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篇一:
据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同学们的苦恼与困难”调查,结果如下:有41.9%的同学表现在学习中有苦恼:担
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
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传言;有19.6%的
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报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
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
通过这些事实,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开展挫折教育的迫
切性,挫折教育是一把双韧剑,掌握的好,挫折能让强者收获成功,掌握的不好,挫折让弱者无法自拔。
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适时的向我们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设置适量适度的困难处境,磨炼学
生的意志;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等,这都是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
一、“感”:即感动,感染,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会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挫折的认识,激发上进热情。
如通过班队课讲述名人故事:你看,“爱迪生抗挫折能力真强,在失败五千多次后,终于发明出钨丝灯泡!”,“居里夫人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上万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
”等等通过这些名人事迹感染学生。
二、“爱”: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
我们往往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合情合理的,对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同样是一件错事,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
对待一些后进生,也许你让它取得好成绩已无望,也许你能从他身上找到100个不喜欢它的理由,也许你已教育了百遍,千遍,但明天他的坏习惯,毛病依然存在。
我想,我们还不能放弃,或许并不是他不可教也,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要用自己的大爱来接纳他们,及时发现其优点而鼓励之,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该向学生多投射爱的目光,或许在你的目光下会产生新的好学生。
三、“异”:所谓的异指的是因材施教,作为优等生,因为“光环效应”一好百好,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顺利,而他们心理抗挫能力相对比较差。
尤其是对一些于心高气傲,乃至桀骜不驯,不易接受外界忠告和批评的“优生”最好的办法是适时泼点“冷水”。
时常,我在批评一些优生使他伤心落泪时会用比对法,你看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如你,但他有一样比你强,你看他不管老师们怎样批评他,他总是不屈不挠,依然笑呵呵的乐着,这说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强,你要学着点。
另外,那些调皮捣蛋生,他一直在老师的呵斥中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经受了较多的挫折,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强,而是超强,软硬不吃,你表扬和批评他,他会说:你说吧,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说了也白说。
类似这种学生产生问题与优等生相比又有所不同。
这种学生身体往往比较健壮,精力充沛,应当在心理上辅导他,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当然,学生性格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外向型、冲动型,抑郁型、上课爱做小动作型,还有少年痴呆型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因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
四、“合”: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常听老师讲,五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两天一过,全都烟霄云散了,为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其二,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五、“恒”: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
来的重要条件,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的挫折教育才会越走越好,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他的意义。
篇二:
人生之路漫漫,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在挫折方面学生往往表现各异,有的学生既缺乏承受挫折的机会,稍
有不顺心便不能自拔,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哭起来就没完没了。
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或不理想便垂头丧气,萎靡不振。
因此,我认识到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在平时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遇到挫折,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当我发现学生的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常常以名人抗挫的事例来启发他们,为他们鼓劲加油,让他们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坦然地面对人生中风雨。
比如在语文课上降到“名人故事”的单元,我则借机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大发明家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还有一些名人传记的书籍如《诺贝尔》、《孔子》、《贝多芬》、《梅兰芳》等。
让学生在名人故事的成长历程中体会他们成功地艰辛,学习他们在挫折面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洗礼和熏陶。
为了让学生开口说出读书的收获,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名人故事会,扩大学生对名人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此类书籍的兴趣,更重要地是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机会和环境。
人生中遇到困难,挫折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可为什么还要有意地制造困难呢?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总是难
免要遇到苦难、阻碍的,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从束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
所以在具体工作中,面对个别学习上表现得有些目空无人的孩子,我则有意给他们设置困难和各种挫折。
数学练习上,我有时故意给学习优异的孩子的题目设置一些陷阱题,让其一不留神则会掉入陷阱。
班级活动中,班里有个孩子总是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而且表现得非常出色,是班里公认的“表演家”。
看到其恰有一种天下无与人争锋的架势。
我则故意在有些活动中冷落她,让其认识到其他的同学同样十分优秀,从而甩掉了“班里数我最行”的帽子。
三、帮助学生找出挫折的具体原因。
在平时工作中看到面对自己的学生受到的挫折,告诫学生面对现实,找出自己的差距,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及找出怎样改正错误、提高成绩的方法。
当学生所追求的目标一再受挫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适时审查目标是否定得太高。
如果目标定得过高,超过学生能力所及,学生就可能受挫痛苦。
当然,目标过低.也起不到激励作用。
应选择“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为宜。
比如班级里个别孩子自知和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存有差距,所以表现有些懈怠。
具体表现在数学课上每天一练的5
分钟口算,个别计算慢的孩子,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也做不完所有题目,所以做题时并没有紧张的感觉,仍然按照平时慢悠悠的速度做着。
针对此种情况,我则会帮助学生找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导致做题速度慢的,是乘法口诀不熟练还是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速度存有问题。
让其有
针对性地训练,逐渐提高速度。
面对有些天性速度很慢的孩子,我则对其降低要求,适量降低口算难度或练习的数量。
再比如室外活动时发现班级里有一名孩子总是不合群,
问其原因,她说:“其他同学不和她玩耍!”于是我紧追着问她“那你想没想,其他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呢?”让她更多地从自身入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让其认识到只有改变自己,别人才能欣悦地接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