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绵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

绵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

绵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服qiè意。

沉浸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滔;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娑;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梢。

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

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它外面风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qiè意凝神屏.息岿.然不动(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文中加点词语:“禅定”在语境中的意思是。

(2分)(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2分)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成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意义的新区。

B.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一直广受好评,这部电影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讲述了人生当中宝贵的青春年华。

C.从桥上向东望,让大家可以看见洋栈如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

D.只要你不倒,别人可以把你按倒在地上,就是不能阻止你满脸灰尘地站起来。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①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②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③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4.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来传者召唐僧进殿。

阿傩、伽叶没有索到师徒的礼物,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后燃灯古佛命白雄尊者把马驮的经书抓破,发现了真相。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父亲给我的。

C.有一段时间纸月上学总是迟到,是因为板仓到油麻地小学路途遥远。

D.格列佛躲在箱子里,不料箱子被老鹰叼走,于是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戴宗当下施礼道:“告禀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相见一面。

”婆婆问道:“官人高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从山东到此。

”婆婆道:“孩儿出外云游,不曾还家。

”戴宗道:“小可是旧时相识,要说一句紧要的话,求见一面。

”婆婆道:“不在家里,有甚话说,留下在此不妨。

待回家,自来相见。

”戴宗道:“小可再来。

”就辞了婆婆,却来门外对李逵道:“今番须用着你。

方才他娘说道,不在家里,如今你可去请他。

他若说不在时,你便打将起来,却不得伤犯他老母。

我来喝住,你便罢。

”从选文看,戴宗、李逵下山去寻谁?他们寻此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人物: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2018年某区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学生作文失分原因统计表(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该区即将参加2019年中考的学生提两点建议。

(3分)二、古诗文默写。

(8分)(1) 大漠孤烟直,。

(2) 烟笼寒水月笼沙,。

(3) 白日放歌须纵酒,。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5) ,浓睡不消残酒。

(6) 有约不来过夜半,。

(7)《卖炭翁》中表现劳动人民矛盾的心理写照的句子是:,。

三、阅读(36分)(一)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后面6-7题。

(6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 试简要赏析“路转溪桥忽见”中的“忽见”。

(3分)7.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B.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化用典故,其中“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与上阙的清幽夜色和恬静气氛相吻合。

D.从正面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极其平凡,语言没有任何雕饰,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之中,却蕴含着词人潜心的构思和醇厚的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题。

(9分)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阆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8.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 / 见.往事耳B.慈明先及.诸兄 / 徐公何能及.君也C.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 / 余因.得遍观群书D.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 / 傅悦举.于版筑之间9.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3分)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10.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荀慈明举了那些例子反驳袁阆?从荀慈明的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分)(三)现代文阅读(21分)阅读下列短文(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①我一直坚信,阅读_____是一种行为,____是一种人生方式。

②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③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

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

现代,人的定义却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

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

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阅读。

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

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赌博,比如洗脚房。

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诅咒。

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

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⑤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

看不起读书人,但却看得起读书。

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等等。

⑥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

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

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一番俗气。

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达抵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

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⑦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

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耸心中。

有时我会恶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

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风范,好不让人仰慕。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⑧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11.在第①段两处横线上填写的词语最怡当的一项是( )A.不仅……还……B. 不……而……C. 虽然……但……D. 即使……也……12.下列内容不适合填在第⑤段横线上的一项是( )A.囊萤映雪B. 凿壁偷光C. 纸上谈兵D. 悬梁刺股1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读和不阅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B.中国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不在意读书。

C.阅读的美感来自于阅读时的审美陶醉。

D.阅读的熏陶使人变得更加具有魅力。

14.下列各项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B.在第③和第④段中,作者提到对阅读持不同态度的有三种人。

C.文章第⑦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D.第⑦段中划线句子极具画面感,表现了饱学的先生们非凡的魅力。

阅读《简单生活》,完成15-17题。

(共9分)简单生活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

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