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及答案

2018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及答案

2018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全卷共6页,23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案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做答!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8)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常引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来强调一个人应不受环境影响,保持崇高的个性节操。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桃李”“婵娟”分别代指家乡、老师、月亮。

B.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

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都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表演甲(A美轮美奂B、富丽堂皇)、科技感十足,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24台移动机器人携. ① (A、xi e B、ji a)带“冰屏”与舞蹈演员配合完成了一系列m a n②(A、曼B、嫚)妙复杂的舞美动作,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让观众乙(A、惊讶B、惊叹)。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

5. 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②。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ch d ng )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注]①椽:房椽。

②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

③雉堞圮毁:城上矮墙倒塌毁坏。

④公退:公事完毕,回来。

⑤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

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名楼。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 )有仙则名名:(2) 何陋之有何(3)因作小楼二间因:(4) 被鹤氅衣被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B、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C、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D、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分)(2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 分)9. 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或志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

(22分)寒夜里的那束灯光王桂秀⑥.;5分)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

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

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

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大剌剌“展示”。

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

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

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

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

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

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

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

”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

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

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

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

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

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

”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

“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 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

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A、小说塑造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形象,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于小菲怕学生报复,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谁在黑板上画鱼。

C、在经历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郑重地重做自我介绍,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严厉的警告。

D标题“寒夜里的那束灯光”一语双关,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11 .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此句。

(3分)(2)“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3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14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

孔子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

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

这三者缺少其中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

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礼法,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

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

于是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地一致。

道家的《道德经》强调:“不尊重教师,不是聪明的人。

”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必修其言,法其行。

”法家的《管子》收录的《弟子职》一篇说:“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衣带必须整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