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女性作家作品看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从女性作家作品看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从女性作家作品看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摘要: 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女性作家作品,日本传统家庭观,女性意识
女性作家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在反映社会观念的变化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再度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独放异彩的女性作家,被誉为“近代日本的紫式部”,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刻反映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作品;相隔一个世纪,作为韩裔日本人的柳美里把她的传奇人生表现在小说中,反映新生代女性在家庭及情爱方面的新观念,成为日本新一代文化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因此,两位女作家在不同时期却几乎相近的家庭主题上有力地反映了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是具有代表性的。

以下主要从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这三个方面,考察传统家庭观的转变。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樋口一叶生活的时代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日渐开化但封建家族制、家长制的遗风尚存,大多数女性作为妻子、母亲被限定在社会的性别角色内。

在这样的封建压迫中下,一叶执著文学创作,反映着日本近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追求。

随着日本经济高度发展和全球化时代来临,文化日趋多元,女性文学迎来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个高峰。

许多女作家的成就与影响超越了同时代男作家,她们大胆追求自由和解放,深刻剖析传统家庭观的转变,成为时代精神的把握者与代言人。

柳美里就是处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次,从创作题材和作家经历来看:樋口一叶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内在生命中却同时兼备普通女性的软弱、怯懦宿命的弱点和常人无法匹敌的刚毅、独立、自尊的顽强特质。

她的创作继承了部分“私小说”的特点又不拘泥于传统写法,浓厚的自传性色彩也是一叶作品的重要特点。

《雪日》《青梅竹马》《十三夜》等自传性作品都以个人经验为起点,把女性个体家庭观和自我追求推广到广大日本女性的群体体验。

而出生于1968年的柳美里有一个叛逆的青少年时代,高中退学爱上剧团领导人,未婚怀孕,而领导人因癌症去世,最后她又把小孩生下来。

她叛逆、坚强、走自己的路,表现在小说中,获得广大日本女性认同,几乎引起全日本女性寻找自我的新革命。

柳美里的小说中都有自我生命的关照,《家庭电影》和《魂》、《生》等“生命四部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私小说代表作,她坦言采用“私小说”形式创作,主要是希望和读者没有距离感,但她的小说并非她真实的生命,
“而是在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裂缝”,曾有日本学者把柳美里称做“最后的私小说作家”。

最后,从作家的女性意识来看家庭观的转变。

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不仅是其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还包括她们作为人的社会意识。

樋口一叶在《青梅竹马》中,描写了以父权代言角色的母亲对女儿美登利的压抑,透视封建家庭和传统力量酿成的人间悲剧,表达了对旧家庭体制的悲哀;最具抒情性的力作《十三夜》鞭挞了家庭中父权、夫权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冲击旧的家庭体制过程中,面对“慈父”的压力和幼子的牵绊,无奈的屈从和犹疑;《浊流》中女主人公“阿力”的以死抗争展现了女性对陈旧家庭社会观念的消极反抗;最终一叶在她的未完作品《深藏的恋情》中,以“阿律”的形象实现了女性反叛礼教、打破旧的家庭体制、追求恋爱与婚姻相一致的爱情这样一种女权思想的突破。

由此看来,樋口一叶在作品中以压抑悲哀、屈从犹疑、消极反抗到积极追求这个过程,展现了当时日本女性家庭观的逐步转变。

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观”和“家族观”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女作家在作品中大量涉及了“家族制的崩溃”和“家庭制的解体”这一主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日本社会的家族、家庭、家的解体这一过程就越来越快,程度也会越来越深。

现在年轻女作家中有的人完全将男性置于从属地位,丈夫或同居者就像一个为她服务的佣人,生活方式就像传统的男作家一样,她们对家族制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和反思并用作品反映了这些挑战和反思。

正如柳美里说“家庭是
最有魅力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更像是我的宿命”,她执著追问现代社会中家庭这一空间对个人、社会究竟有何意义。

1992年创作的剧本《鱼之祭》中,恢复家庭生活的愿望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破灭,作品窥视解体了的家庭内部,这一主题在柳美里此后创作中更加集中。

1995年发表的《客满新居》中,为了重建业已解体的家庭,父亲无奈中领回无家可归的一家四口“填充”空洞的新居,令人笑不出来的闹剧以流浪人家孩子纵火告终。

获芥川奖《家庭电影》中,希望解体的家庭重聚,但因大家固执己见,重聚只能以失败为结局。

此后柳美里并没有一味地为家庭解体而大方悲歌,而是积极提出新型的家庭模式设想,来面对以往依靠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维系的传统家庭制走向崩溃和解体。

她在《命》、《魂》等作品中选择了一种根据需要而不是血缘来自由组合家庭的新方式,表现日本女性不同以往的家庭观与自我观。

在组合家庭时并没有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许这不仅是柳美里个人的一种想法,在很多青年女作家中也得到了共鸣,也许会成为将来日本青年女性选择的一种方向。

另外,柳美里积极探究各种家庭形态背后隐藏的现代人情感危机,在《女学生之友》中揭示了现有的家庭制度已经不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情感资源,现代人的情感饥渴与无力解决之间的矛盾这一家庭危机的根源。

由此可见,柳美里在创作中体现了女权主义的强烈主张又对女性确立自我地位的同时产生的家庭崩溃问题作出了积极思考。

综上所述,无论明治时期的樋口一叶还是当代的柳美里都通过自己的作品,结合个人经历分别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的强烈主
张翔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日本传统家庭观的逐步转变,以富有个性、充满才情的创作体现了其作品的现实主义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