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原创李煜李玮网络传播杂志网络是语言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由于网络语境的独特性,语言产生了特殊的变体。
换句话说,网络语言是语言为适应网络特点而做出的调整和适应性变化,因此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特征。
01三个角度理解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一切都被互联网重构,人类的文化活动、文化形态、交流传播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语言作为承载人类交流和传播的最基本手段,是受互联网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社会元素。
反之,网络语言的发展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势头,表现出远超“领域语言”的巨大影响力,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反作用力。
从语言角度看,网络语言就是受互联网影响的语言,是特殊物质条件下、以特殊方式呈现的特殊语言形式;从文化角度看,网络语言现象代表着社会的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网络文化的承载者和表现符号。
通常,网络语言可做三种角度的理解 , 一是狭义理解,指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过去不曾有过的新术语、专业词汇和特别用语,比如“登录”“主页”“域名”“电子商务”“网红”“5g”“大数据”“区块链”等;二是中性理解,除上述新术语外,还包括人们在互联网媒介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新形式,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变异而成的词、句、言语和文本,以及新的副语言形式,比如构建符号、表情包等;三是广义理解,泛指一切产生于互联网技术条件的、具有网络特色的音、义、词、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等。
我们认为,一切具有网络特质的语言现象,都属于网络语言研究范畴。
网络特质体现为产生、应用和传播的特殊性,具体到网络语言,就是在互联网上瞬间产生、爆发式蔓延,并迅速被广大网民知晓、接受、复制使用的新词、新义、新模态、新结构。
02网络语言的特点它与网络语言融为一体,网络传播的特殊性构成了网络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独特性。
在制造者、使用者、使用目的、使用特点、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式都发生变化后,网络语言具备以下明显的特点。
01简化性网络语言通过网络传播,多数靠键盘敲打出来,带有“键盘语言”“手聊”的特色,受制于输入法、打字速度等条件,为求同步互动,“求省求简”成为网络语言形成和使用的基本原则,以满足非面对面交际的及时性。
于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化,具体体现为大量使用缩略词语、字母缩写词、拼音简化字词,以及更多使用短句(比如非主谓句、省略句、简单句)和短文。
02流行性语言是社会的镜子,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总是需要新词来表达。
网络是最时尚前沿的领域,网络上新事物很多,时尚新潮成为网络语言的典型特征之一。
网民必须抓住并理解网络传播的新潮流,否则难以顺利进行语言交流,且会产生出局感。
网络语言不仅代表新人新事,而且其结构形态也体现出规律性的时尚多变、夺人眼球。
但是,时尚也意味着会过时,所以,网络语言又是更新快、寿命短的,具有一次性特点。
许多网络词汇我们还记忆犹新,如克隆、山寨、伊妹儿、大哥大、偷菜等,但早已失去活力,逐渐淡出应用。
03通俗性网络是大众参与的媒体平台。
在这里,交流是直接的,但交流的形式不是直接的。
网络媒体为传播提供了屏障,使得传播隐藏在各种终端之后而不显露出来,而且是隐蔽的、匿名的。
所以沟通可以抛开禁忌,随心所欲。
网络体现了个性化、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价值取向,这些特点也直接反映在网络语言中。
04娱乐性网络是一个娱乐空间。
娱乐和放松是人们上网的最大目的之一。
因此,网络语言也具有明显的娱乐性质,文字游戏、语言娱乐、表情狂欢在网络中盛行。
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解释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恰当的。
狂欢的主要特征包括宣泄性、颠覆性、大众性和平等性。
语言也充满了这些特征。
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但大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井喷式生产、传播和使用后,往往会被更新的网络语言所取代,按惯例大多无法进入规范的语言词典。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寿命有限,但网络语言的使用量非常大,短期内的社会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多数网络语言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语用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其使用群体,特别是青少群体进行有关网络语言的普及教育,帮助其具备识别网络语言、正确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规范和引导。
03网络语言的形态特征当汉语遇上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流行新词,而这些新词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打破了传统汉字的基本模式。
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汉字类汉字类网络新词语是指用汉字形式书写的网络词语,这类词语又分为新造词和旧词新说。
新造词:是传统汉字里没有的词和义,往往表现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例如“大数据”“区块链”“融媒体”“网红”“带货”;或者是从外语直接谐音转化而来的新词:粉丝(fans)、酷(cool)、奥特 (out)等。
旧词新说:指传统汉字里有表达但在网络时代换了说法的词语,借用隐喻转义的修辞手法,换种新方法说旧事,即所谓新瓶装旧酒,如“配角”叫“打酱油”;“哥哥”叫“gg”;“旁观者,事不关己者”叫“吃瓜群众”;“女孩子”叫“小姐姐”;“妈妈”叫“麻麻”;“待在家里”叫“宅”;“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叫“佛系”;晚辈叫“后浪”。
也有由方言谐音而来、将错就错的词语,比如大虾(大侠)、菇凉(姑娘)、镁铝(美女)、童鞋(同学)、小公举(小公主);还有模仿方言合音吞音而成的词,如造(知道)、表(不要)、酱紫(这样子)。
除了新造词和旧词新说,还有第三种类型的汉字词,即旧词旧义焕发新活力。
例如,每年腾讯推出的十大网络热词,有一些常规词语,但因表达了当年的热门事件,上了热搜,被称作“热词”,比如 2019 年度热词“垃圾分类”“减税降费”“波音737”“科创板”,2020 年度热词“摆地摊”“乘风破浪”“北斗卫星”等。
这类词语,不是新词,也没有变异,只是具有特殊内涵的新事物新现象,但是具备网络上极速传播、海量应用、广泛流行等特质,因此,我们认为,也可以将之归于网络语言研究范畴。
汉字类网络词语的构造丰富多样,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节词、四字成语性词汇、五字词组、网络流行句等一应俱全。
单音词频出并独立成句,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比如“潮、囧、顶、怂、丧、宅、刷、燃”等。
双音词是网络新词语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吃鸡”“种草”“躺枪”“扎心”“码农”“真香”。
三音节词语如“打酱油”“蹭热度”等,其中,成语性缩写结构极具特色,例如“我伙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城会玩”(城里人真会玩)。
网络四字缩写结构也很多,如“喜大普奔”(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不明觉厉”(不明白但觉得厉害)。
网络词组和短语如“编剧式观影”“皮一下很开心”“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等。
数字类数字词是指利用阿拉伯数字来表达语音的网络词汇,也就是数字谐音,这是网络语言的创新表现。
数字谐音的书写,显然比汉字输入要简单得多,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体现,例如 88代表“拜拜”(再见),520(我爱你),3344(生生世世),98(酒吧),246437(爱是如此神奇),7456(气死我了),1573(一往情深),59420(我就是爱你),6666(溜走、顺),233333(大笑),7 饭(吃饭)等。
字母类字母词是指用汉语拼音字母或者英文字母来表达意思的一类网络词汇,也是受简化和省略原则驱动的结果。
字母词主要由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而成,取汉语拼音的读音而成。
例如 bd (笨蛋)、pmp(拍马屁)、gg(哥哥)、mm(妹妹)、lp( 老婆 )、xswl( 笑死我了 )、ssfd( 瑟瑟发抖 )、nsdd( 你说的对 )。
字母词也有不少来自外语字母的缩略,或直接使用,或与汉语拼音联合使用,例如 btw(by the way,意为换个话题 ),omg (我的天),top( 上榜的 ),打 call(支持,力挺),freestyle(即兴发挥),diss( 蔑视 ),you can youup( 你行你上 ),nbcs(nobody cares,意为不感兴趣 )。
数字符号和字母符号虽然解决了简单快捷的问题,但却超出了传统的构词常规,给读者解码带来很大困难,也使汉语晦涩难懂。
表情符号类(表情包)表情包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语言新符号,开创了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新纪元。
表情符号从最初的键构符号到图片符号,再到动态表情符号,揭示了读图时代、视频时代的到来。
表情符号一开始是取代身势语,作为副语言形式出现,但是应用越来越广,很快便超出了副语言的辅助功能,甚至经常超越文字,成为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表达手段。
虽然网络表情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表情包文化却成为中国的一种流行文化,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语言。
表情包无异于网络时代的新兴词汇,丰富了传统语言的词汇系统,既满足了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富有视觉效果。
从目前常见的形式上看,表情符号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01键构符号关键是当计算机技术无法产生足够生动的图片来替代词汇时的辅助表情符号,也被称为第一代表情包。
使用现有的符号基础,组装象形钥匙符号。
关键符号可以算是第一代表情包,已经换成了更生动的图片和动态的图片包。
02静态和动态表情包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网络表情符号铺天盖地,标志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表情包是虚拟语言,是“图像句子”。
表情包的出现,表现出网络社交时代人际交流方式的改变:由文字沟通向表情沟通转变,由文字到图像、由知觉到感官的跨越。
表情符号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人际传播的大量信息其实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表情包这种另类网络非语言符号,其实是人类身体的延伸,取代了表情、身势、语调、肢体等副语言方式,现成身体和场景的虚拟同步。
但是,表情包又不仅限于对副语言方式的替代,它的意义和功能实现了夸大和延展,衍生出多重文化内涵。
近年来,各种制作表情包的软件的出现更是火上浇油,让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个性化的表情包。
表达的优势不言而喻。
相比刻板的文字,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更能活跃聊天气氛,表达情感。
而且,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工具,表情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交换信息和传递情感,使人际交流更加便捷和省力。
但是,表情包也带来一些负面隐患。
如部分表情包带有戏谑、自嘲和搞笑色彩,且构图夸张,比较浅薄;表情包文化具有的假面性,容易让真实情绪被屏蔽,使交流缺乏真实的社交体验。
原标题:《网络语言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