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危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和块茎。
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叶部被害时,叶尖或叶缘先产生绿褐色的水渍状斑点,斑点的周围常有一圈浅绿色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迅速扩大变为褐色,晕圈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尤其在叶背面特别显著。
如果病斑扩展很快,病、健组织没有明显界限,严重时全田植株枯萎,一片焦黑,并发出腐败臭味。
薯块受害病斑灰褐色,稍下陷,切开可看到有深浅不一的锈褐色病斑,潮湿时会产生白霉。
晚疫病在发生严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三至四成。
防治措施:1、种薯处理。
一是选用脱毒种薯。
二是严格挑选无病种薯,并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将种薯浸泡10—15分钟后,晾干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铲除田间杂草,搞好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要多中耕、深中耕,植株周围高培土,适时喷施矮壮素,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能力。
3、及时拔除中心病株。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减少菌源,控制蔓延。
4、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在3天内组织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每亩每次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叶面喷雾。
应根据当地实际发病情况或预报,重发生区喷药3~5次,间隔时间7~10天,轻发生区喷药1~2次。
5 、马铃薯收获前5天割掉地上茎叶,防止晚疫病菌下移薯块。
收获时捡出病烂薯、晒绿薯和残枝落叶。
薯块分大、中、小三类进行出售或存放,在遮阴通风处3-5天后入窖贮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