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建设项目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合同号:LJ8总监办意见:签名:年月日附注:特殊技术、工艺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一般的由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
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K60+540~K67+340)S202省道改线施工方案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三年六月三黎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S202省道改线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三黎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现行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及验收标准;3)施工现场调查等因素;4) 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5)我部及施工队以往施工经验。
2、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土建工程K66+219~K67+340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及相关涵洞、防排工程施工。
二、工程概述1、工程简介本标段与S202省道交叉路口段里程桩号为K66+219~K66+543段,改路全长345米,位于天柱县地引村境内。
2、主要工程数量土建工程:路基土石方87294m3,其中挖方4137m3,填方83157m3;涵洞一道即K66+318盖板(通道)涵,设计为1×4×4m,涵长70.4延米;防排水工程1176.1m3。
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3048m2(厚15cm),泥结碎石基层2595m2(厚20cm),3cm厚热拌沥青混凝土2419 m2(厚3cm),4cm厚贯入式沥青混凝土2419 m2(厚4cm)。
3、施工进度计划本段落施工计划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8月31日,计划施工时间67天。
三、施工队伍安排及劳动力组织1、劳动力组织及施工队伍安排本段工程的劳动力配置实行弹性编制,动态管理。
根据工程数量及定额分析,依据工程的进度计划,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102人。
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我们配强配足施工队伍和技术力量,从人力资源上确保满足工程需要。
本工程拟安排4个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在工区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独立施工,确保工程优质、按期完成。
队伍组成分别为涵洞施工队一个,人员16名,主要负责K66+318盖板涵施工;路基施工队一个,主要负责该段路基挖、填方施工,其主要施工人员见下表:路基施工人员表另外,防排水工程队伍一个,人员30名,主要负责该段排水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路面工程施工队伍一个,人员20名主要负责该段路面工程施工。
2.机械、设备配置结合本段工程量,以合理安排为原则,拟投入本段落施工进场机械设备(见下表)。
路基土石方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四、主要施工方案(一)涵洞工程本段涵洞1个,位于K66+318处,设计为1-4×4m,正交,涵洞长70.4米。
1、涵洞基础施工K66+318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的施工顺序为:分项开工报告审批→基础放线及开挖→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同步盖板预制→转运盖板→安装盖板→翼墙施工→台背回填。
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结合涵台底部所处的位置、开挖深度等情况定出开挖的边坡坡率,并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当在原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开挖临时涵洞并保证水流正常进行。
2)、基坑开挖及验收涵洞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如动荷载过大则需增宽护道。
基坑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本涵洞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不小于400KPa),如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需上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进行商讨,必要时进行变更;如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基底是否满足排水要求,经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3)、基础施工(1)、模板加工及安装在基础开挖完成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组合模板(0.9m×1.5m)拼制而成,成品经检验合格后使用,模板固定采用拉杆和支架联接固定,模板做到横平竖直,模板加工及安装在使用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钢模板使用前进行除锈、磨光处理。
○2、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并按照每6米预留一道沉降缝(缝宽2cm)。
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同时预埋PVC管,以保证拉杆能够取出。
③、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④、在模板安装的同时注意预埋涵台钢筋,并用拉杆固定牢固,防止钢筋在浇筑砼时发生偏移。
(2)、砼的拌制、运输和浇注试验室试配砼配合比是以骨料表面干燥时计算的理论配合比。
工地进行砼拌制施工时,试验室根据砂、石骨料的实际含水量换算成实际施工拌制的材料用量配合比(以质量比计),以配料通知单通知现场执行。
随着天气的变化,砂、石含水量常有变化,为了稳定砼中的水灰比,保证砼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测定砂、石的含水量,因下雨或其他原因致含水量发生变化,必须立即测定。
拌和混凝土上料顺序为:砂、石、水泥、水。
混凝土在拌和楼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间断搅拌以增强其和易性和流动性,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离析。
对于已离析的混凝土,必须经过拌和站的二次拌和后方能使用。
否则,禁止使用。
混凝土采用汽车吊配送入仓,浇筑采用分层法,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为使上下层成为整体,浇筑上层时插入式振捣棒应插入到下层一定深度,同时下层砼须保持一定的塑性,因此规定须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以前浇筑完成上层砼。
砼浇筑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应尽可能连续进行,若遇到停电、搅拌机故障、下雨等意外时,间断时间超过已浇筑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重塑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2、墙身台帽施工在基础混凝土终凝后,便进行墙身模板安装,验收合格后便浇筑砼。
接着进行台帽钢筋的绑扎,台帽钢筋在加工区统一预制加工,绑扎钢筋时注意钢筋在伸缩缝处断开,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便安装台帽模板,验收合格后便浇筑砼,具体施工方法同前。
3、盖板预制、安装本涵洞盖板在小型构件预制场集中预制。
砼施工采用集中拌合、搅拌车运输,直接倾倒入模的方式进行。
盖板用平板拖车运至现场用吊车进行现场安装。
4、沉降缝4.1盖板涵在地基土沉降较大变化处及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1~2厘米;沉降缝内采用沥青麻絮和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紧密填塞。
4.2涵洞进出口处的八字翼墙与台身设沉降缝隔开,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5、进出水口5.1进出水口按图纸所示,采用八字墙形式。
5.2进出水口的沟床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
6、防水层混凝土盖板顶面上,在填土前涂刷热沥青三道,铺设油毛毡两道,以形成防水层。
7、台背回填见三背回填施工工艺。
(二)路基土石方施工本段路基土石方87294m3,其中挖方4137m3,填方83157m3。
挖方主要为土方,填方主要为利用方。
本段路堤利用K66+000~K67+000段挖方填筑,路堤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重载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小型冲击夯压实。
施工时,应主要控制下列工序:基底处理、试验段填筑、土石混合料填筑控制、检验控制、路基整修。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说明:路基填筑采取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填料,推土机推平平整、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的机械组合方式,按照“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机械化作业。
1、施工准备施工前,进行清表,妥善处理腐殖土。
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边坡、中央分隔带等部位绿化防护。
对一般地面清表后进行填前压实,压实度(重型)不小于设计规定值,必要时进行超挖换填处理。
路基填筑前对原地面土质进行碾压夯实,一般路基原地面压实度不小于90%;高填方路段原地面压实度不小于93%;并对坡度1:5以上地基表层进行开挖台阶处理。
2、基底处理清理场地:当地面横坡为0~1:1时,填土前需碾压;当地面横坡为1:1~1:5时,需填前挖松再碾压;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填前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填挖交界处必须挖台阶,零填地段要超挖回填,填挖交界处路基下必须清除较松散的岩石覆盖图土,防止该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3、填料及压实度路基的填筑材料:根据本段具体工程情况,路基填筑填料主要为挖方利用方、取土场土方,为填土路基。
对于填土路堤,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时的压实度作为控制指标。
对于土石路堤,根据土石混合料的来源和类别,通过试验路段测定路基最大干密度等指标,确定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进度、压实遍数、沉降率等施工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标准。
对于填石路堤,根据不同强度的填料,通过试验路段测定路基填料的压实干密度、孔隙率等指标,确定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进度、压实遍数、沉降率等施工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标准。
4、填土路基施工土方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方式。
摊铺土方时,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按路面平行线全宽摊铺,两侧各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
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每种填料层的总厚度不小于5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
施工中,经常对填料含水量进行检测检查,确保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土方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充分碾压密实。
对于土质路堤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土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2)潮湿或冻融敏感性的填料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
(3)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好的填料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4)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土质路堤施工质量标准(1)打格上料,标示上料间距,控制层厚。
松铺厚度采用试验路段松铺层厚度的90%,并控制在30cm以内。
(2)挂线摊铺,摊铺时每隔20m纵(横)向拉线整平,每层路基面设2~3%的横坡(第一、第二层铺松时就应进行横坡调整);为便于削坡,路基边缘外侧1m范围内,宜用较细材料填筑。
(3)纵留台阶,纵向施工段落处必须留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
(4)刷坡同步,每层路基填筑后立即进行刷坡(30cm的预留超宽仍应保留),每隔20m在路基边坡上用砂浆抹一道临时流水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5)百米标尺,整百米处必须在左(右)侧打设百米桩、公里桩及合同段分界牌。
(6)铺有土工格栅的范围内,必须先用细集料填筑、夯实,再进行其他路段摊铺。
(7)压实设备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
填石路基压实度应在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振压两遍无明显轮迹后方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