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4.如何表述教学活动目标?
• 从教师角度表述
• 从幼儿角度表述
• 表述的角度要一致 • 目标表述言简意赅
从教师角度表述
•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对事物进行比较,找 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 帮助幼儿获得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顺序等概念。
• 鼓励、引导、帮助、使……
从幼儿角度表述
• 理解诗歌的初步内容,感受诗歌中雨夜优
手能力。
• 让幼儿了解泥土的性质和作用。
• 引起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野外挖土活动目标
• 1.初步感受土的特性,包括色彩、味道、
粗细、松软等。
• 2.能够用语言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
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 3.感受与体验挖土的乐趣,激发亲近大自
然、土地的情趣。
练习:为以下活动方案添加目标
• 根据提供的“我喜欢的动物朋友”活动方案,
• 尝试利用磁铁吸铁的特性辨别铁制物体与非铁制
物体。
(三)生成性目标
• 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在教育
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 课程目标。它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 根本特点:过程性。
(三)生成性目标
•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在“过程模式” 中对生产性目标做了比较充分的诠释。
2.目标是否与该活动的特质一致?
大班“黄豆宝宝变魔术”的目标:
(1)了解各种豆制品是由黄豆制作的。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及观察分析对比的能力。 活动主要内容:
• 主要是用干、湿黄豆磨豆浆。教师提供石磨、干、湿黄 豆、水、勺等材料,让幼儿分组探究了解豆浆制作的过 程,并分析为什么干黄豆、湿黄豆磨豆浆的不同。
美的意境。
• 体验小兔等候朋友的心情及朋友间的关爱
之情。 • 感受、体验、理解、尝试、学习……
表述的角度要一致
• 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
• 幼儿角度表述优先原则
5.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 大班活动:下雪了 • (1)自主表达对雪的感受,初步理解下雪与人们 生活的关系。 • (2)在欣赏与阅读中体会雪花飘舞的情趣。 • 环节: • (1)表达下雪 • (2)欣赏一首诗《下雪了》体会雪花飘舞的情趣。 • (3)能否期望每天下雪,下雪是好事还是不好 的事。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
• 以教育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 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
远目标 时 学龄阶段 (学年)目标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概况 表
限
单元目标(时间单元 或内容单元)
述
近目标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具体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
•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课程领域目标。
• 课程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教 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以领域目标的姿态出现。 • 具有一般发展性与整合性特点。
健康领域目标
•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 能力; •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 你在全实践中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游戏活 动或集体教学)的目标时,会考虑哪些因 素?或者说制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 对幼儿的研究 • 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对幼儿的研究
• 理想发展
• 现实发展 • 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
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 空间维度
• 时间维度 • 三大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 统一的原则、教育先行原则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 特殊功能
• 一般功能 • 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 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
科学领域目标
•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 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索事物,思考问题。
2
• 从色彩、气味、粗细、软硬等方面来了解
土的特性。 • 能够初步找出土与动植物之间的生长关系。 • 感受在挖土中与同伴之间一同探索发现的
乐趣,乐于探索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之间的
关系。
3
• 初步感受泥土的特性:质感、味道、颜色、
粗细。
• 能够大胆运用各种方法挖土和运土,和同
伴交流方法。
• 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班的幼儿
• 如何表述教学活动目标 • 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1.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 中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子做朋友”的目标:
•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 识经验,感受玩瓶子带来的乐趣。 • 2.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中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 学会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
环保意识。
• 体验玩泥土的乐趣。
11
• 通过对泥土的探索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 泥土的直接经验,发现泥土的各种特征。 • 锻炼幼儿劳动能力,以及发挥合作精神。
• 知道泥土很宝贵,与人、动物关系密切,
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12
• 让幼儿体验玩土的乐趣,和提高幼儿的动
大班“寻宝”活动目标
• 1.发展幼儿方位知觉能力,独立分析、判断
能力及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 2.学习分工合作,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 的乐趣。
省编教材:奇妙的水
• “看不见的水中大力士”活动目标:
• 1.在戏水中感受水的特性,知道水有浮力。 • 2.乐意与同伴交流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 “水墨印染”活动目标: • 1.在分组活动中,丰富有关水的渗透性的知识。 • 2.感受各色水粉颜料因互相渗透而发生颜色变化 的奇妙现象,对印染活动感兴趣。
• 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大演说家”(昆体良)
• 教育是为过上“完美生活”做准备(斯宾 塞) • 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是“做成一个人” (鲁洁)
(二)行为目标
•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指以
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
标,它指明教育过程结束后儿童身上所发
生的行为变化。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 普遍性目标
• 行为目标
• 生成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
(一)普遍性目标
• 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
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
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 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 有教育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一)普遍性目标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先秦《大学》) •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亚里士多德)
• 说出你在全实践中设计过的活动目标,可以是
游戏活动目标,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目标。 • 对自己和同伴设计过的活动目标进行评价:好 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
讨论:“我和瓶子做朋友”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
识经验,感受玩瓶子的乐趣。
•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 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 地与同伴交往。
• 感受和体验挖土的乐趣,乐于亲近大自然。
4
• 了解土壤的特性,色彩、气味、粗细、软 硬程度等。
• 能够正确运用工具挖土、运土,形成自己 动手能力。 • 初步探索土壤与树、蚯蚓等动植物的生长 关系。 • 感受挖土的乐趣,喜欢亲近大自然。
5
• 初步了解土的色彩、气味、粗细、软硬等 特性。 • 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愿意了解大自然。
练习:修改自己设计过的活动目标
• 根据前面所学相关知识,首先对自己设计过的一 个活动(游戏活动或集体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指出其优缺点;然后尝试对其进行修改。 • 将修改前后目标制成PPT,课代表或学习委员按 学号汇总课前两天发给我(qydpe@)。 下次上课时随机请同学上台讲述,主要包括分析 之前目标的优缺点,并说明修改理由。
• 目标与活动的特质不一致,就无法根据目标考察幼儿的 行为 。
3.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班的幼儿 ? • 大班:“各种各样的袋子”活动目标: • (1)让儿童了解袋子的作用。 • (2)能按某一类别对袋子进行分类。
目标适合大班幼儿吗?
•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给孩子提供了多种类的袋子: 纸袋、塑料袋、麻袋、网袋、布袋……,让孩子 们用这些袋子玩并装一些老师事先提供的东西, 如,豆子、小米、衣服、水、积木、玩具,然后 让孩子说出袋子的作用,并让幼儿对袋子进行分 类。但活动仅仅停留在什么袋子能装什么东西的 程度上,而且内容局限于作用与功能,没有让幼 儿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也没有引导儿童按多个纬 度对袋子进行分类,如,按材料,按功能,按编 制方法等,所以活动的目标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 没有挑战性。
请你来打分
• 这里有一个“野外挖土”的活动案例,只
有活动过程,有人为其添加了活动目标,
请你对添加的活动目标进行判断,如果按 照百分制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1
• 通过对泥土的探索活动,感受泥土的色彩、 气味、粗细、软硬等特性。 • 知道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 方,了解泥土与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 • 学会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敢于去探
• 年龄阶段目标:课程内容纬度与幼儿发展纬度。
•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的目标,它是年龄阶段
目标或学年阶段目标的再分解,即学期计划、月
计划、周计划。 • 具体活动目标:微观层面的目标,要求制定得非 常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