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学课件_秦现生_2010(第二版)第一章

质量管理学课件_秦现生_2010(第二版)第一章



1951年,以日本质量管理的启蒙者、美国著名质量管理 学者戴明(W.E.Deming)的名字命名,设立了戴明奖。 1960年,开始了每年一度“质量月”活动。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日本结合其国情,已形成一套具有 日本独特风格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体系,创造了举 世瞩目的日本式全面质量管理。



重视质量成本分析
三、全球对质量的追求
3、欧洲各国对质量的追求

在欧洲,英国、法国、挪威和瑞典等国家先后都颁布了 有利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的政策。
例如,80年代初期,专设的英国内阁协商委员会对英国的产品质量 进行了一次周密的调查,基于此次调查,建立了全国性的质量信息 中心,确定了国家对优质产品的奖励措施,并加强了标准化工作, 建立了产品量保证体系,以此加强英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竞争能力; 德国也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对质量管理十分严格,他们在一定条件 下宁可牺牲一定产量,也决不肯放松质量,以确保产品质量在用户 中的信誉。 瑞典政府开展和组织了全国性的质量运动 荷兰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全国性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五年计划。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在考察 了日本的经济以后说:“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 次成功的质量革命”。朱兰同时将日本质量管 理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即:




(1)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小组 (3)质量管理监查 (4)活用各种统计方法 (5)质量管理教育和训练 (6)全国的质量管理推行活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94空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安徽阜阳毒奶粉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4.26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涡轮机正进行一次年度计划停堆检修的惯例试 验,模拟在外接电源被意外切断时,试验涡轮机剩余的惯性能量能否 继续驱动水循环泵,直到柴油发电机组接替。
质量管理学
Quality Management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秦现生 主编, 梁工谦 同淑荣 刘文慧 王润孝 副主编,2008 年8月。
参考书目:
《质量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及考核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章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 第五章 质量功能展开 第六章 产品生命周期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第七章 可靠性 第八章 质量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实验)占30% 考试成绩占70%


3、企业的计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也都开始了建立并逐 步完善。
1988年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系列;1993年等同采用。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Inspection)

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主要质量职能——通过严格检验来保证 工序间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二、质量的重要性
1、远古时代——朴素的质量意识。
简单的检验方式; 法律的约束;
古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所 房屋,由于他建造的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坍,使房 主身亡,那么这位营造商将被处死。 公元前429年在中东的巴比伦的工场里,为皇室生产 的金戒指上所镶嵌的翡翠,要保证20年内不会掉 下来,否则工场要赔偿10个“马拉”的银子,作 为处罚。

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份,操作人员切断了一系列包括自动运行断路安
全机构在内的重要控制系统。 就在实验进行之中,一个系统错误导致的多米诺效应引起功率急剧上

升,触发了巨大的蒸汽爆炸,将1000吨的核反应堆的顶盖迅速变成
无数碎片,冲上天空。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 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 遮天蔽日。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周围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 §1.3 全面质量管理

§1.1 概述

一、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研究和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技术与管理知识
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
由于质量与技术和管理都有关系,质 着重从工厂、企业、服 量管理必须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如 务机构的角度,研究如 着重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角 果只有技术没有管理,技术很难充分 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度,研究如何对工厂、企业、 服务质量;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只有管理没有 服务机构的产品质量、服务质 技术,管理也只能够称为无米之炊。 量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监督 控制。


质量的重要意义

质量-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质量-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
质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 (TQCSE: Time,
Qulity, Cost, Service, Enviroment)
三、全球对质量的追求
1、日本对质量的追求

日本的振兴始于质量 ——二战后的日本为了振兴其濒临 崩溃的经济,从美国引入了质量管理。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g)提出 “抽 样检查表”;瓦尔德(A.Wald)提出逐次抽检(序贯抽检)方 法。——解决了全检不适合的情况
我国的相关历史文献记载:
在我国,公元前400年,就已经有了青铜制刀枪武器的质量 检验制度。周礼《考工记》开头就写道:“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先秦时期的《礼记》中“月令”篇,有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 行其罪,以究其情”的记载
2、新时代——安全与市场竞争要素之一 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全球对质量的追求
2、美国对质量的追求

它十分注重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休哈特——控制图
道奇、罗米格——抽样检验方法

非常重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工作
1959年,美国国防部通过颁布质量保证标准《质量大纲要求》和《检验 系统要求》及其相应的说明性文件《质量和可靠性保证手册》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又借鉴上述军用产品质量保证标准制定了国 家标准《核电站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3)经济上不合理,它要求全部检验,费用比较高,不适 用于破坏性检验和比较昂贵的产品的检验(这些检验不能 进行全检)。
一、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Inspection)
这一阶段消极的事后把关的特点,导致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研 究:

1924年,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 控制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缺陷预防的做法,即“3σ”图法— 控制图。——事后把关变积极预防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4.26
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影响范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4.26
废弃的学校宿舍还保留着当年人们匆忙撤离时的凌乱模样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4.26
一名乌克兰老人带着他的狗走在“鬼城”空旷的街道上。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1986.4.26



四、我国传统的质量管理

1、20世纪20年代,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兵工厂里,首 先出现了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 2、新中国成立后,质量管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在引进原苏联、东欧国家的整套工业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宏观上初 步形成了 中央——地方——工厂 三级质量管理检验体制。 2)在企业内部,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整个过程,层层建立检验机构、 设置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当时机械等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 水平不断提高。 1978年北京内燃机厂开始试点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七五”期间全国有8200多个大中型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到1986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多达4万多个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2.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是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旗下拥有的
太空梭之一。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的太空梭机队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 12日首次执行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 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
主要内容包括:



பைடு நூலகம்

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2)质量体系; 3)质量设计: 4)采购质量; 5)质量检验; 6)制造质量与过程控制 7)质量诊断; 8)质量的经济性 ; 9)使用质量:可靠性 10)常用统计方法: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控制图、抽 样检验、试验设计、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等等。 11)电子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经常报导的产品质量问题:




假酒、毒酒 致癌劣质大米 粮食制品中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 化硫、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 用矿物油喷涂饼干 用硫磺和工业盐给竹笋保鲜 用病死变质的母猪肉炮制“鲜”肉松 等等
质量的竞争已成为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欧盟、美国等对中国制造的服装、玩具、食品等产品 提出质量问题,要求赔偿、召回等,造成巨大损失 近一二十年来,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已由过去的百分 之一(10-2)、千分之一(10-3),降低到百万分率(10-6), 乃至十亿分率(10-9)的水平。过去实行3σ原则,在稳 态下的不合格率为2.7×10-3,现在则提出6σ原则,在 稳态下的不合格率为2×10-9,即不合格率要比过去降 低135万倍(2.7×10-3/2×10-9=1.35×106)。如此严格 的质量要求可称之为超严质量要求。 为满足当今社会对超严质量的要求,质量管理面临前 所未有的挑战。
相关主题