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情感的熏陶,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性所决定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得以实现?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并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感交流的氛围
曾有一名著名的特级老师说道:“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
首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问以入情。
”教师在专研教材时,心灵受到感染,情感被激起涟漪,甚至大波。
而学生因受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心灵上很难受到感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自身的言谈身教等手段去碰撞学生平静的心野,从而使他们学到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的情感教育,同时要把对学生的鼓励、关切、期待等情感也物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净化、深化。
用这种情感式的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学到知识后记得牢、记得久。
二、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情感受到陶冶,并使之潜移默化。
语文课所具备的感染熏陶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我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入手。
(一)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泪水写成的,如许多记叙文,人物传记也无不饱含着作者那深沉的情感。
教学这类文章,如果割裂成字、词、句、篇、章而不涉及作品表露的思想情感时,学生顿时会感觉到索然无味。
我觉得尤其是人物传记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大多数新课之前,我都向学生推荐作者传记。
探索一位伟人的胸怀,既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个思想被陶冶的过程。
还有的文章,我从课外找来一篇和它有关的文章结合起来讲,既开发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
就这样,学生在学课文内容中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讲读课文的教学。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使之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文章中共出现了“背影”四次,每次的出现各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我作了详细的讲解,然后,我联系到了现实生活中,让大家回忆,平时父母亲是怎样对自己的?而自己却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今后该怎么办?这一切,学生在课文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三)课外阅读的教学
好的课外书刊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我教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带头把自己的杂志报刊捐献给班级,为班级成立一个“图书好望角”,指导每一个学生按照各自不同的爱好选读读各自需要的课外书,又让学生根据不同接受能力规定自己的阅读量。
事实证明,增强课外阅读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书籍以外,我还指导他们收集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词,课外收听广播,然后利用恰当的时间让学生互相畅谈,谈感想、谈体会,这样做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挥各自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事实证明,学生课外有很多时间,如果没有人指导他们去读有益作品,合理利用时间,久而久之他们会盲目的去读,会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还可能受到腐蚀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说,一个语文老师有责任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占领学生的课外阵地,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第二课堂”中受到积极的、进步的思想感染,情感也随之受到熏陶。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情感受到熏陶。
从心理学的角度卡门,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
但在语文教学中令人倍感“头痛”的还是作文教学,学生们苦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每次作文,有不少的学生就只是三言两语,
重复机械模仿,或是盲目的寻找作文书,渴求能从中找到范文,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已。
后来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在于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诱发其习作动力。
我归纳了一下,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入自然,诱发情感
我在写作前首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现实生活。
学生一旦走出教室就如出笼的鸟一样,格外的欣喜,格外的高兴。
因此在室外作文时,我抓住时机引导,让学生把感受到的最美的景物记在笔记本上,同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此时我在学生之间巡视指导,结果我发现有话可写,而且题材各不一样,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
2、用心观察,调动情感
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思维的主要特征,他们的认识往往是浅表层的,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发挥想象。
我惊异的发现了曾经作文时病句连篇的一位学生竟能写出一些优美的句子来。
由此可见,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学生用心观察、思维、发自各自内心真实感受的自然结果。
3、组织材料,表达情感。
学生们通过细心的感知、思维、获取了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但绝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是不成形的、是杂乱的、好比加工厂获取了各
种有待加工的产品,还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生产出精细的产品,于是,我就让学生列出本次作文的主要思想,你文章中到底褒贬的是什么?然后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兴趣倍增,真有哪一中所谓“下笔千言”之感。
4、鼓励修改,丰富情感。
学生作文时,一旦初稿完成后,我将他们各自分成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中进行以“读读——议议——改改”的修改形式,展开互帮互学的活动。
这样既丰富了习作的内容提高了习作水平,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感。
曾经有人说到:“情以物兴、物以情现,”也就是情感以联想、想象为基础。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作品中的空白处,通过联想
和想象,进行恰当的补填与连接,充分地领悟和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刻地体验其内在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这门课程的设置无处不洋溢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各篇文章浓烈的情感色彩,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情感都集中到文章中去并融入到思想活动中去,把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