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实用课件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实用课件
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3.判断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判断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
流向 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 流域 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 的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 判断气 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 候特征 素 气温 差异 判断气 候差异 降水 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常考图表专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应用
由图表忆基础
读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 山顶(峰) ,等高线 闭合 ,且中间高四周 低 。 B 山谷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高处 凸。 C 山脊 ,等高线弯曲,且等高线向 低处 凸。 D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
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
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宏观地
形判读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 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凸低为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2011· 全国卷· 改编)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5)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落差可能为 ( A. 500 m C. 600 m B. 550 m D. 650 m )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特征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 向低处变曲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 水文 特征 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
[解析]
第 (1)题,区域东北角海拔最高在 800~ 850 m 之间,东
南角处海拔最低, 在 200~ 250 m 之间, 区域内海拔高差为 550~ 650 m 之间。第(2)题,从图中可知,③处的等高线最密集,表 示该处坡度最大,河水的流速最快。第(3)题,由等高线和河流 流向可知,该区域北部地势高,聚落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阻 挡冬季风的侵入,同时又处于向阳坡,气温较高,采光较好。 第 (4)题,从①地引水距离太远, A 错;③ 地距离较近,可以自 流,是最适宜的引水地,B 对;从④地引水,地势较低,不能 自流, C 错;⑤地太远,且不能自流, D 错。第(5)题,从等高 线海拔看,该地为低山丘陵,最可能位于山东丘陵。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 形剖面图
考纲呈现
考点展示
实践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在 工农业生产和工
海拔 ( 绝对高度 )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和相对高度,等 特点及应用 高 ( 深 ) 线和地形 地 形 剖 面 图 的 判 图,地形剖面图 读及应用
程建设中的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应用 地形剖面图
(2)判断甲、乙两处坡度的大小,甲处坡度 较小 ,原因是等 高线 稀疏 ;乙处坡度 较大 ,原因是等高线 密集 。 (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 、丘陵 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
[轻巧识记]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1)陡崖最大海拔 (H 最大 ): H 大≤ H 最大 <H 大 +d (2)陡崖最小海拔 (H 最小 ): H 小- d<H 最小≤ H 小 (3)陡崖的相对高度 (H 相 ):(n- 1)d≤ H 相 <(n+ 1)d
3.判断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 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 a、 b、 c, a<b。 (1)如果 c= a,则 d<a,即“小于小的”。 (2)如果 c= b,则 d>b,即“大于大的”。
[答案]
(1)C (2)C (3)A (4)B
(5)B
[一站归纳]
等高线判读的 2 个考查点
(一)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 判断地 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 势高低 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 宏观地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形判读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 高线较密集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C.③ B.② D.④
(
)
(3)图中聚落在此选址的优越气候条件是 A.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采光较好 B.地形平坦,适于农耕 C.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受洪水侵扰 D.海拔较高,天气凉爽
(
)
(4)欲从河流引水到聚落,图中 4 条引水路线中选择最适合的路 线并说明理由 A.①地,盆地地形,水量大 C.④地,落差大,流速快 (5)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C.长江三角洲 B.山东丘陵 D.山麓绿洲 ( B.③地,线路短,可自流 D.⑤地,经池塘沉淀,水质好 ( ) )
光照 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 界高于阴坡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1.判断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 两点的相对高度:H 相=H 高-H 低。
2.判断陡崖的相关高度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 中最大值(H 大 )、最小值(H 小 )、等高距 d 和重 合的等高线的条数 n。如图,H 大=400 m, H 小= 100 m, d= 100 m, n= 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