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前沿)

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前沿)


3.溶胶(sol):又称胶体溶液。指在液体介质(主要是液 体)中分散了1~100nm粒子(基本单元),且在分散体系 中保持固体物质不沉淀的胶体体系。溶胶也是指微小 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地进行布朗 运动的体系。
溶胶(sol)是 (1)溶胶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状态”。
溶胶中的固体粒子大小常在1~5nm,也就是在胶体 粒中的最小尺寸,因此比表面积十分大。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散介质分散介质 气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 示例 雾 烟 泡沫 牛乳 胶态石墨 矿石中的液态夹杂物 矿石中的气态夹杂物
(4)根据分散相对分散介质的亲、疏倾向,将溶胶分 成两类。 1)分散相具有亲近分散介质倾向的:称作亲液 (lyophilic)溶胶或乳胶,所谓水乳交融;
2)凝胶可能具有触变性:在振摇、超声波或其他能产 生内应力的特定作用下,凝胶能转化为溶胶。
3)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主要是溶胶粒子聚集成键的聚 合过程。 4)上述作用一经停止,则凝胶又恢复原状,凝胶和溶 胶也可共存,组成一更为复杂的胶态体系。
5)溶胶是否向凝胶发展,决定于胶粒间的作用力是否 能够克服凝聚时的势垒作用。因此,增加胶粒的电荷 量,利用位阻效应和利用溶剂化效应等,都可以使溶 胶更稳定,凝胶更困难;反之,则更容易形成凝胶。
七十年代初德国科学家报道了通过金属醉盐水解得 到溶胶,经过凝胶化得到多组分的凝胶,引起了材 料科学界的极大兴趣.这被认为是溶胶—凝胶技术 的真正开端.现代溶胶—凝胶技术的发展在于,得 到凝胶材料干燥时间是以天来计算,而不象从前那 样以年计算。
三、溶胶-凝胶法的应用领域
溶胶凝胶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 电子、复合材料、生物、陶瓷、光学、 电磁学、热学、化学以及环境处理等 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和材料科学的诸多 领域。
(2)最简单的溶胶与溶液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溶质+溶剂→溶液 分散相+分散介质→溶胶(分散系)
(3)溶胶态的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1)分散介质:气体,即为气溶胶; 水,即水溶胶; 乙醇等有机液体; 也可以是固体。 2)分散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3)表1-1说明溶胶态分散系情况:
表1-1 溶胶态分散系示例
流程:利用液体化学试剂(或将粉末溶于溶剂)为原料 (高化学活性的含材料成分的化合物前驱体)→在液相 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 →进行一系列的水解、缩合 (缩聚)的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液 体系 →溶胶经过陈化→ 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以前 驱体为骨架的三维聚合物或者是颗粒空间网络,网络 中其间充满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再 经过干燥,脱去其间溶剂而成为一种多孔空间结构的 干凝胶或气凝胶 →最后,经过烧结固化制备所需材 料。
溶胶-凝胶法:研究的主要是胶体分散体系的一些物 化性能。 胶体分散体系:是指分散相的大小在1nm~100nm之 间的分散体系。 在此范围内的粒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散相的粒子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比较重要 的是固体分散在液体中的胶体分散体系——溶胶 (sol)。
9.溶胶-凝胶技术:是一种由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无 机化合物或上述两者混合物经过水解缩聚过程,逐渐 凝胶化及相应的后处理,而获得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 的新工艺。
表1-3 溶胶-凝胶法制备产品的化学组成
化学式
SiO2 TiO2
产品举例
凝胶体、玻璃、纤维、薄膜、块 状体 TiO2纤维、薄膜
ZrO2
A12O3
ZrO2纤维、薄膜
多孔性氧化铝、薄膜
BaTiO3
LiNbO3 KTaO3 In2O-SnO2 LiAlO2 SiO2-B2O3-Na2O SiO2-TiO2-有机物
(3)第三步是将溶胶通过陈化得到湿凝胶。溶胶在 敞口或密闭的容器中放置时,由于溶剂蒸发或缩聚 反应继续进行而导致向凝胶的逐渐转变,此过程往 往伴随粒子的ostward熟化,即因大小粒子溶解度不 同而造成的平均粒径增加。在陈化过程中,胶体粒 子逐渐聚集形成网络结构,整个体系失去流动特性, 溶胶从牛顿型流体向宾汉型流体转变,并带有明显 的触变性,制品的成型如成纤、涂膜、浇注等可在 此期间完成。
(2)第二步是制备溶胶。制备溶胶有两种方法:聚 合法和颗粒法,两者间的差别是加水量多少。所谓 聚合溶胶,是在控制水解的条件下使水解产物及部 分未水解的醇盐分子之间继续聚合而形成的,因此 加水量很少;而粒子溶胶则是在加入大量水,使醇 盐充分水解的条件下形成的。金属醇盐的水解反应 和缩聚反应是均相溶液转变为溶胶的根本原因,控 制醇盐的水解、缩聚的条件如:加水量、催化剂和 溶液的pH值以及水解温度等,是制备高质量溶胶的 前提;
6)通常由溶胶制备凝胶的方法有溶剂挥发、冷冻 法、加入非溶剂法、加入电解质法和利用化学反应 产生不溶物法等。 (4)凝胶可分为:易胀型(如明胶)和非易胀型(如硅 胶)两类; 凝胶又分为弹性凝胶和脆性凝胶。 (5)凝胶在干燥后:形成干凝胶或气凝胶,这 时,它是一种充满孔隙的多孔结构。
5.胶凝时间(gel point time):在完成凝胶的大分子聚合 过程中最后键合的时间。 6.单体(monomer):一种简单的化合物,它的分子间通 过功能团起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聚合物)。 单体一般是不饱和的或含有两个或更多功能团的小分子 化合物。 7.聚合物(polymer):从至少含两个功能团的单体经聚合 反应成为很大分子的化合物,它至少含有几百乃至几百 万个单体,故常常又称它为大分子。 8.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材料的湿化学方法中一种崭新的 方法。 (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1、材料学方面的应用 (1) 高性能粒子探测器 (2) 隔热材料 (3) 声阻抗藕合材料 (4) 电介质材料 (5)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6) 金属陶瓷涂层耐蚀材料 (7) 纳米级氧化物薄膜材料
(8) 橡胶工业的应用
(9) 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
表1-2 溶胶-凝胶法制备产品的形状
形状 块状体 纤维 薄膜或涂层 粉末 制备方法 ①成形凝胶体加热 ②粉末成形体烧结 ①凝胶纤维加热 ②预制棒材拉制 浸渍提拉、旋涂或甩涂 等方法 ①凝胶粉末加热 ②凝胶微拉子沉淀
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
The mechanism and technique of Sol-Gel process
主讲:黄剑锋教授
2011.3 陕西科技大学
第一章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采用的原料
第三章 溶胶-凝胶过程的主要反应 第四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块体材料 第五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纤维材料
1846年J.J.Ebelmen首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20 世纪30年代W.Geffcken利用金属醇盐水解和胶凝化 制备出了氧化物薄膜,从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 性,但直到1971年德国联邦学者H.Dislich利用SolGel法成功制备出多组分玻璃之后,Sol-Gel法才引起 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初 期,Sol-Gel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铁电材料、超导材 料、冶金粉末、陶瓷材料、薄膜的制备及其它材料 的制备等。
低温合成纤维
薄膜
成功 成功 成功 有希望 成功
多孔体
多孔氧化硅 显微气球(激光核融合 燃料) UO2球(凝胶球的烧结) 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球 体 由Si(OEt)4-A1(OEt)3 的玻璃化 微细的氧化物粉末
成功 成功
核燃料放射性 废弃物 烧结原料粉末
成功 有希望 有希望 成功
2、溶胶-凝胶技术在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方 面的应用
2)分散相具有疏远分散介质倾向的:则称作憎液 (lyophobic)溶胶或悬胶。
亲液(lyophilic)溶胶: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之间有很好的亲和能力,很强的溶剂化作用。 因此,将这类大块分散相,放在分散介质中往 往会自动散开,成为亲液溶胶。 它们的固-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界面,例如 蛋白质、淀粉水溶液及其它高分子溶液等。 亲液溶胶虽然具有某些溶胶特性,但本质 上与普通溶胶一样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2)凝胶结构可分为四种: 1)有序的层状结构; 2)完全无序的共价聚合网络; 3)由无序控制,通过聚合形成的聚合物网络; 4)粒子的无序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溶胶-凝胶技术是溶胶的凝胶化过程,即液 体介质中的基本单元粒子发展为三维网络结 构——凝胶的过程。
(3)凝胶与溶胶是两种互有联系的状态。
1)乳胶冷却后即可得到凝胶;加电解质于悬胶后也可 得到凝胶。
憎液溶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亲和力 较弱,有明显的相界面,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 系。
4.凝胶(gel):亦称冻胶,是溶胶失去流动性后,一 种富含液体的半固态物质,其中液体含量有时可高 达99.5%,固体粒子则呈连续的网络体。它是指胶 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相互交联,空间网络状结构不 断发展,最终使得溶胶液逐步失去流动性,在网状 结构的孔隙中充满液体的非流动半固态的分散体系, 它是含有亚微米孔和聚合链的相互连接的坚实的网 络。 (1)凝胶是一种柔软的半固体,由大量胶束组成 三维网络,胶束之间为分散介质的极薄的薄层 所谓“半固体”是指表面上是固体、而内部仍 含液体。后者的一部分可通过凝胶的毛细管作用从 其细孔逐渐排出。
(1)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2)溶胶-凝胶技术在包容均相催化剂方面的 应用 3、溶胶-凝胶技术分析化学方面应用 (1)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1)制备色谱填料
2)制备开管柱和电色谱固定相
3)在电分析中的应用
4)在光分析中的应用 (2)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4、其它方面
四、溶胶-凝胶法的基本过程 1.醇盐水解方法
第六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 第七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第八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及涂层材料
第一章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溶胶-凝胶法基本名词术语
1.前驱物(precursor):所用的起始原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