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痹证

中医内科学-痹证


证机概要
产后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 养,加之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 邪乘虚而入。
治法
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选方
独活寄生汤加减
小结
痹证的定义
外感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导致肢体经络闭阻, 出现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麻木、重着,或 关节肿胀、变形等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
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 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诊断与鉴别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肢体肌肉或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关 节僵硬,行动障碍,甚则变形等。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及天气变化诱因有关 。某些痹证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 定的关系。
4.测血沉(ESR)增快,类风湿因子(RF)阳性等。
与痿证鉴别
1、疼痛 痹证以关节疼痛 为主;痿证无疼 痛,以肢体软弱 无力为主。
2、活动障碍 痹证是痛而影 响活动;痿证 是无力运动。
3、肌肉萎缩 痹证由于疼痛或关节 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 缩;痿证病初即有肌 肉萎缩。
【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
1.辨病因
行痹:关节游走性疼痛。 痛痹:剧痛,遇寒则甚。 着痹:痛处固定,酸痛重着。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分类 治疗
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久痹三大类。
祛邪通络止痛是痹证的基本治则。痹症的治疗还应重视 养血活血,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宜健脾益气。
谢 谢!
以肢节痹痛为临床特征者,皆属 “痹证”范畴。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贪凉露宿 涉水冒雨 长期水中作业 常汗后淋浴等
滞留于关节筋骨, 风气胜者 气血运行受阻 寒气胜者
湿气胜者
行痹 痛痹 着痹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感受风湿热邪
或素体阳气盛,复感风寒湿邪化热
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郁而化热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证候:多见于下肢,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或肿 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得热得 按可略缓。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健脾,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2.风湿热痹 证候:关节痛剧,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 触,筋脉拘急,不可屈伸;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 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纳少,烦躁不安等。舌质红 ,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2.辨虚实
痹证初起,风寒湿邪入侵,多以 邪实为主。若渐进发展或反复发 作,多为正虚邪实之证。新病多 实,久病多虚,但临床往往虚实 夹杂,以邪实为主者多见。
【治疗原则】
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 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久痹正虚者,应重 视扶正,补肝肾、 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治疗 原则
治寒宜结合温阳补 火,即所谓“阳气 并则阴凝散”
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 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 麻”
【分证论治】
1. 风寒湿痹 (1)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游走不定,屈伸不
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或伴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或腻,脉浮或浮缓。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 减,遇寒增剧,日轻夜重,关节屈伸不利,局 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证机概要: 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痹症
大庄中心卫生院——王丽娟
【定义】 痹证是由于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
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 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及活动障碍为 主要表现的病证。因其发病多与风、寒、 湿、热之邪相关,故病情呈反复性,病程 有粘滞性、渐进性等特点。
【范围】西医相关病证
1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2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3 骨质增生性疾病 4 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3. 痰瘀痹阻证 证候:痹证日久,关节肌肉痛剧,痛处固定不移,或骨 节僵硬变形,或关节附近皮色紫黯;或有皮下结节或环 形红斑,或麻木肿胀,或难以屈伸,或筋脉拘紧,或肌 肉萎缩。苔白腻,舌偏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蠲痹通络。 方药:益肾蠲痹丸或双合汤加减。
4. 肝肾两虚证 证侯: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

2.内因
(1)劳逸不当
素体阴虚
风寒湿 邪侵袭
素体阳虚
(2)体久病
风湿热痹
邪闭气滞 留于经络
风寒湿痹
(热痹)
(行痹、痛痹、着痹)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痰瘀交阻于骨节
【病机】 1. 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 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2.病位:主要在关节、肌肉、经络 3.病理性质: 初期——正虚邪入 中期——邪从热化 后期——邪实正虚
肝肾同源
肝肾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肾藏精,肝藏血,肾为肝 之母。
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 源于命门。
肝主筋,肝藏血
肾主骨,肾藏精

相互滋养 肾
木 相互制约

案例分析
描述: 苏某,女,31岁。3月间顺产一孩,6月14日初诊。 四日前上街遇大雨,当夜无感觉,次日即不能起床,腰部以 下如瘫痪状,两腿疼痛不能移动,只能仰卧,不能翻身。经查, 腰骶关节处外部不红不肿,亦无压痛,脉象两关弦虚,两寸尺 均无力。 问题: 1.中医诊断、分型 2.治则 3.方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