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谢谢
谢谢!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3
1.症状
主要侵害马铃薯叶片、茎和薯块。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退绿斑点,后渐扩 大,扩展后的病斑为暗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 速扩大,可扩至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 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萎垂,发黑,全株枯死。空气潮湿 时,病斑边缘处长出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 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出现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湿度大时亦能长出 稀疏的白色霜状霉。若茎部条斑由地下部通上来的,则是由带病种 薯长出的病苗。 病薯表面初期为褐色或稍带紫色病斑,大小不等,后稍凹陷。
深绿、气孔数目相对少的较之抗病,植株内龙葵素含量多的抗病。
不同生育期抗病力不一致:幼苗期抗病力强,开花前后弱,易感病。 个体发育与感病关系:老龄叶片最先感病。 叶片着生部位与发病关系: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部最感病。 栽培技术与发病关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平种不起垄易发病;密
度大、田间郁闭小气候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使植株徒长、土壤瘠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
4.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
晚疫病在多雨的年份易流行成灾,与病原物的生态特性有关。病菌 在相对湿度95%以上才能产生孢子囊,97%以上产生旺盛,孢子囊和 游动孢子的萌发,都要有水才行。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18 ~22 ℃, 最低7 ℃,最高25 ℃;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为10 ~13 ℃,最低6 ℃,最高15℃;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在15 ℃以上为多,游动孢子
在12 ~15 ℃最易萌发。温度在20 ~23 ℃时,菌丝在植物体内生长最
快,潜育期最短。故条件适宜下,只要2天时间,病菌就可以侵染发病 (白天22 ℃, RH95%以上8h,夜间10 ~ 13 ℃ ,叶上有水滴11 ~ 14h)。
5.其它影响发病的因素
品种: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很大。株型直立、叶片多毛、叶肉厚、色
•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一
端具乳突,易脱落,萌发释放出肾形、双鞭毛游动孢子;失去鞭毛后变成 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侵入到寄主体内。

菌丝生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
19—22℃,10一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
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 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
切开病斑,其皮下部的一深层多变红褐色,粘重的多湿土壤时,病
斑可由表层延伸至内部。加之土壤中杂菌感染,整个薯块完全烂掉。
2.病原
• • 属真菌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寄主:马铃薯、番茄,为害叶、块茎和果实,
infestans (Mont.)de Bary 。
1
2
马铃薯晚疫病菌(1 孢子囊 2 孢囊梗)
3.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 病薯播种后,越冬的菌丝也随着薯块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
成病苗。早期受害的病苗往往未出土就变黑死亡。在受害较晚的幼苗中,病菌多沿着
皮层纵向发展,形成条纹状病斑,幼苗仍能正常生长。遇适宜环境条件,病菌继续发 展,并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如遇水分即迅速萌发和侵入叶片内,使叶 片发病,由下而上发展形成典型的中心病株。 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周围植株上进行再侵染。 茎叶上的孢子囊借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接触块茎后萌发和侵入,成为来年初 次侵染来源。一般在地面下5㎝以内的发病重,超过5㎝以外深度的发病轻。 叶片感病病菌多从气孔或直接贯穿表皮侵入,而块茎则多通过伤口、皮孔、芽眼 侵入。潜育期在叶片上一般为2~7天,块茎上则需一个月左右。
E、生长期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8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薄缺氮、土壤粘重致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控病。
6.防治措施
A、选用抗病品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性品
种易丧失抗病性,应选择水平抗病性品种。
B、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C、播种前种薯处理: 温汤浸种:将种薯先放入40 ~50 ℃温水中预浸1分钟,后浸入60 ℃温水中处理15分钟,种薯与水的比例为1 :4,让水温自然下降,但不 能低于50℃。 药剂浸种: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5分钟,然后堆积覆盖严密,闷种 2小时,再摊开晾干。 D、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