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n
4、其他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 罪
n 刑法第四百零五条
n 第405条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
退税罪是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的规定,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 税凭证的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 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认定标准:
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
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
损失的行为。
n 1.违反岗位职责;2.造成严重后果;3.刑法上 的因果关系
n
玩忽职守罪是以结果定罪,认定标准:1、
造成直接损失30万元、间接损失150万元;2、
严重危害国家声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4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滥用职权罪
n 滥用职权,是指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的行为,即就 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 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 的活动滥用职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 是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处理没有具体决定、处理权 限的事项;二是玩弄职权,随心所欲地对事项作出决 定或者处理;三是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 说任意放弃职责;四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不正确 地履行职责
•税务人员执法风险 •行政责任风险
• 刑事责任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执法过错责任风险
n 指税务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 故意或者过失,导致税务行政执法行为 违法而被追究责任的可能性。
如:《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追究形式: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 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暂停执法资 格。取消经济惩戒。
(四)税收外部环境的影响
n 纳税人维权意识增强 n 协税护税不力 n 地方政府干预 n 人情干扰执法 n 新闻社会舆论的影响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四、怎样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
n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n 多学习,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n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n 正确看待形式,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n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定程序办事 n 加强与党政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搞好关系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 防范
2020/11/24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主要内容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概述 二、执法风险表现形式 三、执法风险成因 四、怎样防范执法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概述
(一)概念
n 稽查机关及其稽查人员在稽查执法活动中, 由于执法不当或者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了 国家或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导致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能面临承担 不利法律后果的情形。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在忏悔书
n 看到不少干部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甚 至接受钱财没有发生什么事,觉得自己 接受朋友表面没有什么明显企图的一些 钱物也算不得什么,受这个“一念只差” 左右出现的偏差,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陷入了犯罪的泥潭。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友情提醒
n 树立法治意识、风险意识 n 树立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n 坚持依法稽查,防患于未然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行政责任风险
n 指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较轻,尚未触及刑 罚,但应受到系统内部党纪、政绩处分的 风险
如:《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n 追究形式:行政责任——警告、记过、记 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刑事责任风险
n 指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较为严重,应承担 刑事责任。
n 贪污贿赂类:受贿罪 n 渎职类:1、滥用职权
2、玩忽职守 3、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 4、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税款 5、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 口退税罪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受贿罪
n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n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
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行为。
1、造成损失累计10万元以上;
2、发售专用发票25份,其他发票50份,或 者合计50份以上;
3、其他严重损失。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二、税收稽查执法风险表现形式
(一)选案风险 (二)检查风险 (三)审理风险 (四)执行风险 (五)共性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一)选案环节
n 不作为风险 n 乱选、贿选风险 n 举报案管理舞弊疏漏风险
•事实清楚 •+•适用法律正确 •= •处理结果适当
•证据充分
•定性准确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四)执行环节
n 执行程序不当的风险 n 超越执法权限引发的风险 n 执行人员不作为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五)共性风险
n 如文书的送达、文书的使用 n 执法中的回避 n 随意撤销案件 n 稽查案件录入征管系统不规范 n 部分稽查案件稽查时间过长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25
(二)税收执法依据不健全
n 涉税法律层次不高 n 法律滞后于经济发展 n 法律制定不够严谨 n 涉税文件过多,争议较大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三)稽查制度不完善
n 信息不对称 n 法律授权不到位,执法权限受到限制 n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n 考核机制不健全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税务稽查执法Biblioteka 险防范防范(二)检查环节n 执法程序违法风险 n 滥用检查权的风险 n 业务水平差导致风险 n 稽查人员自身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三)审理环节
n 审理程序不当的风险 n 案件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风
险 n 刑事犯罪案件不移送的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处理案件公式: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成因
(一)稽查执法人员自身因素 (二)税收执法依据不够健全 (三)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 (四)税收外部环境的影响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24
(一)稽查执法人员自身因素
n 风险防范意识比较片面 n 综合执法水平不高与经济形势复杂的矛盾 n 个人私利引发执法风险
n 3、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 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行为。
n 立案标准:
n
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
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n
2、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指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
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
万元以上的;
n
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
犯罪构成的要件: 1、犯罪主体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即指在各级税 务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从事税收征管工作人员。 2、犯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具体表现行为人明 知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却为徇私情私利而故意不征或者 少征税款。过失致使不征、少征税款的,不构成此罪,情节 严重的可构成玩忽职守罪。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二)特征
n 主体 n 职权 n 客观 n 责任
稽查机关或稽查人员 •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 •行为不当、违法违纪造成损害后果 •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三)分类
•税务机关执法风险
•复议、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被
撤销或变更
•行政赔偿
做出或者判决赔偿
•执法过错责任风险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n 认定标准: 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
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
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玩忽职守罪
n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
n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 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利用职务 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自 己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 成的便利条件
n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 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
n 一般情况下:税务稽查人员所查办的行为人偷税、抗 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案件就属此列。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n 刑法第四百零四条 n 《刑法》第404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罪是指
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 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n 滥用职权罪是以结果定罪,认定标准:1、造成直接损 失20万元、间接损失100万元;2、严重危害国家声誉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防范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n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
n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
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
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n 本罪的前提,“徇私舞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徇私” 是指“徇私情、私利”。往往表现为贪图钱财,贪图 女色,屈从亲友私情或者为徇其他私情、私利等等。 而所谓“舞弊”,则是指“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 虚作假”。如果行为人不移送案件不是由于徇私情、 私利,而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或者虽然“徇私” 了,但并未“舞弊”的,不构成本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