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什么使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露心理规律的科学;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地优秀人才。
3、简述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观察
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谈话法。
4、简述心理发展的过程和主要学说
诞生:威廉·冯特——将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建立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室;
哲学对其的影响:笛卡尔、霍布斯、洛克——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
实验心理学对其的影响:穆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生理学和感觉阈限;
主要学说:构造心理学:冯特(意识经验的分析)、机能心理
学:詹姆士(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可观察、可
测量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卡夫卡、苛勒(完整
或整体)、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欲望、生本
能、死本能;本我,自我,超我);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
洛、罗杰斯(正常人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广义和狭义;
5、不妥当,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根据一系列行为和动作表现出来。
第一章
1、简述如何评鉴一个人的注意能力。
根据对某事物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以及注意时间的长短等
来判断。
2、简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区别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
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区别: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3、注意有哪些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4、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
和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联系:都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客观反映;
区别:个别和整体
5、什么是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二者有何联系?
感受性: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阈限:能
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二者成反比
6、人的感觉能力的发展与人的社会生活、教育训练有何关系?
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务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
7、简述知觉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8、试概括感知规律,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谈谈如何应用感知
规律来提高教学效率
规律:强度律、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
9、观察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0、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
在观察前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制定周密的计划;
培养学生的观察主动性,使其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11、为什么要进行复习?如何复习?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保持量会逐渐减少;
1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这给你什么启示?
学习材料的性质;系列位置效应;识记材料的的数量与学习成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与动机
13、简述三大记忆系统的特征
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大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非形
象;都是正在加工的信息
长时记忆:容量无论是信息的各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第二章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与内在联系
2、思维的特性是什么?
概括性、间接性
3、思维有哪些种类?
根据思维的抽象性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技巧划分:辅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根据智力品质划分: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什么是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认知活动,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5、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情境;动机、情绪与人格特征;知识经验;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
6、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观察力、丰富专业知识、增强好奇心、激发灵感、锻炼意志
7、什么是想象?人们的有意想象包括哪几种类别?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类别: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第三章
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
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觉和行为表达这四部分组成的过程
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
2、简述青少年情绪的主要特点
强烈性和温和性、可变性与固执性、内向性与表现型、不稳定性与两极性
3、简述学生情绪调节中教师的作用
4、什么是情绪调节?简述1~2种情绪调节的原理及策略
5、表情的功能或作用
6、简述情绪分类的依据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7、简述情感的定义,说说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是一种混合的生理现象
第四章
1、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特征的内容有哪些?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有自觉的目的;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
相联系
2、什么是智力?什么是创造力?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3、分析意志行动过程的基本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定目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制定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
4、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特点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和独立性
5、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意识地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6、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提高认识,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重视和抓好早期教育;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
7、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呈正态分布能力表现早晚有差异
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