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 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 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 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 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8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 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 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二)农奴制危机
度这 ,组 该图 制片
特点:农度具奴反映世代被束缚 提问在 人:到地 身十主 、九世的司纪土法初,地上有什么俄了俄国上依国,附的经在于济地土发展主地状,、况如何?
处于社会最低特点 什么层。
?制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别 (卢布) (万吨)(公里)
以上材料说明
•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 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 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 力。
•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 革社会?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木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 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 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 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了国内 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司法章程》内容 地方自治改革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所有人都在同一 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 要务一序制个年两负。律在在地城凡仿本陪只受和条龄年责有农 城 方 市 是效地审有审陪件在以地选村市自杜纳英居员受。审都上25方举建建治马税法民随过制可。岁的权立立局每人实不机高。以至文和地城和四,行分抽等成70化被方市城年不公等签司为岁、选自杜市选论开级选法陪之教举治马杜举出陪,取教审间育权局。马一身审只。育员、、 。。 由 次 和制 要 的:在卫选 。 有, 具 人俄本生举 没建 备 才国地等产 有立 以 能公居公生 封律 下 出民住共, 号师 三 任、达事主 , 律师(、杜预马审是员俄语和的辩音护译人,。意思是议会。)
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 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 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 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 木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 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在俄国,农民以村社为组织,攻击地主庄园,焚 烧地主的房屋、仓库,抢夺地主土地。他们的口号是: “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 的耕种者。”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斯托雷平塑像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 沙皇政府于1906年底至1916 年间实行土地改革。因初期 由总理大臣斯托雷平主持而 得名。旨在取消村社土地所 有制,培植富农阶级。主要 内容:农民有权退出村社, 把自己的份地变为私人财产, 并可以自由买卖或抵押。 1906—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 户计有200万以上。实施后, 村社瓦解,富农地位加强, 大多数农民则失去土地,变 为无产者。
代表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共同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
思想解放。
-------革命者的要求
• 小结一下:农民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
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
• 人民已经开始使用暴力,准备通过自下而上的革 命来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
• 面对严重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改革, 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战争!当时的沙皇尼古 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战争,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 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就 是——克里米亚战争。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 在战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把一副烂摊子交 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而亚历山大二世就 不能不对这场战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采取适当 措施来挽救严重的统治危机。
克里木战争实际上是 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 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遗产”的斗争。 300 年来,沙皇俄国一直竭力 向南扩张,它的目的之一
是在南方获得一个 “不冻”的出海口。
双方激战的场景
力量对比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 军用物
道
资
俄国 滑膛 木帆 牛车马车 泥路 枪船
缺乏
英法 来复 汽船 枪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开赴 远东前线的俄军送行
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 争中的俄军阵地之一
1905年上半年,俄国连遭两次挫败。3月的奉天战役虽然动用了 75万兵力,却招致了惨重的失败,阵亡者达7万人。当波罗的海舰队 最终于5月底达时,旋即被歼灭在对马岛外。图为凯旋的日本海军旗 舰“三笠”号的剑桥。
本图描绘了1904年日本舰队正在中国的旅顺港外与俄国军队作战的情景。
干涉其生活; • 作用: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
•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 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 规定土地 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 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 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 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制度
俄
71
29
1600 封建农奴制
国
(1860年) (1860年)
英 323
225 14603 君主立宪制
国
(1850年)
法 150 国
9160
德 175
40.2
国
(1850年)
结论: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 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 自由劳动力:缺乏; • 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
——直接原因 2、经济上: 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上:
——根本原因 改革前夕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4、思想上: 出现要求变革的呼声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
5、沙皇主观上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
•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1)、时间:1861年3月3日 •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 (3)、具体措施: • A、政治上: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
•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 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 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 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 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原因
1、军事上: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 作用:
• 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 C、组织上:
• 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 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 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十 二 月 党 人
2.19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以赫尔岑、车尔尼雪 夫斯基为代表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
群体,他们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
革和思想解放。
-------革命者的要求
号召俄国 一切进步 力量为农 民解放和 实现民主 而斗争
非常憎恨沙皇 专制制度认为 农民革命是获 得解放的唯一 途径,也就是 要推翻农奴制 和沙皇专制
火车
铁路 充足
塞瓦斯托波尔之战
对外:克里木战争
1、时间 1853-1856
2、交战双方: 俄国VS英法土
3、性质: 非正义的战争。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
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 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 5、结果:俄国战败,《巴黎和约》。
• 6、影响:
1905年1月,在俄国,由加邦神父率领的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尼 古拉二世递交表达他们心声的请愿书,结果遭到军队的枪击,造成数 百人丧生。
请愿队伍
当队伍行进到冬宫附近时,军警向 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射击。
流血星期日
1905年6月,黑海舰队铁甲舰“波将金”号水兵为反抗军 官虐待而发动起义。图为“波将金”号水兵。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1812-1870)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 辱与被损害的》书影
果戈理的《死魂灵》书影
• 1.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
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
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统治基础危机。
• 2.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
在美国调停下,1905年8月9日,日、俄两国代表开始在美国的朴 茨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 约》。条约将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长春以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 给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日本势力范围,库页岛北纬50度以 南地区割让给日本。 图为参加朴茨茅斯谈判的日俄双方代表。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 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 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