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基本含义(掌握)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8年)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B.纳税人数量C.经济发展水平D.居民收入水平【答案】C(三)财政收入的分类考试内容: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了解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的内容。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1.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它是各国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税收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
此外我国还有资源税类(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和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消费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在直接税下,纳税人即负税人;在间接税下,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属于直接税;流转税属于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我国消费税、关税等属于中央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地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例题1·多选题】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
A.流转税B.所得税C.财产税D.目的税E.行为税【答案】ABCE【例题2·单选题】(2006年)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划分的。
A.征税对象B.税负是否转嫁C.收入归属级次D.征收权限【答案】A【例题3·单选题】(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A.所得税B.流转税C.资源税D.财产税【答案】B【例题4·多选题】(2008年)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A.土地增值税B.增值税C.消费税D.房产税E.关税【答案】BCE【例题5·单选题】(2005年初级财税试题)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A.税收课税对象B.计税依据C.税收管理权限D.税负能否转嫁【答案】D【例题6·多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A.消费税B.个人所得税C.财产税D.企业所得税E.关税【答案】BCD【例题7·单选题】我国的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课税项目采用的是()的形式。
A.从价税B.从量税C.营业税D.增值税【答案】B2.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国有资产收益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国债收入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
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收费收入收费收入具体可分为使用费和规费。
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例题1·多选题】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A.税收收入B.国债收入C.国有资产收益D.收费收入E.利息收入【答案】ABCD【例题2·单选题】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企业收入D.收费收入【答案】A【例题3·多选题】(2007年)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它具有()的特点。
A.强制性B.自愿性C.无偿性D.有偿性E.灵活性【答案】BDE(四)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大小。
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财政收入规模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常用的财政收入相对规模指标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例题·多选题】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
A.征收机构B.经济发展水平C.收入分配政策D.税种多少E.价格【答案】BCE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一)税收的基本含义考试内容:掌握税收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理解税收的概念时,应该把握:(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税收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
【例题1·单选题】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税收B.国债C.捐赠D.收费【答案】A【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纳税人B.政府C.企业D.个人【答案】B(二)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例题·单选题】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表明国家的税收依据的是()。
A.财产权力B.政治权力C.民事权力D.分配权力【答案】B(2)税收的无偿性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例题1·多选题】(2006年初级经济基础考题)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B.强制性C.无偿性D.有偿性E.固定性【答案】BCE【例题2·单选题】()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A.强制性B.无偿性C.灵活性D.固定性【答案】B(三)税收的基本原则考试内容:熟悉古典税收原则的内容;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税收原则不同。
1.古典税收原则(1)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
其赋税四原则为: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2)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四原则为——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人。
(3)瓦格纳的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又称为财政收入原则,具体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具体包括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便利和最少征纳费用原则。
【例题1·单选题】从历史上看,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的是l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B.威廉·配第C.阿道夫·瓦格纳D.大卫·李嘉图【答案】B【例题2·多选题】(2007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原则包括()。
A.平等B.确实C.便利D.公开E.最少征收费【答案】ABCE2.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的内容。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2)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能力原则要求根据纳税能力来确定税收总额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
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测量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三种尺度。
【例题1·多选题】现代税收原则包括()。
A.税收效率原则B.税收公平原则C.财政政策原则D.国民经济原则E.税务行政原则【答案】AB【例题2·单选题】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是税收()的要求。
A.效率原则B.公平原则C.最少征收费用原则D. 确实原则【例题3·单选题】()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A.税收行政效率原则B.税收经济效率原则C.受益原则D.能力原则【答案】A【例题4·单选题】(2006年、2008年)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不分经济成分、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实行统一税收政策,征收相同的税收。
这样征税所体现的税收公平称为()公平。
A.纵向B.横向C.机会D.名义【答案】B三、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的方式考试内容:掌握税负转嫁的六种方式。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和税收资本化六种。
1.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
3.混转(散转)这种转嫁方式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4.消转自我消化税款。
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5.旁转也叫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