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期中考试试卷2005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考试类型:(开卷/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A、5项B、6项C、10项D、14项2、科学管理之父是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韦伯3、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4、再决策时有一定自由处置权指的是A、规则B、政策C、程序D、标准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制定目标B、制定方案C、做出决策D、选择方案6、通过目标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即目标管理,要求目标应具A、突破性B、独特性C、可考核性D、单一性7、较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A、梅奥B、泰罗C、吉尔布雷斯D、斯鲁克8、目标管理适合于管理A、工作B、组织C、管理者D、工人9、()不是决策的特征A、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B、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C、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D、追求的是最优最好方案10、狭义的决策是指A、拟定方案B、评价方案C、选择方案D、比较方案11、()是管理的基础A、人员配备B、领导C、决策D、控制12、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A、战略性、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13、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A、梅奥B、赫茨伯格C、马斯洛D、泰罗14、霍桑试验表明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15、()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
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A、确定型决策法B、风险性决策法C、非确定型决策法D、追踪决策法16、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7、组织目标系统的最低层次是A、专业目标B、分组织目标C、部门目标D、个人目标18、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D、社会人19、按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行动指的是A、政策B、程序C、规则D、规划20、中层管理者比底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正式权力和沟通技巧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泰罗B、韦伯C、德鲁克D、马斯洛E、法约尔2、法约尔认为企业德职能包括管理以及A、技术B、商业C、财务D、核算E、安全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A、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B、影响命令的畅通C、束博成员个人的发展D、影响信息传递速度E、由于目标冲突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4、网络图的构成要素包括A、工序B、工程C、事项D、时间E、路线5、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三、填空题(共10分)1、按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有肯定型决策,_________决策和__________决策2、_________也被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3、计划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____________,指组织为达到预期目标而拟定的行动方案和方针;其二是___________,指制定计划的过程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___5、管理包括四个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次解释(共15分)1、霍桑实验2、决策3、管理宽度4、滚动方式计划5、保健因素五、简答题(共30分)1、简述决策的程序2、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3、简述计划的表现形式4、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5、简述德尔菲法。
六、论述题(15分)试述决策在管理中德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DABBC 6-10CDCDC 11-15CCCDB 16-20CDACA二、多选题1、ABE2、ABCDE3、ACE4、ACE5、CD三、填空题1、风险型、不确定型2、预算3、计划方案、计划工作4、组织价值观5、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名词解释1、霍桑实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活桑实验。
该实验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2、决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提出目标并寻找实现该目标的最佳或合理方案(途径)3、管理宽度指一个领导直接有效地管理下属人员的数目4、滚动方式计划制订组织在一个时期的行动计划后,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定期加以修改,使计划期不断延伸,流动向前5、保健因素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人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五、简答题1、简述决策的程序答:(1)确定决策目标,进行环境分析,拟定备选方案。
计划工作的目标,也就是决策的目标。
决策目标明确以后,就应拟定能够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不可能是一个,但也不可能太多。
因此,备选方案是带有概括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几个可能的方案(2)评价备选方案。
评价标准是看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达到决策目标。
评价的依据有:经验、实验、分析与研究,在评价时,可确立两个尺度:一个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另一个是希望达到的目标(3)选择方案,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衡量后,由组织决策者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2、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1、制定组织整体目标和战略2、在经营单位和目标之间分配主要目标3、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4、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6、实施行动计划7、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8、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3、简述计划的表现形式。
答:(1)目的或任务。
组织的目的或任务,是社会赋予他们的基本职能,用以回答组织是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类问题(2)目标。
目标是在目的或任务的指导下,提出整个组织所达到的具体目标,目标不仅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等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3)战略。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4)政策。
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5)程序。
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
程序详细地说明完成某种活动的准确方式,是为确保政策的落实而制定的(6)规则。
规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或特定的行动。
在通常的情况下,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构成程序(7)规划。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8)预算。
预算数字化了的计划。
预算是控制组织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使组织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4、简述可许管理理论的要点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2)为了提高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5、简述德尔菲法答:1、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2、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4、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5、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并综合6、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论述题答: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决策是从各个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
而在决策以前,只是对计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没有决策就没有合乎理性的行动,因而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
而计划工作的特点之一是计划工作的主导性,它是进行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等的基础。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
决策不仅仅是“上层主管人员的事”上至国家的高级领导者,下至基层的班组长,均要做出决策,只是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决策作为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已得到普遍验证,西蒙曾说过:“管理就是决策”(3)决策是行为的选择,行为是决策的执行,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
对于每个主管人员来说,不是有必要做出决策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出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的决策的问题。
不同管理层次上的决策,其影响不同。
因而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应当成为主管人员经常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