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本节知识点】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本节内容精讲】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知识点】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垄断与市场失灵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2、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知识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类: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例如:企业研发新技术,导致技术扩散;修复历史建筑;教育(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农田使农民受损;公共场合吸烟造成空气污染等。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1)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2)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超过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配置。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消除外部性的方法: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传统方法)(1)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传统方法)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3、明晰产权(现代方法):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补例】假定一个工厂周围有5户居民户,工厂的烟囱排放的烟尘使居民户晒在户外的衣服受到污染而使每户损失75美元,5户居民总共损失375美元。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三种:方法1: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防尘罩,费用为150美元;方法2:每户有一台除尘机,除尘机价格为50美元,总费用是250美元;方法3:每户居民户有75美元的损失补偿。

补偿方是工厂或者是居民户自身。

(1)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即居民能够毫无代价地聚集在一起并与工厂谈判①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方法1:居民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每户居民支出30美元。

方法2:每户购买一台除尘机,每户居民支出50美元方法3:居民自认损失,每户居民损失75美元。

综上:在此种情况下,居民会选择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总费用150美元。

②如果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总费用支出150美元。

结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法律是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还是规定即居民户享有清洁权,最后解决烟尘污染衣物的成本都是最低的,即150美元,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交易成本不为零:假定每个居民需要支付60美元的成本聚集在一起进行协商(如交通、时间等成本)。

总交易费用为300美元。

①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方法1:居民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每户居民支出90美元(30+60)。

方法2:每户购买一台除尘机,每户居民支出50美元方法3:居民自认损失,每户居民损失75美元。

综上,居民会选择每户购买除尘机,总费用支出为250美元。

②如果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总费用支出150美元。

结论,在存在300美元的居民户之间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权利如何界定直接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行了污染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

【例题:2008年单选题】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A资源均衡配置B资源有效配置C产品供给过少D产品供给过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外部不经济的影响【例题:2015年单选题】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的原因是()。

A.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C.私人收益等于边际收益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答案】D【解析】外部经济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供给过少。

【例题:2014年多选】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A.政府对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收适度的排污税B.政府对那些具有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C.通过合并相关企业是外部性得以“内部化”D.明确产权归属E.减少交易费用【答案】ABC【解析】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包括税收和补贴;合并相关企业;明晰产权。

其中传统方法是税收和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1.公共物品的含义(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你用了别人就少用了)。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你用了,别人就不能用了)。

2.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

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2)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种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

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3.公共物品的分类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2)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即准公共物品消费时消费者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拥挤而产生消费的竞争。

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

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例题:2015年单选题】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A.教育B.国防C.医疗卫生D.交通运输【答案】B【解析】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国防和治安。

4.公共物品对市场的影响由于公共物品不是排他的,搭便车问题阻止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2)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无法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准公共物品或者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或者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二)公共物品政府干预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例题:2016年多选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B.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C.公共物品的消费可能产生“搭便车”现象D.市场无法供给公共物品E.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答案】CE【解析】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A表述不正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所以公共物品的消费可能产生搭便车现象。

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国防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教育、医疗等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和私人都会提供。

因此本题B、D表述不正确,不选。

【知识点】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一)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1、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劣质的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2)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