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如何进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全体 国家 世界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即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 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 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民主法治 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责任意识。 自我认识包括个体身心状态的认知、体察、监 控,最重要的就是情绪。自我认识包括反应评 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自我激励。
公民意识的形成

依据从米德的理论,公民意识是通过个 体间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公民意 识形成过程中,个体借助表意符号与他 人相互作用的行为使个体能够了解和采 取他人的态度,进而扮演他人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个体可以体 察别人的态度、观点,从而认清自己及 自己所应处的地位,应履行的权利及应 尽的义务,进而形成应有的公民意识。



3、团队活动:针对每个年级开发系列的 主题活动;活动的实施 4、学生管理:自主管理、班主任工作 5、物质文化:班级、校园环境 6、精神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 理文化 7、家校合作


确立主题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过程 预见成果 课例、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叙 事报告
如何进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主要内容

什么是公民意识教育 如何在学校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行动研究的主要策略
公民

公民的起源
在法律上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公民与城邦生活相联系

公民与私民、臣民
个人的私立作为处事的原则、对国家无责任感 不平等

公民是在政治社会或国家内依法享有平 等权利和承担平等义务的社会成员
公民意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特点:复杂性

互动性 观察、角色扮演 社会认识 自我认识
公民教育


为了培养良好公民而进行的教育。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体系。 狭义的公民教育是要使人正确认识社会关心社 会积极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的事务,以发展社 会为己任。 现代公民的特征民主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教师的行动研究


研究阶段:确立主题、开展研究、撰写 报告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 叙事研究法、文献法、观察 法、个案研究法
可选择的研究主题


1、学科课程:历史课程中有关公民意识 教育的内容;拓展课内容;历史课中如 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教学设计、课例、 案例、教学反思)、比较研究(因进行 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的新三维目标、教 学方法和实践效果等) 2、校本课程:
以思想政治课为例


确立主题:思想政治课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研究目标:思政课中公民意识培养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研究内容:1、思政课中公民意识培养的相关内容 2、教学中的问题 3、解决策略 4、效果和反思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分析教材,总结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 第二阶段:分析现有教学中忽视公民意识教育的 现象、原因、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课堂实践 第四阶段:总结并形成研究成果 预见成果:课例、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叙事报告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民主平等 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责任意识、 道德意识、环保意识等

学校中如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1、课程实施 学科课程:挖掘、整合、拓展;校本课 程:开发和形成;班队会:系列主题 2、活动影响:学校的大型活动 3、文化浸润:学校管理、物质文化、精 神文化
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理论构成、 形成规律和实施途径。 2、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 内容体系 3、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师培养 4、课程体系建设 5、教学策略
研究的主要内容


6、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德育工 作 7、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家校社区合作 8、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学校文化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