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DNA单倍群介绍1、Y-DNA单倍群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由非重组DNA的Y染色体突变进行定义。
这种由许多人共享的突变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人类Y染色体每一代大约积累两次突变。
Y-DNA单倍群的分支结构组成一个Y染色体进化树,有数百甚至数千的突变由这些不同的单倍群共享。
Y染色体的最近的共同祖先(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 MRCA),也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是目前活着的男性的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
Y染色体亚当估计生活在大约236000年前的非洲。
通过研究其他瓶颈,所有欧亚大陆的人都是69000年前的一个男人的后裔。
之后一个主要的遗传瓶颈期发生在大约5000年前,今天大多数欧亚大陆的人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十二个祖先。
Y-DNA单倍群进化树单倍群 A & B 单倍群 A(M91)单倍群A是所有单倍群起源点。
现代所有单倍群都是单倍群A的后代,稀疏分布在非洲,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科伊桑人和尼罗河谷东北部人群。
单倍群 BT (M42,M94,M139,M299)约55000年前分,BT是单倍群A的分支单倍群B(M60)单倍群B主要分布于非洲,主要集中于俾格米人群。
详细树形图:见B单倍群文件夹单倍群 CT (P143)标识单倍群 CT的突变标记是M168和M294.包含单倍群D、E、C、F,可能88000年前在亚洲或非洲出现。
单倍群 C (M130)历史起源:C单倍群携带M130突变,来源于CF单倍群。
中国境内的C单倍群主要是C2(携带M217突变),占中国总人口比例大约为5%—10%。
其下游又可分为南北两大支,北支C2b(携带F1396突变),主要分布于蒙古族和满族等民族;南支C2c(携带F1067突变),几乎遍及全中国。
详细树形图:见C单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C (M130, M216) 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北美等o Haplogroup C1 (F3393/Z1426)▪Haplogroup C1a (CTS11043)▪Haplogroup C1a1 (M8, M105, M131) 日本低频分布▪Haplogroup C1a2 (V20) 欧洲和尼泊尔低频分布▪Haplogroup C1b (F1370, Z16480)▪Haplogroup C1b1 (AM00694/K281)▪Haplogroup C1b1a (B66/Z16458)▪Haplogroup C1b1a1 (M356) 印度低频分布, 阿拉伯半岛和中国北部▪Haplogroup C1b2 (B477/Z31885)▪Haplogroup C1b2a (M38) 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Haplogroup C1b2b (M347, P309) 澳洲土著o Haplogroup C2 (M217, P44) 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特别是在蒙古人,哈萨克人,通古斯人,西伯利亚人,和Na-Dené-speaking语民族单倍群DE(M1,M145,M203)约65000年前分离单倍群D (M174)详细树形图:见D单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D (M174) 分布在日本、中国(特别分布于西藏)和安达曼岛o D1 (CTS11577)▪D1a (Z27276, Z27283, Z29263)▪Haplogroup D1a1 (M15) 主要分布在西藏、羌族、彝族和苗瑶语人群▪Haplogroup D1a2 (P99) 主要分布在西藏、羌族、纳西族、突厥部落▪Haplogroup D1b (M55, M57, M64.1, M179, P12, P37.1, P41.1 (M359.1), 12f2.2) 主要在日本o D2 (L1366, L1378, M226.2) 菲律宾、麦克坦岛Haplogroup E (M96)详细树形图:见E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E (M40, M96) 分布在非洲、中东和欧洲o Haplogroup E1 (P147)▪Haplogroup E1a (M33, M132) 旧称E1▪Haplogroup E1b (P177)▪Haplogroup E1b1 (P2, DYS391p); 旧称E3▪Haplogroup E1b1a (V38) 非洲尼日尔-刚果语人群; 旧称E3a▪Haplogroup E1b1b (M215) 非洲之角,北非、中东和欧洲地中海地区; 旧称E3bo Haplogroup E2 (M75)Haplogroup F (M89)单倍群F和后代迁徙图单倍群F和后代构成了目前世界人口的90%,几乎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
最早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地区。
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克罗马努)。
详细树形图:见F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G (M201)历史起源:Haplogroup G(M201) 起源于48,000年前,最近的共同祖先大概生活在26,000年前的中东,在新石器时代扩散到欧洲。
在欧亚地区很多种族都有发现,在高加索、伊朗、安纳托利亚和黎凡特地区常见。
在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发现,最常见于高加索、罗马尼亚东南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蒂罗尔州、波西米亚,一些地中海岛屿的浓度最高,在欧洲北部罕见。
G-M201也在中国西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北非少量发现。
详细树形图:见G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H (M69)历史起源:单倍群H(M69)可能出现在南亚,约48000年前,目前仍然普遍存在,包括H1(M69)和H3(z5857)。
H2(P96)自从新石器时代在欧洲出现,h1a1随着中世纪罗姆人(吉普赛人)移民向西方传播。
详细树形图:见H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I (M170)Haplogroup I (M170, M258) 主要分布在欧洲和高加索,单倍群I(M170)的先祖是中东氏族M89的一部分,他们向西北的巴尔干迁移,后来扩散到欧洲中部,在大约2.1万至2.8万年前,这些群体在欧洲西部创造了格拉维特文化。
∙Haplogroup I1 (M253) 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部∙Haplogroup I2 (P215) 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部和撒丁岛,以I2b1(m223)形式存在。
详细树形图:见I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J (M304)单倍群 J(m304,S6、S34,S35)主要是在中东和欧洲的东南部发现的。
详细树形图:见J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J* (J-M304*) 主要在索科特拉岛,岛外罕见.o Haplogroup J1 (M267) 主要发现于达吉斯坦的东北高加索人,中东、埃塞俄比亚和北非的闪米特语人群,也低频发现于欧洲地中海.o Haplogroup J2 (M172) 主要发现于闪米特人,安纳托利亚、希腊、巴尔干、意大利、伊朗、南亚/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Haplogroup K (M9)Haplogroup K(M9)遍布欧亚大陆、大洋洲和美洲土著。
详细树形图:见K倍群文件夹K(xLT K2a、K2b)–即K*,k2c,K2d或K2e, 主要在美拉尼西亚,澳洲土著,印度,波利尼西亚和东南亚岛屿。
Haplogroups L & T (K1)Haplogroup L (M20) 在南亚,中亚,西南亚和地中海.Haplogroup T (M184, M70, M193, M272) 在非洲之角高水平分布,另外也分布在南亚部分地区,中东和地中海. T-M184 低频出现在Sciaccensi, Stilfser, Fulbe, 埃及,Omanis, Sephardi Jews, Ibizans (Eivissencs), Toubou. 也在地中海和南亚其他地区的低频处被发现。
详细树形图:见L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K2 (K-M526)目前检测到的携带K2*的一位男性是土著澳大利亚人。
研究显示原住民的澳大利亚男性由27%携带K2*,而其他人携带K2的一个亚型。
Haplogroups K2a, K2a1, NO & NO1Haplogroup NHaplogroup N (M231) 主要在欧亚大陆北部,特别是在乌拉尔语系人群。
N系单倍群起源于亚洲东部,向西传播到西伯利亚,向北传播到乌拉尔语人群。
详细树形图:见N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 OHaplogroup O (M175) 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
Haplogroup O1 (F265/M1354, CTS2866, F75/M1297, F429/M1415, F465/M1422)o Haplogroup O1a (M119, CTS31, F589/Page20, L246, L466) 分布在华东、华南、台湾和东南亚南洋,特别是在南岛语族和侗傣语族人群。
o Haplogroup O2 (P31, M268)▪Haplogroup O2a1 (M95) 在日本,华南,台湾,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尤其是南岛和侗傣语人群,以及马来人和印尼人。
▪Haplogroup O2b (SRY465, M176) 分布在日本,韩国,满洲里和东南亚。
o Haplogroup O3 (M122) 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东南亚,南太平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
▪O3a1c-002611:汉族常见类型,占汉族15%以上▪O3a2b-M7:苗瑶族群特征类型,通常占汉族5%以下▪O3a2c1-M134:汉族30%左右,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O3a2c1a-M117:汉族和藏缅语族的特征类型,汉族15%以上详细树形图:见O倍群文件夹Haplogroups K2b1, M & S目前没有发现底层k2b1*的例子。
携带亚型k2b1的人主要是在巴布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
主要的两个亚单倍群:∙Haplogroup S (B254) also known as K2b1a: 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Haplogroup M (P256) also known as K2b1b: 见于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
Haplogroup P (K2b2)单倍群 P(p295)有两个主要分支:P1(p-m45)和极为罕见的P2(p-b253)。
P1*和P2、P* 仅在菲律宾吕宋岛同时发现,特别是P*和P1*在吕宋岛的Aeta人之间较显著的发现率。
同时,P1*在西伯利亚东部和中亚生活的人中也较普遍,它也在东南亚和南亚低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