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各国政体形式进行归纳,有以下两种政体。
君主政体: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君主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由君主一人掌握的政体。
君主立宪政体是指君主不再享有专制政体下的无限权利,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限制的政体。
其中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君主的权力受的限制极少,议会君主立宪制所受的限制较大。
共和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都不属于一人所有,而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掌握的政体。
在议会制国家,议会在国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内阁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只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在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行使一定的制约权。
在委员会制的国家,立法权属于国会,最高行政机构由委员会构成,由议会选举产生。
政体其他分类•根据行政权力的情况,可以分为总统内阁制和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即议会民主制,也称议会制,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特点是其政府首脑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工作,而这种支持一般通过信任投票的方式得到体现。
因此,在采用这种政治体制的国家中,立法体系与行政体系并不完全分立。
议会民主制的政府一般拥有多个党派,而且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
行政体系一般就是政府的内阁,由政府首脑(一般是总理或首相)领导。
总理或首相以及全体内阁成员一般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并在任职后保留议会中的议席。
政府首脑往往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在很多国家,内阁或内阁内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通过议会对其的不信任投票而被免职。
此外,行政体系也可以决定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
在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
在大多数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君主或是总统)是象征性的职位,只拥有些无关政局的权力,例如任命公务员等。
不过国家元首也会保留一些在紧急状态中可以使用的特别权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依惯例还是依法律规定)此类权力是在得到政府首脑支持后才会得到实行。
议会民主制在各国之间也有些微的不同,例如有些国家通过宪法或法律的形式明文确定了政府各部门的分工,而有些则只是照惯例执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中政党的数目也可能因选举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出入。
此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无论是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的国家都适用议会民主制。
议会民主制甚至可以被用于地方政府中:例如奥斯陆的行政体系就是立法体系的一部分。
•根据议会情况,可以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关于两院制内容:采用两院制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处(参议院与众议院),英国(上院与下院),法国(参议院与国民议会),荷兰(第一院与第二院)等等。
两院制的理论基础是分权思想在议会内部的延伸。
按照分权制约的思想,一切掌握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保障人民的自由,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为防止议会的专横和滥权,也需要组成两个议院,彼此相互制约。
另外,两院制的支持者还认为,两院通过按照不同的选举原则产生议员,可以保障更广泛的代表性,以有利于代表不同地域、民族、职业、阶层的利益;法案由两个议院共同审议,也可以防止立法工作的草率从事;从议行关系的角度考虑,议会内部两院的互相牵制,也可以减少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冲突。
基于以上考虑而建立的两院制,除了最明显的两院制结构、议会权力分立以及工作程序的复杂之外,在与国家宪政体制的其他制度安排耦合联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进一步的特色:第一,两院制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紧密相连。
根据80年代的一项统计,在17个联邦制国家中有16个实行两院制,而56个单一制国家中有54个实行一院制。
①在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两院制有利于实现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平衡与整合。
例如,美国的两院制议会就实行参议院由每州不按人口规模一律选举2名议员组成、众议院则按照人口原则产生的制度安排。
第二,两院制一般实行更多样的选举制度。
一院制议会和两院制议会的下院议员一般多是采取由选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上院议员的产生方式则明显不同,有的由选举产生,有的多数或全部由国家元首任命(如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还有的则实行"当然原则"(如在英国,贵族是当然的上院议员);即使实行选举产生方式,具体实施也各不相同,如美国、阿根廷等国基于地域原则产生,挪威则由普选产生的155名议员互选产生36名上院议员,其他人组成下院;爱尔兰的参议院议员则多数由5个代表职业利益的选举单位选出,部分参议员由各大学选出。
这些多种多样的产生方式,除了各国不同的国情因素外,一般是为了追求更广泛的代表性。
•根据政党制度,可以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
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组织政府。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
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
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之一。
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
除两党制和多党制外,还有一党制,一度盛行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时期,现在主要为一部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与传统政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的新的政党制度。
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前苏联,只有一个政党即共产党存在。
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
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首先取决于一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成政党的状况;其次,不同的选举制度也对不同的政党制度起了促成和巩固的作用。
(一)两党制1.两党制的概念: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2.两党制的类型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目前,两有种典型的两党制的模式:<1>模式一: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2>模式二: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
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
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二)多党制1.多党制的概念: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局限性在于:A:政党林立B:组阁困难C:政局不稳2.多党制的类型,最早产生于“法国”,最为典型的国家有以下四个: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的特点:(1)政党数量多;(2)各政党往往分化成阵线分明的左右两大阵营,轮流执政;(3)政权的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政策。
(三)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就十分特殊。
1993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明确规定,俄罗斯政党制度原则上是多党制。
然而,从俄罗斯的政治结构及其实际运行来看,俄罗斯应该属于“无执政党的政党政治”国家。
一方面,在俄罗斯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确存在着政党和政党体系,具备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特征。
但是,另一方面,政党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又处于边缘地位,发挥着有限的作用,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被冠以执政党的称号。
第一,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总统是超党派的。
无论是前任总统叶利钦还是现任总统普京,他们既不是哪个党派的成员,也不是靠哪个党的运作和强有力支持才当选的。
他们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
第二,俄罗斯的政府也是超党派的。
在俄罗斯议会中获胜的政党没有组阁权。
联邦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国家杜马表决通过,就可以走马上任。
国家杜马中的政党虽然可以否决总统提名人选,但是这就会冒着国家杜马被总统解散的危险。
从俄罗斯十几年来担任总理的人选来看,有的有党派背景,有的则没有。
•根据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复合制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国家就是单一制国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单一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等国,都是单一制国家。
联邦制国家是由几个联邦单位(加共和国、邦、州)联合组成的统一的国家,现代社会有不少国家是联邦制国家。
如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前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前联邦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巴西、缅甸、印度等。
邦联不是国家主体,是指几个独立国家为了达到政治、军事、经济或贸易等方面的特定目的而结合起来的一种国家联合。
二战后,出现了某些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国家联盟组织,如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参加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由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参加的东非共同体,由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这些共同体、联盟都具有邦联的性质。
单一制和复合制的分析1,国家结构形式的划分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的程度不同2,单一制和复合制的比较(1)两者的含义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按其联合的程度又分为联邦和邦联.联邦是指由两个以上共和国或邦,州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邦联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结成的国家联合.单一制与联邦制都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且在当代国家结构中,单一制与联邦制是主要形式.(2)两者的区别a.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联邦制国家则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统治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而联邦成员国则是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b.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但联邦成员国则不同,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联邦成员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在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有如下权利可受到保护:(1)每个联邦成员有权制定和修改本成员单位的宪法,规定自己的内部制度而无需联邦政府的批准;(2)联邦国家的成员在加入联邦之前有自己的区域范围,在加入联邦后,其区域未经同意仍然不能改动;(3)联邦国家的成员有自己的国籍;(4)各联邦成员有加入联邦的权利,也有退出联邦的权利.c.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各有其权力来源.联邦成员国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是各自把权力交与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一部分管理该成员国内部事务的权力.联邦政府统一行使的权力和各成员国的中央政府所保留的权力都由联邦宪法明确界定.所以,联邦的权力是来源于各成员国的参与.而在单一制国家里,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所以,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所固有.在单一制国家里,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3)两者各自的特点a.单一制国家设立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个宪法;按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都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力.地方行政单位虽然也设有相应的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但它们的权限有些是宪法授予的,有的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授于或委托的,地方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宪法的规定或中央的授予.在对外关系中,它是单一的主体.在它的领土上没有其他任何类似的国家组织存在.如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都是单一制国家.b.联邦制国家除了有整个联邦的宪法,法律和最高国家机关以外,各组成单位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及最高国家机关,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联邦的权力可以遍及全国,而各州或共和国的权力只能在各州或共和国内部行使,各成员国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公民.有的联邦的成员还有进行国际外交活动的权力.但在对外关系中,大多数联邦各组成单位不是单独的主体.美国是世界上首先建立现代联邦制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有印度,俄罗斯,瑞士,巴西等国都实行联邦制.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加强的倾向,但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仍很大,权力下放和权力集中是联邦制国家并存的两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