教师的教师资格的情况包括( ABC )。
A.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B.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C.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D.开除学生的E.被剥夺政治权利的19.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BCDE)。
A.学习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的设置策略C.学习努力与心理管理策略D。
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E.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20.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法律责任E.刑法法律责任三、判断解析题1。
定势往往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个体对问题的适应,从而提高个体反应与解题的速度。
对于变化的情景或问题,定势常常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此观点错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3.体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室外活动,从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此观点错误。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的教育。
所以,体育并不仅仅是室外活动、锻炼身体。
我国体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维护身体健康的条件;(4)培养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