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 Dt
将f及代入it 式中得: C0 Cs it=nFAD Dt 当电极表面可还原离子 浓度由C 0 C s 0时的电流,称为极限扩 散电流(id) ,某一 max 时间的极限扩散电流为 :(id) nFAD t= nFAD 对于某些可还原离子,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id) k C t= 由此可见,固体微电极 的扩散电流与可还原离 子的浓度成正比。 C Dt 为常数,用k表示,则
讨论:a、由于滴汞是周期性的 生长和滴落,则 当t 0时,d )t =0; (i t 时,d )t 最大,用(id ) max 表示。是汞滴从开始生长 (i
到滴下所需的时间,称 为一个汞滴的周期。则 最大极限扩散电流为: (id ) max=708nD m C b、从t 0到t 时间内的平均极限扩散 电流id 为:
a、极化电极:由于电极表面与溶液主体离子浓度 差而引起电解电极的实际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称为“浓差极化”,这种电极称为“极化电极”; b、去极化电极:汞池电极或甘汞电极的面积很大, 电流密度很小,电极表面上的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化, 即不出现浓差极化现象,其电极电位在电解过程中保 持恒定,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电极就称 为“去极化电极”。
假设一个平面固体微电极置于浓度为C的可还原的溶液中,这些离子从 一个方向扩散到电极表面,即线性扩散:
根据Fick第一定律,流量(即单位时间内向电极 f 单位 面积扩散的物质的量) 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f D C0 Cs
(m ol/ s cm2 )
cm2 ,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D : 扩散系数,单位为 s
(4)极限扩散电流 id :即极谱波的高度,d=il ir , 且id CCd,因而可作为极谱 i 定量分析的依据。 1 (5)半波电位 1 ,即 id 处所对应的电位,用 1 或 1 表示。在一定实验条件 E 下, 2 2 2 2 半波电位的数据与欲测 离子的浓度C无关,仅决定于欲测离 子的本性,因此,在极 谱 分析中,用半波电位作 为定性分析的依据。即 a、同种离子 . 波的形状相同, 1 相
2
6 称毛细管常数。
显然,对于同一被测离 子,若使用不同的毛细 管,所得的id 可 能不同,故要求同一项 工作中,使用同一支毛 细管。为了考察实验 数据是否正确,要求实 验报告中附m、数据。 汞流速m与汞柱压力p(或高度h)成正比。汞柱上的压 p一般 力 用以储汞瓶中的汞面与 汞电极末端之间的汞柱 高度h表示,汞柱越高, 滴汞上的压力越大,汞 流速度m也越大,即: m k1 p k1' h 而滴汞周期与汞柱压力p成反比 :
浓差极化的建立,或扩散电流的形成,需具有下列条件: (a)、作为极化电极的表面积要小,这样电流密度就很大, 单位面积上起电极反应的离子数量就很多, 就易于趋近于零; (b)、溶液中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要低, 就易于趋近于零; (c)、溶液不搅拌,有利于在电极表面附近建立扩散层。
三、极谱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7 ~1010 m ol L1 10 2、可连续测定多种元素 3、可反复多次测定同一 溶液 4、应用广泛: 无机物、有机物等及电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主要缺点:汞易挥发, 有毒。
2
2e Cd ( Hg )
Hg
阳极(SCE):Hg 2Cl Hg2Cl2 2e 2 此时,电解电流随之而 急剧上升,如图中 段。 bd (3)当外加电压增加到一定 数值时,电流不再增加 而达到极限值,如图中 de 段,称为“极限电流” 。
从上图可知,这种呈“S”形的电流-电压曲线, 称为“极谱波”。(Polarographic wave)。极谱波的 产生是由于在电极上出现浓差极化现象而引起的,所 以其电流-电压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谱的名称 也是由此而来的。在直流极谱法中,电流是采用周期 比较长的检流计记录的,此检流计的光点有一个很小 的振荡,因此,所得的电流-电压曲线不是光滑的, 而是呈锯齿形的曲线。若在仪器中增加一个取样电路 (Tast电路)的电子设备,可消除曲线中的锯齿形。
为扩散层的有效厚度。
下面我们就讨论尤考维奇扩散电流方程式,即滴汞电极的扩散电流id与 溶液离子浓度C的关系式。
尤考维奇分两步考虑: (1)先从简单的平面固体微电极(表面积不变的电极)入手,考察线 性扩散; (2)再类推到球面扩散的DME。 其中引用了Fick的第一、第二定律及法拉第电解定律。
2、固体微电极的扩散电流
Dt
3、滴汞电极的扩散电流——尤考维奇公式
(1)瞬时扩散电流公式的数学式 滴汞电极的扩散电流方程是捷克科学家在1934年首先推 导的,所以又称为尤考维奇公式。滴汞电极上的扩散是球形 的扩散,所谓的球形扩散是指溶液中各点的离子向球形电极 中心的方向进行扩散,因此,在推导滴汞电极的扩散电流时, 应考虑两点与固体微电极的不同: a、滴汞在不断长大下滴时,它的表面积是随时间而改变 的,借用固体微电极的扩散电流方程式时,应将A改写为At。 b、由于汞滴的生长,使相应的有效扩散层厚度减小,它 等于线性扩散的有效扩散层厚度的 ,即
根据扩散电流的定义:扩散电流 i 等于单位时间内有多少 离子扩散到电极表面进行电极反应而产生的电荷数目,因此, 某一时间的扩散电流it为:
it n F A f 式中:it为瞬时扩散电流; 为电极表面积; 为电极反应电子数; 为法拉第常数。 A n F 对于线性扩散,由 第二定律,有效扩散层 Fick 厚度:
图中: il : 极限电流(limiting current) id : 极限扩散电流( diffusion current) ir : 残余电流(redidual current)
1 : 半波电位。
2
分析:()在未达到Cd 2离子的分解电压以前, E外 E分时,阴极滴汞电极上 1 即 没有Cd 2 还原,应该没有电流通 过电解池,但此时仍有 极微小的电流通 过,称为“残余电流” ir),如图中的 段; ( ab (2)当外加电压增加到 2的分解电压( 0.5~ 0.6V)时,即E外 E分时 Cd 电极反应发生: 阴极(DME):Cd
3 汞= 线 7 因此,滴汞电极的瞬时 扩散电流方程为: (id )t nFAD C 3 Dt 7
假设汞滴为圆球,其表 面积为: At 4rt 2 的体积Vt为: Vt m t 4 rt3 3
1
rt为汞滴在t秒时的半径。
设为汞的密度( .546g / cm3),m为汞滴流速(m g / s),则汞滴在t秒时 13
第五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Valtammetry and Polargraphy)
在上一节电化学分析法中,只涉及到一个物理 变量,今天我们将讨论同时涉及两个变量的电化学 分析法—伏安和极谱法。伏安和极谱法都是以测定 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 分析法,它们的区别在于工作电极的不同。 伏安法:使用固态电极或表面静止的电极作工作电 极,如悬汞电极、铂电极、石墨电极等; 极谱法:使用液态电极作工作电极,如滴汞电极, 其电极表面作周期性的连续更新。
3m t 3 即 rt ( ) , 那么汞滴的表面积为: 4 3m t 3 At 4rt 4 ( ) 4
2 2
C 3m t 3 代入上式得: ) t nFD (id 4 ( ) 4 3 Dt 7 其中常数:=3.14; =13546 g / cm3 ; F 96487 m C
2
同,若浓度不同,则 id 不同:
b、不同的离子有不同的半波电位
(6)浓差极化:极谱法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电解分 析法,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电极上:即一个是面积很大的 参比电极,一个是面积很小的滴汞电极。滴汞电极的面积很 小,电流密度很大,当达到离子的分解电压时,离子迅速还 原,使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减小,与溶液主体的离子浓度发 生了差别,于是电极的电位偏离可逆电极的电位,这种现象 称为“极化”,而这种极化是由于浓度差引起的,所以称为 “浓差极化”。即:
一、基本装置和电路
专门为极谱法而设计的极谱仪有各式各样的,但基本装置 和电路如下图所示。
装置可分为三个部分:
1、外加电压线路:包括直流电源B、可变电 阻R、滑线电阻D-E、及伏特计V、可连续地 改变施加于电解池的电压,一般从0~2V。
2、记录电流:包括检流计G、用以测量通过 电解池C的电流。 3、电解池:滴汞电极(DME)、参比电极 (SCE)以及被测溶液。
二、极谱波的形成 以电解氯化镉的稀溶液 为例:如 3 m ol L1CdCl2 , 其中含有“支持电解质 1m ol L1 10 ” KNO3,调节汞柱高度使汞滴 3~4秒钟一滴的速度滴入。 以 调节施加于两极上的外 加电压 从零逐渐增加,记录不 同电压时相应的电流值 ,绘制电流-电压关系 曲线。
1 2 2 3 1 6
id
1
0
(id ) t dt
1 2 2 3
708nD m C
1 2 2 3
1
0
t
1
6
dt
7
1 6 6 708nD m C ( ) 7 2 1 1 6 708nD 2 m 3 C 6 7
6 (id ) max 7
5.2 极谱定量分析
一、扩散电流方程式 1、几个概念 扩散:物质由于浓度差而产生的定向运动 扩散层:物质的不同浓度所涉及的区域,即定向运动的范围 浓度梯度:扩散层中微小的区间变化(△x)所引起的物质浓 度的变化( △C) 即: △C /△x经近似的线性处理:
C C0 Cs
x
式中:C 0为溶液主体离子浓度; C s为电极表面离子浓度;
5.1 普通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极 谱 法 是 1922 年 捷 克 化 学 家 海 洛 夫 斯 基 (J. Heyrovsky, 1890~1967)建立的,(海洛夫斯基由于在极 谱学方面的科学成就,195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著 作有《极谱学基础》、《极谱方法在实用化学中的用途》、 《极谱分析操作法》、《示波极谱法》等)。 此后,这种方法得到不断发展,至1945年前后已被广 泛应用于实际分析工作中。 近几十年来,又在经典极谱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 方法和新技术,使极谱法成为电化学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 之一,极谱法不仅被用于微量物质的测定,而且被用于研 究电极过程以及电极过程有关的化学反应,如络合反应、 催化反应和质子化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