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由逆转顺,近年来更是持续增长。

对外贸易顺差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资源价格、环境成本、产业群体、国家贸易政策、居民储蓄率、加工贸易的特点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外贸顺差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提出了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对策和建议,这其中包括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同时还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采取这些对策的具体方法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切实的解决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贸易顺差;货币政策;外汇储备AbstractIn this paper, continuing our current trade surplu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vealing the many years of accumulated surplus genera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China's trade surplus in promoting the surge, high-speed growth, the GDP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operation posed a challenge.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necessity, put forward policy proposals to ease trade surplus: the system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use of tax lever open to adjust strategy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so on.In recent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repeatedly asked China to revalue its currency, the yuan, to solve the trade imbalance. Bala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is objective existence, bu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al economy, no one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foreign trade surpl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social work is to save the basis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that has little effect on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otivation to revalue the renminbi, this rationally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Trade surplus; Monetary polic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引言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与他国完全隔绝的状态下生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

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与其外部经济密切相关。

而对外贸易是联系各国经济交往的纽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

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它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在实物形态上满足扩大再生产比例关系的需要,而且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价值量。

自从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由1992年的210亿美元(当年GDP的5%)增加到2009年6月的2.4万亿美元(接近当年GDP的一半)。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激增倍受关注,外贸顺差过大被视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不少西方媒体、学者甚至政府机构含沙射影,暗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竞争。

过去两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把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

认为这是导致他们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在沉寂多年后重视。

持续巨额的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汇率升值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l、贸易差额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外贸易差额,这在国内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专著专门研究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倒是成百上千,但学术论文往往囿于篇幅限制,仅能就对外贸易差额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完善的政策建议,总有挂一漏万的缺憾。

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生成,如果不把中国的贸易差额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以系统考察,难免造成对贸易差额的片面理解并在操作中造成决策与制度安排的失误,这就要求以系统论的视角来研究贸易顺差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对外贸易顺差实质上是节约社会劳动。

就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及获利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内容的一种丰富。

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总结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外贸顺差对宏观经济的利弊分析,映证外贸顺差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分析与概括,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2、贸易差额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中国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外汇储备等诸多方面。

众多现实问题的落脚点,都归结到了外贸顺差问题上,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只有对中国整个的外贸顺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明确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缓解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才能正确定位贸易政策,改变出口支持方式,改进贸易政策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自由竞争程度。

这也应是今后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

第三,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态势已经难以维持,美国经济的调整必然导致中国海外市场的大幅萎缩,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可能使中国出现贸易差额逆转态势。

而贸易差额事关国计民生,与一部分国人的就业休戚相关。

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以利于提前应对,这对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并引发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成因、影响、可持续性及如何改善等方面进行过深入地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化的解释。

本文先对这些观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1、国外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成因分析对中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各国学者争论不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外观点有:(1)汇率低估说以莫里斯.戈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和尼古拉斯.拉迪(Nicolas Lardy)等为代表的海外学者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15%-25%。

他们认为,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出口产品国际价格偏低,增强了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提出人民币应一次性升值15.25%后,再允许有一个宽幅的波动区间(上下10%)才能平衡经常项目。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也持此观点,并持续施压,欲迫使人民币升值。

圆克鲁格曼(2009)认为“中国巨大贸易顺差是政府干预操控汇率的结果,整个世界不可能继续接受中国现在如此大的贸易顺差数字,中国顺差可能不会持久。

”(2)内需不足说以Mikinnon,Roach,Rogof,Browne等为代表。

这一观点以宏观经济恒等式为基本依据,认为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造成旺盛的进口需求;而中国则内需不足,过度储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形成强烈的出口冲动。

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导致进口增速始终赶不上出口增速,这是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中国应该放弃“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外贸平衡,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需的过度依赖。

Roach认为,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态势难以维继,美国经济的调整必然导致中国海外市场的大幅萎缩,这会极大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损害了消费者信心,国际需求锐减,2009年中国的外贸顺差旋即骤减。

(3)生产供应链说彼得.恩加迪奥,德克斯特.罗伯茨认为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不完全是廉价劳动力造成的。

例如,即使珠江三角洲的平均工资已高于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但是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条,以及国内供应商之间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出口商可以迅速、低成本地获得原材料,从而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具有成本优势,外资企业仍更愿意在珠三角投资设厂。

(4)外商直接投资说Burke.James、Taikun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大量外资跨国企业投资中国,跨国公司出口的增加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

2.国内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的观点(1)产业转移说张薇,陈仲常等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加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而中国恰逢改革开放,给予外资较为优惠的政策安排,又具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从而吸引众多外商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外资企业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为中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将产品返销母国,并占领全球市场,同时导致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